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棒打出孝子",很多宝妈在面对孩子时会觉得很吃力。孩子常常犯错误,会让妈妈的气不打一处来,有时会对孩子大打出手。三岁前孩子还没有完整的行为意识,这时的孩子要注重引导。三岁到六岁之间的孩子要立下规矩,该打的时候绝不手软。家长可以不对孩子发伙,但要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教育。
三到六岁的孩子要立下规矩,不能惯着,该出手时就出手。
1. 生气摔东西
孩子一生气就摔东西,这种行为跟家庭环境有关系。大多数原因是跟爸妈有关,爸妈吵架时摔东西,或者生活中有这样的行为存在,这样的行为会慢慢地影响孩子,造成孩子一生气也会学着摔东西。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父母经常打,可是一点作用都没有。时间久了孩子也被打麻木了。孩子虽然挨打了,却没有起到效果,根本没有用。打了,就要让他下次不要再出现这种行为,再有这种行为就会想到会挨打而害怕,慢慢改正。
2. 撒慌
幼儿说慌是一种无意识的说慌行为,有很多父母不够重视。如果孩子经常说慌,而父母不重视,将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行为和认知。
或许孩子只是想要一个糖果,当他发现有这样的好处后,就会继续做这样的事情,但孩子撒慌一定要及时改正。要给孩子立下规矩,做了错事,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孩子就会长记性,少犯错。
3. 得不到想要的就动手打人
很多孩子进了超市,看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父母不给他买,孩子就开始动手打人。或者看到别人手里有好玩的东西,过去就直接抢过来,有的家长不阻止,反而夸做得好。这样性格的孩子不及时教育,长大后肯定会吃大亏的。家长们一定不要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好好改正,等上了学,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这种孩子。
4. 霸道、自私
昨天去游乐场玩,看见一个小女儿在玩跳床,过了一会儿,一个男孩跑过来,指着小女孩说,叫她下去,不让她玩。他奶奶看到后,就吵他说:"这又不是你一个人的?",小男孩这里就开始哭了起来。奶奶看他哭了,就赶忙哄他,说:"这小女孩坏,打她,不哭了……".
经常看到身边的老人这样教育孩子,不足为奇。孩子小,是非行为难以分辨,家长的纵容只会扭曲孩子的意识,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生产自私的行为。
总结:立下规矩的时候,该打的时候一定要打,孩子挨了打,要记得跟他沟通,打他的原因是什么,错在哪里?让他明白打他的原因,长住记性。这个时候,虽然孩子挨打了,也要让他明白,父母依然是爱他的。
关注头条号【宝妈好助手】,学习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