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谢楠都是幼儿园“偷窥狂”,孩子怕入园,多半是父母做了这件事

作者:父母在线 09-22阅读:3565次

赵红梅《怎样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

幼儿园已经开学半个多月了,适应能力快的宝宝都已经适应并且乐在其中了,但是有一群人却还深陷在伤心中不能自拔。

没错,这群人就是同样有分离焦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前几天孙俪就在微博上晒图,说邓超送孩子去上学,不仅一步三回头不说,而且还偷偷地抹眼泪。

站在教室外面远远地、偷偷地观望着孩子,既不愿意离开,又舍不得打扰孩子。看着邓超这快奔溃的背影,真是完美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

同样站在门口做“偷窥狂”的还有谢楠,在送儿子吴所谓去幼儿园时,故作镇定,可是只维持了一秒就原形毕露了,待孩子进教室后就马上变成了趴在窗口偷窥的“偷窥狂”。

同款父母,同款焦虑。

孩子上幼儿园,很多家长比孩子更焦虑,总是担心孩子冷了、饿了,或是哭了、尿了。送孩子去幼儿园后,家长回到家里或者办公室依旧坐立不安。

那么问题就来了:父母和孩子都陷入了分离焦虑的漩涡中,不知道要怎么抽离出来。

往往,父母越是焦虑,孩子的分离焦虑就越严重,因为分离焦虑是双向的。

孩子的焦虑越深,对幼儿园越抗拒,就很容易出现一个现象——一上幼儿园就生病。

十个孩子八个怕上幼儿园,还有两个一到幼儿园就生病

妈妈,我肚子疼;

妈妈,我有点想吐;

妈妈,我头疼;

妈妈,我发烧了;

……

每次送孩子上学或者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总是会出现身体上的各种不舒服。带他们去医院检查却又检查不出任何问题,一旦告诉他们不用去上学的时候,症状就会有所缓解甚至会消失。

于是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是装病而逃避上学。

其实,当孩子出现头痛、肚子痛等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时,有可能是真的病了,是心因性疾病——上学恐惧症。

心因性疾病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而引起的,临床上表现为神经或神经系统为主的一组症候群。这类病最大的特点就是检查不出人体器质性的变化,症状与客观体征不相符,换句话说,心因性疾病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

上学恐惧症是典型的心因性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上学”这一特殊事件产生恐惧,导致孩子对学校或幼儿园的生活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也往往促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或者消化道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肚子疼、发烧等情况。

找准原因,消除上学恐惧症

其实,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焦虑、恐惧都是正常的,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引导孩子处理好这种焦虑、恐惧的情绪,孩子的上学恐惧症自然就消失了。

一般来说,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主要是以下4个原因。

原因1:“妈妈,我舍不得你”——与家人分离焦虑

对于孩子来说,上幼儿园这件事,可算得上是他出生以后生活中最大的变化:他第一次独自一人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第一次面对陌生人;第一次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入园前,孩子天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从没离开过。突然被送到一个陌生的坏境里,孩子心生恐惧:今天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幼儿园门口就走了,不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他们说下午来接,但下午还要多久?好像等不到头……

同时,孩子还需要去适应新环境、新人群,以及生活规律的改变,这些重大的改变会让孩子感到不安,他希望能够以“得病”等方式满足和家人在一起的需要。

这样的“上学恐惧症”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尤其是刚入园不久的幼儿和入学不久的小学生。

解决方案:

孩子初上幼儿园哭闹是难免的,此时特别需要家长拿捏好自己的态度,既要关怀孩子,又不能纵容孩子的脆弱。

家长离开时要对孩子说“再见”后才离开,也鼓励孩子对父母说“再见”,这能增加孩子的掌控感——他知道妈妈什么时候离开,而且是他和妈妈说再见的。促进他为自己行为负责,更有勇气地去面对新环境。

还可以跟孩子约好一个相聚仪式,比如拥抱,增强孩子对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的确信。

同时,准备一些孩子日常用的小杯子、小碗,孩子喜欢的玩偶等,帮助孩子减轻与爸爸妈妈分离时的焦虑。

另外,我们和孩子聊幼儿园生活,不要说负面语句,而一定要说正面的话,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比如:

  • “今天你交到了几个好朋友?”

  • “今天是不是老师又抱你来着?”

  • “今天你又玩了幼儿园里的哪一个新的玩具啊?”

Tips:那么,父母焦虑怎么办呢?

