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今年5岁半,正是叽叽喳喳、满脑子问题的年龄,有很多问题都会把我问得哑口无言,每当这个时候,大宝就会调皮地说,“妈妈,用手机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是的,在互联网时代,只要身边有一只智能手机,就能随时随地阅读,听音乐,看视频,查信息等等,强大的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支撑的各种产品已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所以,在今天这个知识丰盈且获取异常便利的时代,“好记性”有高科技代劳,所以思考,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因为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宽阔的知识基础和灵活的思维能力是孩子必备的素质。
01
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呢?
本书为5-12岁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思考工具——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这是一种用来建构知识、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思考、提高学习能力的可视化工具。
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是以脑神经科学为基础,把人类思考问题时的八种基本思维过程,用八个对应的图来表达,通过可视化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学习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跟他人沟通,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
思维导图的八个图示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括号图、树形图、双气泡图、流程图、因果图和桥形图。
1.圆圈图:发散思维,发散性地思考和某个话题相关的事物。
2.气泡图:描述思维,形容、描述某个事物的特性特点。
3.括号图:整分思维,对事物进行结构分解。
4.树形图:分类思维,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
5.双气泡图:比较思维,比较两个事物间的异同。
6.流程图:顺序思维,理清事物的发展顺序。
7.因果图:因果思维,理清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
8.桥型图:类比思维,找寻不同事物之间的类似和共通之处。
02
这八种思维导图,简单实用有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很多家长存在困惑,所以弄清楚三大区别,就可以让图示选择更加得心应手。
1.圆圈图和气泡图的区别
圆圈图承载与中心主题相关的所有信息,在做头脑风暴、发散思考时,自由度更高。
而气泡图是在圆圈图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了筛选,只保留了描述性信息,更适合对中心主题做特性描述。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气泡图的发散思考范围比圆圈图更收敛。
2.树形图和括号图的区别
树形图的“分”表示一个事物的多种分类标准,且拆分内容不存在联系,彼此独立,信息也更加综合,不仅有名称、概念等信息,也可以有细节阐释信息。
括号图的“分”表示一个事物从整体到部分的拆分,且拆分出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拆分出的内容强调的是名称、概念。
3. Thinking Maps 和 Mind Map 的区别
Thinking Maps 和 Mind Map 都被称为思维导图,都是可视化思维工具,都可用于发散思考。
但是Thinking Maps源自美国,有八种图示,每一种图示表示一种特定的思维类型,因其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非常适合低龄儿童启蒙。
Mind Map源自英国,只有一种图示,同一个图可以表示多种思维类型,例如发散联想、分类、顺序等,一般适合八岁以上的孩子及成年人学习。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建议先掌握Thinking Maps ,再学习Mind Map。
03
而孩子在刚刚接触、学习思维导图时,家长的示范和引导也尤为关键,在孩子的习得过程中,家长们需特别注意三点:
1.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
在孩子画完一个思维导图后,家长可以适时引导他来讲一讲,图上的信息哪些来源于客观事实,即之前学过的知识,看过的视频,或读过的书籍等等;哪些来源于个人的主观看法,即关于好坏、喜恶、对错的陈述等。
这一步很重要,区分事实和观点,是独立思考的开始,也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起点。而在这个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过程中,孩子也能逐渐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和它带来的成就感。
2.画图不是终极目的
画思维导图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整理和表达思维,让思考、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而不是为了追求美观,对思维进行美化。
所以,家长在辅导低龄段孩子画思维导图时,需要引导孩子打开思路,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还要帮助孩子把思考的内容可视化地表现出来,不让画图的难度打击孩子学习使用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学会读图
家长要鼓励、引导孩子读思维导图,帮助他理清思路。一次完整的读图,孩子需要根据图上图上记录的关键信息进行扩充,再通过语言组织、串联起来,用完整的句子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是照着图上信息来念,也是一个小小的开始。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思考更加虚无,也没有什么比思考更有力量。懂得提问,懂得思考,懂得质疑和论辩,懂得独立表达,懂得寻找解决方案,这些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教育系统获得的能力,也是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
所以,还等什么,一支笔、一张纸,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学起来,让思维看得见。
编辑:剑锋
文字:黑暗中的向日葵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