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一直流口水,这正常吗?
宝宝,你的口水怎么止不住的往外流啊
我们的唾液腺一天24小时都在不停地分泌唾液,而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唾液腺发展迅速,但他们的口腔小,加上吞咽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多余的口水就会流出口腔之外,造成父母看到孩子「口水流不停」的现象。随着孩子开始进食辅食,口腔周围的肌肉力量开始提升、吞咽功能更好,因此流口水的现象开始减少。从上述状况我们可以知道,孩子要减少流口水有两项要素:唾液分泌与吞咽。
唾液分泌:当孩子长牙齿时,唾液分泌会增加,这时候家长会明显感受到孩子流口水的现象变得频繁,这是属于正常现象。然而家长发现孩子一直流口水,但是又没有长牙齿的趋势时,家长则必须检查孩子的口腔,看看是否有伤口、发炎,甚至闻闻孩子的唾液是否有异味,因为有些口腔感染疾病或发炎也会造成唾液的过度分泌。
吞咽功能不良:当喉咙发炎导致吞咽会感到疼痛,孩子就会减少吞咽的频率,造成过多的口水往外流出。当父母发现孩子吃东西时,咀嚼久久却不吞下,加上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则要考虑是否有喉咙发炎的状况。另外一些神经障碍也会造成吞咽障碍,因为口腔中充满口水时也无法诱发「吞咽反射」,导致口水只好流出嘴外。当孩子常把食物留在口中不吞下,甚至忘记口腔中还有食物时,则需要请医生进一步检查。
临床上发现除了特殊疾病的孩子常见的流口水现象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经过耳鼻喉科医生及神经科医生检查没有问题的孩子,平时仍有流口水的现象,即使经过提醒仍无法降低频率,这可造成了父母的困扰,家中长辈也真的会误会父母是否没有帮孩子做好收涎。在复健科中,常发现到了三岁仍频繁流口水的孩子有个共通的现象,那就是常常嘴巴开开!有些人认为这是孩子的习惯不好,嘴巴不好好闭好,因此不仅容易流口水,甚至容易「病从口入」,于是开始提醒、规劝到责骂,无不希望孩子改正这不好的「习惯」。其实,孩子嘴巴不闭合的问题,从感觉统合的角度来看,就是「肌肉张力」偏低的现象。
随着少子化,现代的孩子越来越「幸福」,不仅「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从进食辅食开始,家人就害怕孩子噎到,于是把所有的食物都打成泥之后才给孩子食用,大了以后,每餐不是煮些松软易入口的食物,就是把肉类、青菜剪得细碎才给孩子吃,孩子的口腔肌肉没有获得训练,因此力量没有提升,但是下颚骨随着成长而增加重量,于是肌肉无法撑住下颚骨造成嘴巴总是开开的。而孩子总是食用一些较为松软的食物,也使得嘴唇及口腔没有得到足够的「触觉」刺激,因此造成敏感度不够,当口水流经嘴唇时,嘴唇不会感觉到口水的刺激,因此不会闭上嘴巴并把口水吸回,所以让口水永无止尽地流出来。
当孩子一岁以后仍不停流口水,建议先寻求耳鼻喉科医生检查,如果持续到两岁半仍不见改善,则可以考虑是否是因为「感觉统合」不良所导致,这可以寻求复健科职能治疗师协助。不论如何,我们都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游戏来帮助孩子口腔力量与感觉敏感度:
口腔刷刷:当协助孩子刷牙的时候,可以利用牙刷按摩牙龈及嘴唇,这可以刺激皮肤,提升触觉敏感度。除此之外,帮孩子擦脸时也可以按压口腔周围,同样也可以帮助孩子口腔更为敏感。
亲亲游戏:还跟孩子玩「亲亲」吗?鼓励孩子用力把嘴噘起来才可以亲喔!这可以训练孩子口轮匝肌的力量,除此之外,让孩子练习用吸管喝水或是练习吹泡泡,同样都会让孩子必须噘起嘴巴来,这也是有训练效果的!
嘴巴拔河:利用牛肉干或鱿鱼丝等味道较重且不易拉扯的零食,请孩子抿嘴含住,妈妈也含住另一头,两人一起拔河,妈妈可以适度拉扯让孩子必须更用力才不会让鱿鱼丝被拉走。这可以让孩子口腔闭合的力量更大、更持久,加上味觉的刺激也可以加强口腔的敏感度。
蔬果大餐:利用需要咀嚼的食物,每天选择一餐给孩子练习尝试,像是芹菜、甘蔗或是需要咀嚼的肉类,不需要刻意剪成小块,但可以允许孩子咀嚼20下后吐掉,因为我们是要训练孩子的口腔力量,所以不要强迫孩子必须吞咽,否则会造成孩子排斥而不肯配合。如果孩子理解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尝试咀嚼口香糖,这也可以帮助孩子口腔肌肉力量提升,以及刺激口腔触觉。
现代孩子过度「幸福」,凡事都不需要亲自去做,进而使得连口腔功能都会退化,这反而是害了孩子的将来。适度给予孩子挑战与练习,可以让孩子「感觉」更加统合,生活自理能力更加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