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个一模一样的孩子,是怎样的一种体验?12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天,31岁的马艳丽剖腹产醒来时,身边躺着五个酣睡的小宝宝,她的心里只有甜蜜。五张嘴要吃奶粉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苦日子”开始了。12年间,靠着丈夫每月仅3000元收入和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夫妻俩艰难将5位儿女抚养长大。用马艳丽的话说,她受着苦,却也享着最大的福。这12年,他们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近日,本报记者在河南实地探访了五位“福娃”的家庭。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2006年2月,马艳丽的五胞胎出生在河南开封市杞县,当时全国都在喜迎奥运,所以家里人就用“五福娃”的名字给孩子起了名。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从大到小依次排序,其中老二晶晶和老五妮妮是女孩。马上,这五位“福娃”就将迎来自己的12岁生日。
住在地下室 墙上都是奖状“叔叔好!”郑州市嵩山北路某住宅小区地下室,五位身高和着装都一样的“福娃”齐刷刷向记者打招呼。记者发现,老二晶晶比较活泼,老三欢欢则比较内向一些,话比较少。五兄妹中,反倒是最小的五妹妮妮个子最高。
五胞胎的房屋紧挨着,三位男孩一间房,高低床下面是一张书桌,书桌只能坐下一个人,每天放学,兄弟三人要轮流做作业。两位女孩睡的也是高低床。五位“福娃”还有一位大姐,今年19岁,如今已进入社会工作。记者目测了一下,整个地下室面积约40平方米。虽然房屋的面积不大,但马艳丽是个爱整洁的人,他把房间布置的简洁而温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拍的照片,她都洗出来镶在镜框中挂在墙上。孩子们考试中所得的奖状,也张贴在墙上。
中午11时20分,马艳丽去接孩子。”自从5个孩子出生,马艳丽就当起了全职主妇,没有再出去工作过。每天早上,他要用摩托车分两批送5个孩子去上学,中午,再开摩托车接他们回来吃饭。下午4时40分,再用摩托车接他们回来。一天4趟,周而复始。“怎一个累字了得。”马艳丽苦笑着说。
当初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一家人才搬到现在这个地方住。为了找到房子,马艳丽四处托人,最后一位好心人才肯把这个地下室以优惠的价格租给他们,月租1000元。“孩子多,找房子可难了,都没有人愿意把房子租给我们。”马艳丽一边摘菜一边叹气,留着短发的她手脚麻利,不到半小时,一大锅香喷喷的西红柿打卤面据做好了。
4年前,他们住的那处房子拆迁,一家人不得不重新找房子,夫妻俩带着6个娃到处找房子,房东一听说有6个娃,都不愿意租给他们,嫌他们太吵。河南电视台某栏目得知她的困难后,与房东协商,免费为他们设计、装修,硬是将两居室改造成了四居室。
有人想收养被她拒绝马艳丽和丈夫刘永旗的老家是河南开封杞县。孩子出生前产检都显示她怀的是三胞胎,她第一次知道是五胞胎也是孩子们出生的当天。当天得知这个消息,她也吃了一惊。要知道,生五胞胎的几率只有6000多万分之一,比中彩票的几率还低。“当时感觉就好像中彩票似的,还挺高兴的,没考虑到后面这么多糟心事。”
说起福娃们出生的情形,马艳丽眼中满满的都是甜蜜,对每个孩子几斤几两,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最大的4斤1两,老二3斤8两。我是8点多钟来的,11点多就生完了,老大比老五大5分钟,1分钟生一个。”孩子刚出生时,奶水只够一个孩子吃,其余的几个孩子都要吃奶粉。好在都是足月出生,不需要进保育箱。虽然喜得五胞胎,但马艳丽却愁坏了。她和丈夫都是杞县农村人,老家仅有两亩薄田,一年收入仅几千元。五个“福娃”出生当天,丈夫刘永旗倚在墙角,陷入了沉思。听说马艳丽生了5个孩子,很多不能生育孩子的父母都过来,说想要收养一个,但都被她拒绝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给别人都心疼啊。”
因为家中生活窘迫,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马艳丽夫妇一度上街乞讨。当时,在刺骨的寒风中,她抱着两个孩子在街头讨生活的日子,成了他心头抹不去的疼。说起当年的生活,她有些哽咽。
10年没去饭馆吃过饭马艳丽是个勤劳要强的人。作为全职妈妈,她每次买菜都比寻常人家多,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她不得不精打细算。“每天下班时去买菜,会便宜点,我买的牛奶、油这些,都是快到期的,便宜。”孩子们到了长身体的时候,饭量也越来越大,一家8口人,一顿饭光米就需要四五斤。每次给孩子买衣服,她都是去批发市场买地摊货,看中了就一下子买5套,一套几十元,鞋子也是买十几元一双的,因为买的很多,她甚至一度被误解为批发童装的。为了省钱,她从来不带孩子们出去下馆子。“出去吃饭花销太大了,孩子们想吃啥我在家给他们做。”马艳丽表示,他们从未带孩子出去吃过饭,一日三餐均在家中解决。即便是过生日,也是在家煮一锅长寿面解决。
