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怒斥儿子被造谣“惯性撒谎”!孩子爱撒谎,这才是真相

作者:互联网 07-06阅读:956次

近日,两个孩子的妈妈何洁上了热搜,原因是她在媒体平台发布了一条长信息,愤怒斥责某自媒体断章取义,将儿子七宝在一档节目中的说谎行为定性为“惯性撒谎”,并斥责何洁为儿子找借口。原文如下:

何洁怒斥儿子被造谣“惯性撒谎”!孩子爱撒谎,这才是真相

原来,何洁带着儿子七宝上了一档综艺节目,节目用一些模拟场景来测试宝宝们是否有安全意识。

要离开的妈妈何洁叮嘱儿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何洁怒斥儿子被造谣“惯性撒谎”!孩子爱撒谎,这才是真相

紧接着,节目组安排的“坏人”姐姐就来敲门了。结果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七宝给“坏人”开了门,把妈妈的叮嘱忘得一干二净。从监控里看到一切的何洁返回房间,询问儿子有没有开过门。

何洁怒斥儿子被造谣“惯性撒谎”!孩子爱撒谎,这才是真相

七宝摇头否认,两次说“没有”。在妈妈的追问下,才说“下次不会了”。何洁并没有当场拆穿儿子,儿子也默默地保证说“下次不会了”。就这样,这件事情被人拿来做文章,引起何洁的大怒。

何洁怒斥儿子被造谣“惯性撒谎”!孩子爱撒谎,这才是真相

面对孩子撒谎,父母到底该怎么应对才是正确的呢?是直接挑明,现场教育,还是像何洁一样,给孩子“留一个面子”呢?

今天我们积木育儿就来跟家长们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Part1

我们先来看一个爸爸跟女儿的小故事:

一天回家,我掏出钥匙开门,就听到屋子里爷孙俩的对话。

爷爷:“快,你爸爸回来了。”

孙女:“爷爷,雪糕给你,你不要跟爸爸说是我在吃雪糕啊。”

等我进到家,孩子马上跑过来迎接我,“爸爸,爷爷吃雪糕,我都没有吃,可乖了。”听到这话我心里其实很生气,这完全是说谎嘛。

内心里,我已经转了好几个念头了,想着一定要好好教育他一下。

但是看着孩子一脸的紧张,以及小嘴边还沾着的巧克力,我又心软了。想到平时里我对孩子要求比较严厉,孩子见到我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我不想让她再怕我。

我转过身放下背包,蹲下身,抱着孩子说:“有没有吃我检查一下就知道了。”孩子一脸紧张:“怎么检查?”

我亲了一下她的嘴角,一脸神秘地说:“我知道了,吃的是草莓味的雪糕。”孩子一听,马上说:“不是草莓味的,是巧克力味的。”

爷爷在一旁接话:“完了,被爸爸套话了吧。”小家伙反应过来,然后小手赶紧捂上小嘴……事后,我并没有再纠缠孩子吃雪糕的事,看得出孩子也很吃惊,可能在猜测为什么没有惩罚她吧。

这么做的结果是,之后一段时间,孩子都没有吵着要吃雪糕,后来实在很想吃了,不是偷偷跟爷爷串通瞒着父母吃,而是先征得大人的同意。

说实话,我对这样的结果很惊讶,因为在之前我很严厉地对待她的错误行为时,虽能一时震慑住孩子的行为,但效果是不好的。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有的时候适当留白,效果反而更好。

如这位爸爸点到为止的做法,既没有当面戳穿孩子、给孩子贴上“撒谎”的标签,也向孩子表达了自己已经发现他在说谎的暗示,更好地激发了孩子的自主意识,让孩子主动纠正撒谎行为。

研究表明,20%-25%的2岁孩子就会说谎了(虽然这个阶段的谎话,更多是孩子对自身愿望和喜好的表达),50%的3岁时孩子会说谎,而4岁时就有90%的孩子会说谎,到7岁则是100%的孩子都撒过谎。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孩子是否说谎,反映他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孩子大脑高度发展的一个表现。

这说明:孩子“具备了能够对自己和别人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和区分,知道自己心里想的跟对方心里想的不是一样的,能够用谎言去操纵别人的想法和看法的”能力,并且还要去“创造”一个全新的事实告知别人,并试图说服对方相信。

可以说,这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孩子从来没有说过谎,父母才需要更担心。

何洁怒斥儿子被造谣“惯性撒谎”!孩子爱撒谎,这才是真相

Part 2

可是,面对孩子的撒谎行为,是一味放任还是严阵以待?

