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妈妈被这部纪录片颠覆三观,10年跟拍5个孩子,背后巨大反差究竟是为何?

作者:郑州妈妈帮 10-09阅读:1870次

| 小树 | 成长树

身边好多朋友都在看一部叫做《零零后》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只有5集,却有着非常罕见的耐心,主角是几个“00后”出生的孩子。从孩子们上幼儿园,一直跟拍了整整十年。

一一、锡坤、萌萌、嘉阳,昊天,这些被称为零零后孩子。10年前,被爸妈送进了同一所幼儿园。

张同道老师用镜头见证了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这一路的成长,于是就有了这部纪录片《00后》。

这部纪录片一共有5集,每一集50分钟,没有太多的高潮起伏,却浓缩了这些零零后十年的光阴,最真实地记录了他们成长。

这群孩子在10年中的成长轨迹,以及孩子们父母所面临的挣扎与选择,相信都能引起为人父母者的共鸣,同时,也留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和思考。

《爱的方程式》:

缺失的爸爸,焦虑的妈妈

怎样改变了一个活泼的孩子?

这个纪录片所有的主人公,都来自一个叫做“芭学园”的幼儿园,第一集的小主人公是个叫锡坤的孩子。

小时候的锡坤是个典型的淘气包,会把老师摆放很整齐的玩具弄乱,会把玩具球和小朋友们的鞋子,扔到比自己还高的垃圾桶里。

在家里也不闲着,会把挂面放在盆子里点燃,还要往盆子里加盐加水,把厨房弄得凌乱无比。

面对锡坤的种种“捣乱”行为,幼儿园的老师表示尊重和理解,这是孩子对空间正常的探索,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正常探索,专门为锡坤留出了一段时间让他尽情的弄乱玩具,再跟锡坤一起把玩具收好。

妈妈也表示理解,认为孩子是属猴的,物质上的东西,只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要暴跳如雷,孩子以后都会慢慢发展好。

看起来锡坤的童年生活应该是,无忧无虑,充满尊重的,但事实并非如此,锡坤的眼神中,最常流露出来的是迷茫,以及一种无助无力的感觉。

锡坤的妈妈虽然对锡坤,极其关心和支持,但有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孩子。

锡坤的动手能力强,长大想当科学家,妈妈表示支持,还给锡坤提供书籍、材料,但又担心做科学家,跟人交往的乐趣就少了。

所以妈妈给锡坤报了,语言班、夏令营,并事无巨细的提醒锡坤,应该穿哪件衣服,应该怎样去跟同伴交往。

四年级后,锡坤喜爱上了魔术,妈妈同样支持锡坤,给锡坤买道具,鼓励锡坤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演节目。

但是也同样表示担忧,认为魔术虽然好,但以后未必能够养得起家。

纪录片只是真实的记录着,锡坤的成长,但锡坤成长的这十年中,只能看到母亲在为孩子,殚精竭虑的考虑,却看不到孩子父亲的任何参与。

唯一提到孩子父亲的时候,是锡坤妈妈说为了照顾锡坤辞职,还为了给锡坤更好的就学条件,与锡坤爸爸两地分居。

这十年,锡坤的变化很大,他不再那样调皮闯祸,也不再如儿时般无所畏惧,他总是表现出,需要母亲的帮助。

又会在母亲因为想帮助他,而殷切嘱咐的时候,表现得有些沉默和不耐烦。

锡坤妈妈在采访中说,有一种说法是要做60分妈妈,不要做70分、80分,不要去做得太完美,可是我一开始就想要做完美妈妈,结果就出了事儿。

我操心太多了,但是我即便知道这样,可是我还是怀着一种爱心,来做妈妈。

锡坤妈妈还有些失落的说,自己不知道自己做妈妈不及格,不敢给自己太高的分数。

然而这十年,她为锡坤的付出,为锡坤每走一步而做的努力,谁能说她不是好妈妈呢?