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科教研室主任、园长助理赵红梅老师告诉我们,从她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孩子一般和父母分开后,最多也就哭5分钟,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基本上也就是5分钟,等老师把他带到班上,他看到有很多小朋友,有很多玩具,还有和妈妈一样温柔的老师会带他们玩各种游戏——当他有很多事情做的时候,就没精力再去焦虑了,他很快就会把爸爸妈妈给忘到脑后,投入到丰富精彩的幼儿园生活当中去。

所以,要缓解孩子分离焦虑,首先要控制好你的焦虑情绪。即使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分离焦虑,但我们也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分开时,坚定而温柔地跟孩子说“再见”,转身后立刻走开,不要在幼儿园门口犹豫徘徊。

原因2:“我自己不会吃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

我家姑娘现在24个月,送幼儿园快半年了,还是不适应。她很胆小,尿裤子了也不知道跟老师说,经常穿着湿裤子;用勺吃饭不怎么利索,每次在幼儿园都吃不饱,回到家还得吃;不敢正眼看老师,受到表扬也就瞄一眼老师就不好意思地转开了;每次回到家就要粘着我,一分钟都不离开;每天早上去幼儿园都会哭,抱着我不撒手。

幼儿园或学校生活制度跟家庭生活会有很大不同,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在教室里面而不能去外面玩,下课之后才能上厕所,要自己吃饭、穿衣服。这些问题常会让孩子心里感觉不安、担心、害怕和惊慌,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儿童甚至会出现极端恐惧,会大哭大闹不肯去幼儿园。

解决方案:

孩子跟成人一样,对待不熟悉的环境、人,或者是害怕的事物,不自觉地会采取逃避的方式应对,只是孩子的反应更直接,父母需要理解。这时候需要父母:

  • 在家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相信他的能力。如引导孩子自己好好吃饭;教会孩子跟老师说“我要喝水”“我要小便”等。

  • 多跟孩子分享在幼儿园好玩的事情,引导孩子多说一些幼儿园的事,多表扬孩子。妈妈对孩子的赞扬,会激励孩子更喜欢幼儿园。

  • 做好孩子与老师沟通的桥梁。多与老师沟通,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并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玩耍学习的情况。

原因3:“我害怕老师”——对任课老师不适应

我的女儿今年4岁多,上中班,今年她的班主任换了。其实还是以前的老师,是小班时候的带班老师,但现在成了班主任。从这以后,她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就特别大,每个星期几乎有两三天说不去上幼儿园。我问她原因,她就说这个老师特别凶。昨天晚上孩子又哭着说不去幼儿园,她一直说她害怕。

在孩子心中,老师就是爱的使者和保护神,但是当老师偶尔因为他们犯错批评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陷入焦虑和无助的境地。

解决方案:

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的最大的负面问题就是挨老师批评。因此父母在接孩子回家的时候不要问“今天乖不乖,表现好不好?”“今天老师表扬你没?”这样带有和负面评价有关的问题,会让孩子很难回答,并且这种指向评价,会让孩子患得患失,增加上幼儿园的压力。

家长可以问一些具体的、容易回答的问题,比如“今天做了什么游戏?”“中午吃了什么饭?”这一类问题只需简单回忆,孩子进行客观陈述即可,不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当然,如果孩子主动跟家长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或批评我了,家长要真诚以对,分享孩子的自豪,或语气平和地问问为什么,想办法化解孩子的心结。

如果孩子出现问题与老师有关,父母要主动与老师沟通,共同寻求解决方法,要相信大多数老师本身对孩子是没有恶意并希望孩子开心入园的,不妨多给老师提供一些孩子的信息,如喜好、性格特点等。

原因4:“我怕交不到朋友”——社交能力比较差

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没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欢迎,所以也就不喜欢去幼儿园。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

解决方案:

如果孩子怕交不到朋友,可以告诉他见到陌生人害怕是很正常的,自己要先主动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

放学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邀请班里其他小朋友和家长在附件合适的空地一起玩10~20分钟,或者可利用周末把幼儿园的小朋友请到家里来玩或组织一些集体活动,通过这种再认识,消除孩子的孤独感,让他觉得自己“有朋友”。

如果孩子特别害羞的话,父母可以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帮忙协助孩子融入到其他小朋友中去。

如果这4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自然会大大减少,生病这个现象也会慢慢好转。因此,当孩子生病却在医院检查不出任何问题的时候,那就有可能是心理因素所引起,家长需要注意,在情感上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

关于孩子入园问题的其他文章:

周四获奖: 琴阁下

本篇文章为“父母在线”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