针对孩子的说谎行为,父母需要区别对待:

  • 2~4岁:耐心倾听孩子的“幻想”

4岁之前的孩子,还无法很好地分清现实与想象,往往会即兴将自己所想、所见、所看到的事物经过想象加工,跟现实联系起来,在大人看来就是撒谎了。

对此,我们应看到孩子的说谎带有非常明显的幻想痕迹,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另一方面,做引导时最好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你说谎呢”“不许说谎”,给孩子贴上这样一个负面评价式的标签,因为这样做反而会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

这时,不妨多跟孩子沟通一下,听一听孩子真正想要表达什么,甚至陪孩子一起幻想,鼓励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 4~7岁:注意区分孩子谎言背后的潜台词

4岁之后的孩子开始有主动说谎的能力,这时父母就需要做积极引导了,旨在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当然前提是,父母需要先对孩子的撒谎行为做主动区分,才能更好地引导。

通常我们发现,4岁之后的孩子撒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为了逃避惩罚;二是为了满足自身欲望。前者是孩子被动地撒谎,后者是主动地选择说谎。

对待被动说谎行为,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过于严厉。

通常,专制型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说谎,为了降低内心的焦虑和父母给予的压力,从而不自觉地选择说谎,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而说谎,也如文章一开头小女孩告知爸爸自己没有吃雪糕的行为等。

对此,父母最好不要发脾气,给孩子太多心理压力,让孩子过于自责或逃避。不妨就事论事与孩子讨论这件事,并与孩子一起思考解决的措施或办法。如此能教会孩子,犯了错敢承担,以及如何去承担责任。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更多地出现主动性撒谎的行为。

这不能说明孩子的品行有问题——很多孩子撒谎,可能是出于某种心理需求,或者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一位家长就反映,自家孩子最近这段时间经常慌称身体不舒服、不去学校,后来通过了解发现孩子班上来了个调皮的小男生,刚好安排坐在她的后面,小男生经常在课上扯她的小辫子、还踢凳子,给孩子造成不少困扰。

面对孩子的主动性说谎,父母需要看到:孩子是在用谎言的方式将他的需求/困扰展示给父母,其实是在向父母求助。因此,我们需要去探究孩子说谎的深层原因,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避免孩子的说谎行为。

何洁怒斥儿子被造谣“惯性撒谎”!孩子爱撒谎,这才是真相

Part3

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的确爱“说谎”,我们还有几点提醒:

提醒一:父母要做好榜样作用

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比如,爸爸不想去上班了,在孩子面前给老板打电话说:“老板,我今天头疼,我不想去上班了”。

此时,孩子可能就觉得撒谎没什么,不想做什么事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就不做了。

所以,下次当孩子不想再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会跟你说:“爸爸我不想去幼儿园。”爸爸回问:“为什么?”孩子的回答是:“因为我今天肚子疼。”

也许他今天没有肚子疼,只是不想去幼儿园,也可能时间久了,他真的会肚子疼,因为他会把很多焦虑具体化了。

提醒二:不急于去评价孩子,先调查清楚事实真相

7岁以前,如果孩子真的说谎了,可能是他有意地在隐瞒一些事情。

譬如孩子跟你讲:“爸爸,我今天跟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但是小朋友把我给推倒了,我没有哭。”

爸爸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平时都是哭的,为什么这次没有哭呢?一调查,可能是他把别的小朋友给推倒了,别的小朋友可能哭得很厉害,他只不过是转移了一个方向——孩子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你一些他做错的一些事情。

所以,当孩子撒谎的时候,我们先不要忙着去责怪或者批评,甚至去动手打孩子,我们一定要先弄明白他撒谎背后的原因和真实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中国的很多父母有一个共同倾向,就是特别急于去评价一些事情。但请父母想一想,当你不能了解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时候,你怎么能很正确地做出一个评价,你的孩子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呢?

所以,面对孩子撒谎,尤其是需要去关注孩子背后的需求。

提醒三:帮孩子分析说谎的严重后果

孩子3、4岁以后,尤其是当孩子开始上小学以后,父母就要去跟他做分析:如果你这样去撒谎,可能现在你骗到了爸爸妈妈,但是后面很多时候,这个谎言就会被识破,识破了以后会怎么样?把后果给孩子说透。

有些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不能让别人批评他,那你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比如跟孩子说:如果你的谎言被识破了,可能喜欢你的老师会批评你,跟你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会不理你,那你多伤心啊……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跟他讲道理。

一定要记得,父母讲道理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从孩子的情感去切入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多抵抗、反抗、否定或者拒绝了。

总之,撒谎其实就是孩子情感表达上的问题,它跟心理发展、诉求有很大关系,所以,当我们把撒谎定位准确的时候,就不会面对孩子的撒谎如临大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