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问问孩子“怎么做才能弥补?” 要比强迫孩子道歉或者惩罚更有力量。
作者:晓菲
春节假期,一天晚上,小朋友自己洗漱,卫生间了搞了一地水。
前几天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和他说过。结果,我在他洗漱完后进入卫生间,完全没留意到地上有水,脚一滑,膝盖磕到了洗漱柜上,瞬间淤青。
那一刻,心里一下子升起一股情绪,心里想着,前几天刚说完,今天又是这样子。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和孩子说这个事情呢?会不会把孩子叫过来,训一顿,甚至让孩子和我们说“对不起”呢?
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我马上给自己叫了暂停。把已经到了嘴边的“和你说了多少次,又搞得满地是水”的话咽了回去。暂停了几秒钟,深呼吸几次,然后走出卫生间。
孩子在客厅听到我撞到后发出的“啊”的一声,大概意识到是因为自己刚刚把水搞到地上。看我走出来,眼神怯怯地站在那里。我蹲下来,拉着他的手说:“妈妈刚才因为地上有水,脚下滑了一下,膝盖撞得很疼。你现在可以做点什么,让妈妈好受一些呢?”于是小人儿用小手轻轻地帮我揉了揉膝盖,说,“我帮你揉一揉就不疼了”。然后,我和他一起去卫生间,把地上的水拖干净。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孩子有意或无意的各种“闯祸”。
比如,你3岁的小男孩在操场上撞到了一个小女孩。这时你会要求你家小朋友向对方说“对不起”么?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呢?一种情况可能是,孩子机械地重复了一句“对不起”,然后,就不再理会那个小女孩,继续玩自己的游戏了。另一种情况,孩子就是不说“对不起”,结果你和孩子两个人僵持在那里。其实,这两种做法,无论哪一种,对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培养孩子的道德感都是于事无补的。
小孩子很少会感到懊悔,因为他们的情感和认知能力都还没有到达可以感觉到懊悔的程度。作为家长,我们当然希望孩子是善解人意的。当孩子“闯祸”后,我们与其要求孩子说“对不起”,不如试试下面4个做法:
1. 帮助孩子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首先,孩子们必须意识到他们做了什么。对我们来说显而易见——孩子撞倒了别人——但是,我们需要对孩子明确指出这一点。
小孩子还很难理解事情的原因和后果。告诉他们事实:“你拿着大汽车乱跑,撞到了小美的手臂,把她弄疼了。她正在哭呢。”让孩子置身事中也可以帮他们体会受伤孩子的情绪。花一点时间一起看一看她脸上的泪水,查看一下她被撞到的胳膊肘。你可以说:“看——就是这儿在疼。她在哭呢。”
2. 帮助孩子采取补救行动
一旦“闯祸”的孩子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该让他行动起来,帮助受伤的一方。小孩子不会感到歉疚,但他们擅长采取行动。
“你撞倒了小美,她很伤心。给她拿一片纸巾好吗?”大多数时候,做些实际的事情会让孩子的内心感觉好受一些。“虽然我不能给小美的胳膊肘止疼,但我可以帮她缓解疼痛。”孩子间常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不论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来帮助孩子实践同理心和责任感。
3. 向对方做出承诺
闯了祸的孩子可能会害怕——害怕成年人对他发火——也可能会感到窘迫,或是因为伤到别人而生自己的气。受伤的孩子也会伤心、生气和害怕。因为疼痛而伤心,因为被人推倒而生气,因为震惊和始料不及而害怕。很可能,她特别害怕再一次受伤。
“刚才这个孩子推倒了我,他还会这样做吗?”“对不起”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对受伤的孩子来说,一个不会再推/ 踢/ 打她的承诺要比起一句“对不起”更有意义,所以,要求孩子说“对不起”,不如试着让他们彼此重建信任。例如:“告诉她,‘我不会再撞你了!’”或“告诉她,‘我不会伤害你的!’”
4. 真诚道歉做榜样
当然,说“对不起”,是一种社会规范,我们也确实希望孩子说“对不起”。与其教孩子机械地模仿,父母的以身作则会让这三个字更有意义。当我们自己以身作则真诚道歉时,除了主动说“对不起”,还要制定计划保证以后会做得更好。
例如:“对不起,我弄坏了你的画。我不知道它对你很重要。下次我在回收之前会先问你的。”或是,“哦,对不起,我保证把你的自行车带来,但我却忘了。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记住这件事呢?”
只说“对不起”是一种逃避。帮助孩子采取行动,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道德感。
(晓菲:“亲子沟通如何说”头条号作者,4岁孩子的妈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专注亲子沟通、父母游戏力、儿童学习力。)
品读“亲子沟通如何说”头条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一起探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