她只是太过焦虑,太过操心,每天为孩子的各种细节担心,不停的想要孩子和自己,到达某些完美的状态,却不知这样的焦虑,也会埋藏在孩子的潜意识里慢慢消耗孩子生活中的心力,让孩子在独立思考和独立承担方面,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无力。

《若时光倒流》:

教育孩子也有有效期

再忙也要让她感受到你的爱

《零零后》第二集中的主人公,是个叫做萌萌的小女孩,萌萌在幼儿园的时候,常常哭着要爸爸妈妈,引得全班跟她一起哭泣。

但10年后,已经13岁的萌萌,却成了家里提到就头痛的“问题少女”,父亲说她是青春期叛逆,不理父母不跟父母沟通,母亲提起萌萌小时候粘人的样子,会忍不住哭泣起来。

但采访到萌萌的时候,萌萌很冷静也很理智的说,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为我难过,可能是因为我长得太快了吧,我也想回到当时自己特别小的时候。

在萌萌特别小的时候,与现在最大的差别在于,那个时候萌萌的二胎妹妹还没有出生,萌萌的妹妹小柚子,现在两岁半。

妹妹的出生,打破了家里的平衡,萌萌说,从来没有想过要一个妹妹。

小柚子降生之前,萌萌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享受到了父母全心全意的陪伴,

爸爸妈妈舍得放下架子,参与她和小伙伴们,很幼稚很无聊的小游戏。妈妈也会给萌萌很温柔的理解和照顾。

带她在后海滑冰,坐游轮出游,对于萌萌而言,这是她最美好的回忆

但是随着小柚子的出生,和萌萌的长大,似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小柚子牵扯了父母太多的精力,也给父母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而对于萌萌,父母更多的是,在意她的学习成绩,并且对她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批评和指责。

萌萌很少跟妹妹玩儿,回到家更多的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爱跟父母交流,也不去主动的说心里话。

爸爸妈妈把她的行为,理解成青春期叛逆,爸爸说萌萌青春期,连爹妈都不理,更别说理妹妹了。

为了让萌萌跟妹妹增加感情,妈妈还在送萌萌13岁生日礼物,也就是一个昂贵的耳机的时候,额外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让萌萌每天陪妹妹玩,十分钟到十五分钟,为期是半年。

爸爸对妈妈的做法很满意,还提出要不然以后,每半年就给萌萌买一个耳机,让她一直能陪妹妹玩。

但事实上,萌萌为了耳机答应了,父母的要求,却从心里非常不情愿。

在陪伴妹妹的过程中,萌萌也像执行任务一样,与小柚子丝毫没有互动,嘴里在念叨着,你姐姐也不愿意陪你玩儿,这么大好的时光,我居然在陪小柚子玩儿。

发现爸爸拿手机录像,说记录萌萌第一次,陪小柚子玩耍的珍贵时刻,萌萌很不耐烦的说了一句,对这种父母我能说什么呢?

看萌萌和朋友交往的状态,她是个性格挺好的姑娘,但她从一个在父母面前,小鸟依人的女孩子,到一个不爱与父母交流的少女,真的只是青春期的问题吗?

跟萌萌妈妈关系不错的一个阿姨,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你每天带小柚子太辛苦了,每天就看着老谈抱着,你在后面跟着,你们仨是一家三口。”

“感觉你们才是一家人,难怪人家萌萌心里不舒服。”

也许老一辈一家都是很多个孩子,现在关系很好的二胎家庭也很多,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她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父母没必要把生不生二胎这种大事,交个孩子来决定,但却必须给孩子做好引导,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不会因为多了一个孩子而减少一丝一毫。

孩子需要的是倾听、理解和关爱,而不是一个“青春期不懂事”的大帽子,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一旦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把孩子放在我们的对立面,那么我们就等于是疏远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就非常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冷漠隔离。

《一一的世界》:

尊重孩子的思想与个性

孩子有她自己的成长方式

纪录片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一个叫做一一的孩子,这个孩子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她从小就不爱跟任何小朋友玩儿,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玩耍。

她不哭不闹,独来独往,面对摄像师的询问,她会很温和但坚定的表达自己的态度,“我喜欢一个人玩儿,我觉得一个人玩儿挺好的。”

幼儿园的院长大李老师,对一一的状态有些担心,她仔细的观察一一,对一一的看法是:“有的时候看她一个人坐在那里,能感觉到有点淡淡的忧伤,但你去观察她的行为,就会发现她是那么的怡然自得。”

园长对一一的评价是:“她是那么的高贵,能够去很好的打发自己的时光,能够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愉悦自己。”

跟拍一一的摄像师,有一天忍不住追问一一:“为什么你老是一个人玩儿啊”

一一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答案,“我就喜欢一个人玩儿”,“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很难想象这样的话,出自一个3岁孩子的口中。

