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喵姐早教说从此育儿好轻松
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桌椅,陌生的老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久都看不见爸爸妈妈,这是每个孩子入园时都需要面对的“成长挑战”,也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次“蜕变”。
上幼儿园,你和宝宝准备好了吗?
我们所说的准备,其实是两种意义上的准备,一种是能力上的准备,一种是心理上的准备。
能力上的准备,就是选择好适合宝宝的幼儿园,培养好宝宝生活自理能力及听说能力,比如宝宝能够自己喝水吃饭,独立大小便,穿脱衣服,能够听懂大人的指令,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
心理上的准备,是指妈妈和孩子是否已经准备好面对分离焦虑,以及父母是否能处理好自己的焦虑情绪,不把焦虑传染给孩子。
“到时候就习惯了”,真的能习惯吗?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所曾经针对入园1517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信息,统计结果显示:
宝宝入园不适行为主要表现为
对孩子而言,即便是去过100次的地方,若是要和爸爸妈妈分开,分离焦虑总是难以避免。
分离焦虑必须经由分离才能解决,但如何对待孩子因为分离产生的情绪十分重要。
幼儿长时期的恐惧不安、沉默忧虑会严重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阻碍良好性格的形成。因为帮助孩子简短适应期,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时非常重要的。
而明显高需求的宝宝的入园适应期普遍会更长。
宝宝有“适应期”,家长也有“适应期”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妈妈的心也揪起来了:总担心宝宝的心理承受不了。恰恰被妈妈们忽略的,却是她们自己的心理:妈妈们同样也要面临着入园的分离焦虑 。
总担心老师照顾不周,担心孩子没人管,自己心太软——怕影响孩子情绪,怕孩子受委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不适应。
家长的“适应期”一旦过长,就会在家中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加以区分,就使孩子的不良情绪受到助长,反而使孩子适应得更慢。
入园过程一定这么艰难吗?当然不是
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平缓度过入园的分离焦虑期,说到底,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好充分的“入园准备”,其中就包括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只有前期的入园准备做的好,孩子的自主能力强,相应入园的问题就会减少。孩子可以自己吃饭,如厕,穿脱衣服,午睡,能够听懂老师的指令,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能够坦然面对跟家人的分离,自然就会很快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喵姐早教说在2017年7月入学季推出全新栏目——【家庭版入园准备训练】。目标旨在4周-8周让宝宝入园不哭、不闹、少生病,减轻入园焦虑。
适应人群
2-3岁入园前宝宝家长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专业测评的指导意见,定制专属适合自己宝宝的系统训练计划,每周通过设置目标和达成任务,一项一项训练宝宝的各项能力,使得宝宝能够在入园后迅速度过适应期。
训练内容
我们会训练到:
宝宝社会交往能力
宝宝生活自理能力
宝宝语言表达能力
家庭准备入园适应
社会交往的训练主要包括:
1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同时让妈妈懂得如何提要求,孩子才会听。
2
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增加社交经验。
3
让孩子理解并学会遵守“轮流、等候”“先来后到”、“分享”、“求助”的社交规则,以便今后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4
让孩子理解并学会“自我保护”和“尊重别人”。
生活自理的训练主要包括:
1
建立起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睡前流程,在睡前流程结束后就自主入睡,调整孩子午睡的入睡方式和午睡时间,为孩子在幼儿园独自午睡做准备。
2
训练孩子学会控制大小便,增加孩子入园适应的自信心。
3
树立吃饭的规则,教孩子好好吃饭。
4
教孩子自己脱、穿衣服、自己脱、穿鞋,让他/她学习照顾自己。
语言表达的训练主要包括:
1
让孩子熟悉自己的大名,并且能够做基本的自我介绍。
2
发展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她说得更完整清晰。
3
鼓励孩子把“想要的”说出来,表达自己。
4
锻炼孩子的胆量,让他/她敢和别人沟通。
家庭准备的训练主要包括:
1
帮孩子降低分离焦虑。
2
改善孩子和主要看护人的亲子依恋关系,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3
调整主要看护人的情绪,给孩子传导正面的心理暗示。
开始时间
【家庭版入园准备训练】时间:
2017年7月7日开始
训练地点
训练地点:
喵姐早教说公众号
全程陪伴,全程守护。
【家庭版入园准备训练】
将从7月上旬一直持续到8月底。
全程陪伴您解决宝宝
入园前所有的基础问题
让宝宝不哭不闹少生病,
轻轻松松入园,
迎接人生中第一次“蜕变”。
当有一天,
孩子开心地对你说:
“妈妈,谢谢你让我爱上幼儿园。”
那么恭喜你,孩子入园这道难题,
你至少已经得到80分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