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案例
3月份,惠心千爱湛江教研中心开业期间,王臻惠老师前来湛江做现场指导,并给湛江地区200名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举办感统讲座。当家长们看到王老师讲座的现场报道后,纷纷点赞,并关心地问:“某某幼儿园的园长去听课了吗?”
看来,在惠心千爱人“不求结果,只管低头耕耘”的努力传播下,部分家长已经知道一名懂感觉统合的老师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那么,老师是否也都明白了呢?幼教老师对感觉统合了解与否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下面用两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
例一:某幼儿园一名5岁的男孩WY,不肯剪头发,老师强行帮孩子理了头发,孩子第二天就不肯上幼儿园了。妈妈用一瓶饮料作为条件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但是,一到幼儿园门口,孩子就紧紧地拽住妈妈,不肯留下。老师强行把孩子抱进教室,孩子硬是往外跑。在僵持中,老师把孩子心爱的饮料抢过来丢到地上,孩子情绪失控,把教室的教具全扔到地上,老师和孩子发生了冲突。自此,不管家长再怎么哄、骗、讲理,孩子就是不肯上幼儿园,并逐渐出现恶梦、粘人、不愿意与人交往等现象。家长遂带孩子看心理医生,医生说孩子心理有阴影,家长要幼儿园承担责任。
例二:3岁多的小男孩LM在幼儿园里喜欢独自玩,不愿意跟小朋友交往,上课很安静,不主动回答问题,全然没有3岁孩子的活力。老师初步判断孩子有严重感统失调(自闭倾向),并建议家长给孩子找感统专家。
家长带孩子找我做测评。LM一来到就蹲在大门口不肯进来,我出来迎接他,在我的引导下他能顺从地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坐在队伍当中等候测评。在等待的过程中逐渐融入环境中并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笑话那些测评时动作怪异的小朋友。
轮到他时,他就突然安静下来,蹲在那,不动。我走到他身边轻声地说:“LM,到你了”。他没反应。我再轻声叫他,他还是没反应。一会儿,他小声地说:“”抱我”。
我把LM抱到蛙跳项目那里,他双手双脚对准手脚印,就蹲在那,一动不动,表情严肃。我耐心地等他,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在好奇地看着他。
好一会,我小声问他:“你是不想做?不会做还是不敢做?”他不回应我。看表情,既没有想离开的意思,也没有说不想做。我说:“我抱着你做”。我抱着他的腰,把他挪到第二对手脚印上,然后放手,想让他自己来。然而,他还是一动不动地蹲着。
一会儿,他又小声地说:“抱我。”我抱着他完成青蛙跳,抱着他时能感觉到他的身体完全不会动。然后拉着他跳斜坡,他不愿意,用手指着1/2圆说:“我想玩那个”。我把他抱到1/2圆上,就松手,想看他如何反应。他没有紧张害怕,表情没变,还是刚才那种严肃的样子,但就是一动不动。
一会儿,他小声说:“我想爬下来。”我扶着他,此时,他的双脚可以挪动了,我只需要轻轻地护着他的腰。
接着,他开始“活”起来了,也微笑起来了,用手指着教具说: “我要玩那个……” “我要玩那个……”,紧接着很顺利地把整个测评流程做完。
测评完毕,家长担心地问我:“我的孩子会自闭吗?我的孩子这样下去会自闭吗?”
我的回答是:孩子目前不是自闭,但孩子的触觉太敏感了,能量又不足,以至于他对外界的反应过度,一点小事情就会紧张不安,为了自保,孩子只好逃避或退缩,远离人群,继续这样下去,就很有可能会自闭。你的孩子是幸运的,遇到一位懂感觉统合、懂孩子的老师,所以,孩子目前还不至于逃避幼儿园。
例一和例二中的两个男孩都是触觉敏感,不肯理头发、不敢回答问题、不敢跟小朋友交往等都是触觉敏感的典型表现。触觉敏感所表现出来的害怕、胆小、不愿意、不能……让不懂感觉统合的家长和老师很不能理解,因而会用像例一中那位老师的方法来强行要求孩子。孩子感觉到生命受威胁,为了保命,只能呆在家,粘着妈妈。像例二中的小男孩,紧张到突然不能动,在人群中无法自如地表现自己。如果老师不懂感觉统合,也会像例一中的老师那样会急躁地喝斥孩子:“快点,大家都等着你。”“不懂做就别做了!” “你干嘛不做?你想怎样?”在老师不耐烦的催促下,孩子会越来越害怕,也会像例一中的男孩那样远离幼儿园,远离人群。
幼教老师,了解感觉统合太重要了!懂感统,就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不懂感统,则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绊脚石。
未完待续,尽请期待下篇触觉敏感的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