现在已经13岁的一一,回想起自己幼儿园的时光,她说很佩服自己当时,不跟任何人交朋友的勇气。

一一的爸爸妈妈都是,相对比较安静在知识分子,性格也同样偏独处型,他们给孩子取名一一,也是希望孩子过一个简单的平静的人生,所以他们对一一所表现出来的安静,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焦虑。

但幼儿园的院长大李老师,对一一还是表示担忧,她认为孩子将来要步入社会,是要为社会服务的,如果孩子一直这样怡然自得下去,未来可能生存会出现问题。

大李老师的沟通,让一一的父母也意识到了问题,他们听从园长的建议,多带一一出去串门,一一妈妈也专门请假一周,到幼儿园里陪园,希望能够带动一一,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玩儿。

但最开始效果并不明显,一一还是只跟自己的妈妈玩儿,在园长试图沟通,告诉一一她需要一个朋友的时候,一一再次爆出金句,说不交朋友,是自己的权利。

面对大人的逻辑,小一一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但是也许是父母的引导和园长的沟通起了作用,不久后,一一的身边多了一个小女孩,一一开始习惯了友情,并且开始正视自己需要朋友这件事。

一一在幼儿园交到了朋友,也慢慢享受了友谊带来的快乐,她还是内向,喜欢独处,但也能在群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13岁的一一在采访中说:“要求人是外向的这种事情,首先是有一个目的的,是为了让人们更紧密的抱团,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

但这件事对内向的人,其实是不公平的,他在要求每一个内向的人都变得外向内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优点,比如说他能更安静的思考、沉淀。

所以我觉得,人当然是能内向能外向才是最好的,那样他就拥有这两个世界里面,各一半最好的东西。”

如今的一一已经不需要,父母和园长为她的交往能力担心,她有自己的朋友,并且成了一个有爱心,思维清晰,学习上进的孩子。

她的个性始终被尊重,并且被保护得很好,无论是园长还是父母,谁都没有逼迫她一定要怎样,也没有人责骂她,做一个内向的人没出息。

成年人只是引导,尊重她的权利和选择,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一一自己感受友谊。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也许只是给予充分的养分,然后静待花开。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成长轨迹,用尊重和爱养大的孩子,比用焦虑与职责养大的孩子,有更大的可能获得幸福。

《朋友这件事》:

成长是条单行道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相同的树叶

这个男孩叫刘嘉阳,从小自带光环,在幼儿园里一呼百应,很多小朋友都非常喜欢他。

梁昊天,跟刘嘉阳一起长大,幼儿园同学,小学同窗。

不过,小升初的时候,两个人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刘嘉阳喜欢自由自主的学习方式,因此选择了出国留学。而梁昊天觉得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呆在国内接受传统教育。

成长是条单行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可复制的。有时候,一个不经意间的决定,可能就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对父母来说,要做到,了解自己孩子的天性,根据他们的个性做出选择,并且一路陪伴他们长大,陪伴他们经历,还真不容易。

不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想,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就是教育的起点。

观看影片

最后给大家视频的链接

复制网址到浏览器即可观看

观看链接:http://t.cn/RC6fltS

第一集《爱的方程式》

第二集《时光若倒流》

第三集《成长单行道》

第四集《一一的世界》

第五集《朋友这件事》

帮主有话说:

从来没有想过,十年后的糖妹妹是什么样子。因为现在的她实在是太太太一言难尽了。

自从过了三岁,每天都在挑战我的底限,做危险的事情、故意捣乱、完全屏蔽大人的提醒、每天爬高上低像是一只猴子,情绪常常失控一言不合就大哭。

这个假期,婆婆出游了,我带着补偿的心理想要好好陪陪她,事无巨细我都要一一过问,想象中女绕膝下的美好场景,结果却是几乎天咆哮十八遍,她痛哭,我自责。

那天,看到这个纪录片,内心无比震撼,我为什么就从没好好想想这样的我,十年后会教育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做妈妈的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焦虑,能够真正清醒自知的人很少,能够清醒自知又做到的更是寥寥无几,这大概是我们都被眼前的繁琐蒙着眼睛,过多的担忧和自我满足的牺牲,让我们从未站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看孩子。

节后第一天,让我们学着做一个70分妈妈。这部跟踪了三个不同家庭长达十年的纪录片,一定有你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