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龄前的一点用心,能让孩子少走弯路,求学之路不至于那么崎岖;入学前的稍微训练,能让孩子出类拔萃,尝到求知的甜头;进校前的些许坚持,能令孩子在易如反掌中,感受成长的自信。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一年春始,中班大班的家长们开始为孩子入学未雨绸缪了。
有的四处考察学校,闺蜜琦以亲身经历写出的“择校心得”被疯狂收藏;
有的开始对房子下狠手,朋友喆打算卖了现在的大房子,换一套小学区房;
有的加大报班力度,侄女晨频频带着孩子奔走于书法,舞蹈,数学,朗诵班;
有的早早让孩子背古诗,写字,讲故事,邻居媛立志让闺女成为未来的董卿;
大家着眼点不同,目的相同:走进校园之前,帮孩子做好一切准备,让孩子的学业生涯从一开始就步入规范甚至超常的轨道。
很给力吧,但似乎总觉得有缺憾。
小编有几位小学教师朋友,他们以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对孩子入学前做哪些准备,有着接地气的见解。
他们认为,入学准备关注的重点应该落在孩子身上,加强对孩子认知和行为习惯培养,以保证孩子入学后能减少障碍,快速进入状态。
在此,列出学龄前孩子需要做好的十件事情,送给不知从哪里下手的家长们。
第一件事,培养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一些孩子在座位上歪七扭八,屁股底下长草,让老师很无语。有的孩子握笔姿势不正确,眼睛距离书本太近,容易造成近视。还有的孩子不会使用橡皮,把本子擦破了。这些都需要平时多进行相关练习,达到熟练自如程度。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娴熟的拿取收放用具的能力。
有的孩子从书包里拿取和收放用具时,常常稀里哗啦散落一地,手工课上使用剪刀,浆糊没有分寸,常常弄得一塌糊涂。而有的孩子却迅速灵巧,轻而易举,距离由此拉开。很多孩子学习成绩差,就来自于早期跟不上趟,导致自卑为难情绪,限制了进步的速度。
第三件事,培养孩子眼睛随着手指移动的读书习惯。
有些孩子读书写作业时,经常串行,令人头痛。解决方法很简单,孩子阅读时以手指挥阅读,眼睛随着手指移动,一字一句实实在在过眼过脑,慢慢就不会串行了。
第四件事: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有些孩子习惯了自己玩自己的,不能一直随着老师走,或者时断时续,时间长了,就容易被拉下。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未必是不聪明不用功,可能就是没有养成跟老师思路走的习惯。
第五件事:建立数学思维。
最好用实物或者实景,让孩子直观了解“十以内数字组合”以及“成千上万”的含义。还要教给孩子“比较”的含义,知道“比……多一点,少一点”。教给孩子“估计”的方法,哪个容器盛水多一点,哪个物体高一点,哪个人瘦一点,锻炼孩子的眼力和判断力。
第六件事,养成正确的笔顺。
笔顺错了不但影响字形美观,更让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无法进行。偏旁部首要多练,“1——10”数码也要写的尽量规范娴熟。这些做不到,孩子写作业时很容易被绊住。
第七件事,建立规则意识。
进入学校最显著的变化是,个人服从集体,一切按照规矩来。如果提前不训练,散漫惯了的孩子很可能因为“不听话”,“不守规矩”被老师厌弃,成为边缘人。要提前给孩子进行守规矩教育和训练。比如打了铃立刻进入听课状态,站队要听口令,上课不随便说话,课前解好手,说话要报告。
第八件事,记住家庭作业,并按时完成。
这是一件让家长最崩溃的事情。包办过多,使孩子形成为家长写作业的意识。收起泛滥的母爱,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承担起做得好被表扬,做不好受惩罚的后果。
第九件事,学会用语言表达和管理情绪。
同学之间难免起冲突。让孩子学着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感受,“我不喜欢这样”,以及表达自己的态度:“你不可以这样”,“如果你不改正,我要去告诉老师。”而不是动辄挥拳头,耍脾气,甚至自戕伤人。
第十件事,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述一件事情。
从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引导孩子准确描述一件事情。耐心倾听,不要打断,用赞许的目光和悄悄补充,让孩子对叙述一件事情提起兴趣。到学校后,孩子会及时表述在校内外遇到情况。一来有利于孩子及时反映情况,规避化解危机。二来孩子在表达中,梳理了思路,提高了认知。
这些东西看似平淡琐碎,实则包含了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养成,知识基础的夯实,基本技能的训练,情绪管理,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
如果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做不到位,对后面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很多孩子长期学习困难,成绩差,以至于考不到理想学校,人生之路都变得狭窄阴暗,跟早期没有打好基础有很大关系。
学龄前的一点用心,能让孩子少走弯路,求学之路不至于那么崎岖;
入学前的稍微训练,能让孩子出类拔萃,尝到求知的甜头;
进校前的些许坚持,能令孩子在易如反掌中,感受成长的自信。
家长们总想把最好的资源给孩子,以至于用力过猛,在身外物上牵涉过多,而忘记了
最好的学区房是家里的书房,
最昂贵的辅导班是父母读书学习的身影,
性价比最高的准备,是父母在潜移默化中,看似无意,实则用心的意念灌输和习惯养成,
这一切,比学区房重要一万倍。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教育达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品读“亲子沟通如何说”头条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一起探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