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长发育一向都是家长关注的重点,如果孩子长得快、长得好,爸爸妈妈会沾沾自喜;如果孩子瘦成“豆芽菜”又长不高,爸爸妈妈就会焦躁不安。正值暑假,到杭州市儿童医院看生长发育的孩子比以往翻了一番,其中便有不少患矮小症的孩子。
11周岁女孩身高不到1米3
前两天,女孩思思(化名)在妈妈的带领下到了市儿童医院就诊。11周岁的她,看上去瘦瘦小小,个子不到1.3米。
“思思的身高远小于这个年龄的标准身高,属于特发性矮小。”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杨素红说,“检查发现,思思目前还没有发育,应该尽早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再不治疗就来不及了。”
然而,思思妈妈在知道孩子得了矮小症,需要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后,却犹豫了。“两年前,我们就发现孩子个子特别矮,带她到宁波当地的医院看了,当时医生也让我们进行生长激素治疗,但我想想孩子还小,想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
没想到,两年过去了,思思的身高还是没有出现“惊喜”。这次,再次得到要进行生长激素治疗的消息,思思妈妈依旧有些难以接受,直言要回去跟孩子她爸商量下,便再次带着孩子离开了。为此,杨素红很是为思思的身高忧虑焦急,但又很是无奈。
“其实儿童矮小症发病率虽然高,但并不可怕。”杨素红提到,一般女孩的骨龄超过14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6岁,骨骺线就接近闭合,基本没有长高的机会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越早干预,患者长高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治疗及时,孩子一般是可以达到遗传身高的。
每1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矮小症呢?杨素红表示,造成矮小症高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饮食、环境、运动睡眠和性发育的时间,它们之间都有着密切关系的。
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的两个标准,就可就诊为矮小症。生活中,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每年长高不到5厘米,则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
同样,生长速率减慢往往是儿童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率是不同的,一般足月出生身长50厘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增长10厘米,第三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率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持续2-3年。
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以后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就认为生长速率减慢,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
杨素红建议,家长每1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如果比同龄小孩个头矮5-10厘米,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
暑假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孩子都放暑假了,在假期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对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素红提醒,在睡眠方面,要充分保证儿童的正常睡眠,8岁以前的睡眠时间应该9-10小时,10岁左右应该保证8个小时,因为正常的生长激素是在睡眠中分泌的,如果说孩子睡眠不好,生长激素就不能很好的分泌,势必影响其身高的增长。
运动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尤其是纵向弹跳运动(如跳绳、跳高、跳远)、引体向上、及全身运动(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游泳等)。运动处方:坚持跳绳,5-8岁,每天10-15分钟;9-11岁,每天15-30分钟;12-18岁,每天30-40分钟)。
另外,需要控制饮食,尤其是对于肥胖儿童和性早熟的儿童,对于激素类的食物要尽量减少食用,如保健品、人工饲养的鸡鸭等。
稿件来源:腾讯新闻客户端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