你总是跟孩子把天聊死了,还怪他越来越不爱说话

作者:小精灵母婴 01-04阅读:2386次

孩子小的时候,整天跟在我后面,妈妈妈妈叫个不停,问这问那没完没了,出门上班了,还不忘追出来:“妈妈,记得想我哦。”那时,每天说话说得口干舌燥,有时想专心做件事的时候,真想把这张小嘴缝起来,好安静一下。可是,孩子渐渐长大了,放学回来不是打开电视看动画,就是自己玩自己的,问他问题,也是敷衍回答一下。我逐渐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为什么孩子越来越沉默?我和孩子的沟通存在着什么问题? 后来,我才发现孩子是愿意和我们说话的,只是因为我们自己不会聊天,才把孩子想说话、想表达的欲望生生地给噎回去了。

为什么要和孩子聊天?

首先,我们了解下为什么要和孩子聊天? 很多人看来,聊天是“闲事”, 只有教孩子识字、算术才是“正事”,才是真正的教育。殊不知,“聊天”其实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它是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联系的“精神脐带”,通过它,我们不断地向孩子输送爱的滋养。和孩子聊天,至少有这些好处:

把爱传递给孩子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父母和孩子保持聊天的习惯,父母的爱能及时地传递给孩子,并深深地在孩子心里扎根,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沟通和交流的依赖,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家长经常和孩子聊天,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才愿意敞开心扉,和你分享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彼此的情感和思想一次次产生交集,家长和孩子心也就越来越靠近。

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就会建立起一条通向孩子精神生命的绿色通道,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孩子也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诲;养成和孩子聊天的习惯,家长和孩子都会在精神上很富有,不会感到寂寞孤独,是双方的一道精神食粮。

和孩子聊天要注意哪些技巧?

耐心倾听

不管孩子说什么,都应该对他说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多询问、少评论,适时地给予附和或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他继续讲下去。很多时候,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聆听,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下,孩子才愿意放心地、诚实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才能知道他小小的脑袋里到底在想着什么。

从小处着手

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要尽量避开笼统、抽象的问题。从一些生活小事打开话匣,表达你的兴趣、关心及好奇,孩子通常会滔滔不绝,且不会感到压力。

对比两种聊天方式:

“你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

“你今天做了什么?”

……

这种问题孩子通常很难回答,很有可能这样回应你“挺好的”“没做什么”“不知道做了什么”,让聊天难以继续。

“今天早餐吃的是什么?”

“谁第一名吃完的呢?”

“今天音乐课,唱的是什么歌?”

……

从具体的细节、孩子有印象的事情谈起,让孩子有话可说,且能沿着话题发散,让聊天持续下去。

多共情,不带太强的目的性

有共情能力的父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尽量理解孩子的感受,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聊天,情感交流才是第一位的。如果目的性太强,不仅使对话看起来缺乏情感互动,也使得孩子的心理、情绪处于应激状态。

“妈妈,XX打我了。”

“为什么?”

“我想玩恐龙,他和我抢。”

“我不是教你了吗?人家打你,告诉老师呀 !”

……

这样的聊天方式,孩子最后一定是紧闭双唇,不再多说一句。此时不妨这样回答:“那你心里一定很不舒服吧?”或者“那你还想玩恐龙的话该怎么办呢?”

从别人的事说起

从“别人谈起”是一个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说,孩子会告诉我们班上谁吃饭吃得最慢、谁又被老师罚了、谁今天哭了等。在聊天过程中,我们就能窥见他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然后了解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去处事。

和孩子聊天时,心无旁骛地回答他的问题、回应他的情绪、聆听他的苦恼、分享他的欢乐,那么,这段亲密聊天的时光就能让孩子获得足够的自信和安全感,并在父母与孩子间架起一座爱和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