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照顾新生儿的“土方法”,对孩子招招致命,却还有人在用!

作者:互联网 05-10阅读:2929次

“新生儿期”应该是新手爸妈们最忙乱、手足无措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宝宝刚刚离开妈妈的子宫,各器官发育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低下,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而初为人父人母,面对这个稚嫩的、全身软绵绵的小小生命,却又不知该如何下手!

这3个照顾新生儿的“土方法”,对孩子招招致命,却还有人在用!

一个个问题随之扑面而来!

宝宝怎么黄疸了?

一天要喂多少次奶?

孩子肚脐怎么红了?

老是吐奶是怎么回事?

……

自身技能不足,很多人会选择依赖老一辈的经验,或者凭着“常识”跟着感觉走,一不小心就陷入了护理误区。而错误的护理方式,对于这些稚嫩的小生命来说,危险系数实在太大,很容易使新生宝宝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一:黄疸不用管,过几天自然就退了

宝宝出黄疸了?有些老人凭“经验”认为“小孩子刚出生,皮肤发黄是正常现象,过几天就好了。想当年,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过来的!”

这3个照顾新生儿的“土方法”,对孩子招招致命,却还有人在用!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很不理解,为什么都是黄疸,有的孩子并没做什么特别处理,很快黄疸就消退了,而为什么有的孩子就必须要住院治疗呢?

这3个照顾新生儿的“土方法”,对孩子招招致命,却还有人在用!

这是因为黄疸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皮肤都是黄,但实际上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却并不一样,当血液中胆红素超过一定浓度时,就成为病理性黄疸,胆红素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损伤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导致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脑瘫等严重后果。对黄疸放任不管的做法,很可能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对待宝宝的黄疸,家长需要学会以下技能

1)了解什么样的黄疸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别处理;

2)了解什么样的黄疸是病理性黄疸,要及时送医院;

3)学会正确护理宝宝的方法,帮助黄疸快速消退。

通常宝宝出生2~3天后逐渐出现黄疸,逐渐加重,主要是面部、结膜和躯干发黄,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不太明显。出生后4~7天时,黄疸程度会达到高峰期,之后逐渐消退,大概3~4周就完全看不出了。

但如果宝宝存在以下情况:

1.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疸;

2.黄疸数值超过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光疗参考标准;

3.黄疸每天的上升速度超过了85μmol/L;

4.足月出生的宝宝黄疸超过2周还未消退。

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就属于和乐乐那种危险的“病理性黄疸”,家长一定要尽快送医,听医生的话积极进行照蓝光等治疗。

误区二:宝宝肚脐要捂好,否则会受凉

“宝宝的肚脐一定要捂好,不要碰它,不然会受凉拉肚子!”相信有不少新手爸妈受过这样的教导。

这3个照顾新生儿的“土方法”,对孩子招招致命,却还有人在用!

其实,类似这样的悲剧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而在医院门诊,发生脐炎的新生宝宝更是常见。

孩子的脐带为何会感染呢?这与一些家长在脐带护理方面的误区,有很大关系。比如上述提到的病例,家长就是害怕孩子在冬季受凉,从孩子出院就没有再解开过孩子的包被,没给孩子洗过澡,也没有护理过孩子的脐部,最终导致脐部感染。

还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未满月,太金贵,要尽量“少碰”,尤其是用凉凉的东西给肚脐消毒,会让孩子受凉。

而实际的问题是,新生儿宝宝的脐带在脱落、愈合之前,如果不认真消毒,很容易被细菌侵入引起“急性脐蜂窝组织炎”,也就是俗称的脐炎。如果感染得不到控制,脐炎很容易引起全身感染,甚至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这3个照顾新生儿的“土方法”,对孩子招招致命,却还有人在用!

所以,对待宝宝的脐带,家长需要学会以下技能

1)了解脐带消毒需要哪些消毒工具;

2)学会用正确的脐带消毒方法;

3)学会识别脐带正常和异常的状态,知道什么情况该及时送宝宝去医院。

想要避免宝宝受脐炎折磨,家长还要特别注意下面几点:

1、如果室温适宜,应该尽量让肚脐暴露在空气中,气温较低可以穿宽松的衣服,让肚脐保持通风、干燥。千万不要用纱布、腰带或肚兜等不透气的织物覆盖。有的家长怕宝宝着凉,即使天气不冷,也要给宝宝穿个肚兜或者腰带,这对肚脐的干燥、脱落和愈合是很不利的。

2、尿布或纸尿裤的边缘要低于肚脐,避免摩擦。

3、保持脐部清洁,如果被粪、尿污染肚脐部位,要及时用清水洗净、擦干,或者用柔软的纱布擦干,然后用棉签沾碘伏或75%酒精,从中心向四周轻轻擦拭肚脐。

4、每天消毒肚脐1次即可,不要过于频繁,以免影响肚脐的自然愈合。

5、不要在宝宝脐窝内撒任何药粉、痱子粉或涂抗生素软膏,以免形表面成一层硬的痂皮,内部反而不易干燥。

一般来说,出生后2-3天,宝宝的脐带残端就会干燥,然后变黑变硬,一到两周后脱落。这时会有少量的液体渗出,家长不需要太紧张,注意观察、继续照着上面的方法护理,直到肚脐彻底愈合就可以了。

但如果发现宝宝肚脐周围有红肿、皮肤温度升高、渗血或脓性分泌物等异常信号,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自己处理。

误区三:奶粉冲泡要浓一些,才够营养

这3个照顾新生儿的“土方法”,对孩子招招致命,却还有人在用!

实际上,在冲泡奶粉时,奶粉和水搭配比例是非常有讲究的,几勺奶粉配多少毫升水,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认证的,必须按照说明来配制。否则冲泡太浓,不仅不能“更营养”,反而会让宝宝消化吸收不良,严重的还会损伤肠道功能、增加肾脏的负担。奶粉冲泡太稀,也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消瘦,生长发育比同龄的宝宝落后。

所以,给宝宝喂奶粉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家长需要学会以下技能:

1)了解正确冲泡奶粉的方法步骤;

2)学会奶瓶喂养的正确姿势;

3)知道宝宝出现呛奶时,该如何正确应对。

袋鼠麻麻有话说

都说养孩子是门技术活,可偏偏家长们没有经过培训就匆匆上岗!不知道澡怎么洗,母乳怎么喂,奶粉怎么冲,吐奶怎么办!……

家长手忙脚乱事小,孩子健康事大!提前学会正确护理新生儿的技能,真的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