记者问五位福娃,还记得上一次在外面吃饭是什么时候,几位孩子都笑笑说,实在记不起了。“估计都有10年没下馆子吃过饭了。”五个孩子中比较活泼的老二晶晶吐着舌头笑着说。对于孩子们的这个回答,马艳丽也默认了。由于从来不在外面吃饭,记者问几位福娃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时,他们几乎回答不上来。“番茄炒蛋,红烧肉。”依然是活泼的二妹晶晶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马艳丽每天都像打仗一样。每天早上5点,马艳丽就要准时起床,然后为孩子们做好早餐。孩子们口味不同,有的喜欢吃包子,有的喜欢吃面疙瘩,有的喜欢吃面条,马艳丽有时要做3样早餐。“虽然条件不好,但饭还是要吃饱的,营养跟不上的话,孩子们就会生病,大人更操心。”
送完孩子,她要去菜市场买菜,买完菜,就要回家洗菜准备做午饭。“孩子们在学校上了一天课,回到家就要有吃的。”下午两点,送完孩子们去上学,马艳丽会休息一小时,然后给孩子们洗衣服。到了下午4点多,接孩子回家,为他们做饭、辅导功课。每天晚上10点多,当她躺在床上时,整个人已经筋疲力尽。“头挨到枕头就睡着了。”
“多亏好心人帮助我们才挺过来”五位福娃出生后,马艳丽一家一度因为家庭穷困无力抚养进入媒体视野,媒体报道后,众多热心人帮扶。当时,幸亏有一家奶粉供应商答应供应孩子的奶粉到3岁。2009年,郑州某幼儿园找到马艳丽一家,表示愿意资助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部费用。欣喜之下,他们从农村搬到了郑州。不料刚过半年,这家幼儿园就表示无力再支付费用。马艳丽夫妇只能自己想办法。夫妻俩曾想过回老家杞县生活,毕竟乡下生活成本低一些。但在农村种田,收入低,也不利于孩子们的教育,后来还是决定留在郑州。
在早好心人的帮助下,马艳丽的丈夫在一家公司开车送货,每月工资3000多元,这也是家里目前最大的经济来源。此外,还有香港一家基金会每月资助1千元,还有一家人的低保每人每月100多元。就这样,每个月5000元收入,交往房租后日子依然紧巴巴的。
“一位美国女华侨从五胞胎两岁多开始至今,每年资助500美元;一位上海热心女士,从孩子1岁多开始至今,每年给家中汇一两千元;一位山西的女士,每月会给我们寄一袋米、一壶油,这已经帮了我们很多忙了。”对于好心人的帮助,马艳丽如数家珍。最让她难忘的是前任房东老太太,“别人涨房租,她不涨俺的”。丈夫刘永旗打工的公司,每年也会给五胞胎一些资助。“这个社会还是好心人多,这些年,多亏了好心人帮助,我们才挺过来。”
孩子越来越大,马艳丽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快顶不住了。一是孩子们大了,没有以前那么好“糊弄”了。比如说买衣服,小时候,随便一件穿在身上也无所谓,但孩子们大了,尤其是两位女孩,也开始懂得爱漂亮了,看到班上的同学们都穿得漂漂亮亮的,他们也想穿漂亮一些的衣服。“两个女孩给我说过好几次了,能不能买件漂亮点的衣服。但哪里有钱啊?”
此外,五个孩子如今都上六年级了,明年就要上初中了,马艳丽逐渐感觉到,自己逐渐无法胜任辅导他们的功课。她没有上高中,孩子们的小学功课,她通过看书本还勉强能辅导下来。“五个孩子各有特长,有些题目我也不会做,就让他们互相帮助,谁会就教一下其他人。明年上初中了,我就真的没法辅导了。”
吃着苦苦享着最大的福五胞胎都很懂事,从来没有抱怨过家里的日子苦,也没抱怨过住的地方窄、没有漂亮衣服穿,也没抱怨过父母没有带他们出去玩。但有时马艳丽心里还是有些酸楚,觉得有些亏欠几个孩子。有一年,在一家企业的资助下,五位福娃到山东去旅游,孩子们可高兴了。马艳丽那时才知道,孩子们有多想出去玩。而家中最大的女儿也因为家中孩子众多,没能去读大学,这也让马艳丽有些愧疚。
虽然日子很艰苦,但让马艳丽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身体都很健康,在学校学习也刻苦踏实。老二晶晶比较活泼,所以晶晶和弟弟欢欢分在一个班上,另外3个孩子在一个班上,其中老四迎迎的学习成绩比较好,经常在班上名列前茅。有时,他们之间也会斗嘴吵架,但只要马艳丽出马调停,基本上都能烟消云散。
马艳丽有时也感慨,都不知道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她形容这些年他们两口子是吃着最大的苦,享着最大的福。“小时候,老二身体不是很好,有一次得了疝气,我们不知道,她疼得在床上打滚,我们连夜背着她去医院。孩子们之间好像有感应,一个得病了,其他的也会得病。所以,每次一有感冒发烧我们就很紧张。”孩子们大了,好带一些了,但经济压力却更大了。小时候吃奶粉有别人帮助,现在5张嘴吃饭,全靠丈夫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不知不觉间,5个孩子已经12岁了。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了。每当马艳丽做家务做得腰酸背痛时,孩子们也会给她捶捶背,揉揉腿,她生病了孩子们也会给她端茶倒水。尤其是两个女孩更贴心,做家务很积极,经常会帮她打扫家里卫生,晾衣服。每当这时,马艳丽就感到心里甜丝丝的。
马艳丽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5个孩子能健康成长,如果能考上大学那就更好了。不过说到上大学,马艳丽又心事重重。“要是高中也义务教育免费就好了,上大学四年也要花不少钱啊。”马艳丽喃喃道,想起即便顺利的话,距离孩子们大学毕业也还有10年时间,这对她来说,前路依然是漫漫长征。但她相信,日子总会一天一天过去,孩子们总会慢慢长大,到时,自己的好日子就到来了。如果您想帮帮马艳丽一家,欢迎您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