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君想问一句:关于口腔健康你了解多少?可能大多数人都只在“牙疼”时才会在意口腔问题。
目前,我国口腔健康问题现状非常堪忧,各年龄段的人都被口腔问题困扰,面临牙病侵袭:
- 儿童多见于龋齿和牙颌畸形;
- 18~45岁人群牙周病最常见;
- 45岁以上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是缺牙;
- 老年人龋齿患病率高达98.4%,牙周健康率只为14.1%,65岁至74岁老年人中,10人中就有一人满口无牙。
反观其他国家对口腔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感觉到了差距:
- 日本免费为婴幼儿进行两次牙齿健康检查(1岁半和3岁),并对家长进行婴幼儿口腔清洁指导;成年人定期检查口腔则补助一定费用,对30岁、35岁、40岁、60岁、70岁的人会有专门的口腔检查通知。
- 德国人一生平均花在护牙上的费用,相当于买一辆宝马。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8020”,即人到80岁时,仍然保留20颗完好的牙齿。为什么要重视护牙呢?其实,牙的好坏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如果口腔不健康,身体其他部位也会跟着“遭殃”,所以民间有“牙不好,疾病满身跑”的说法。
牙不好,身体健康跟着“受罪”!
(1)引发咽炎
晚上吃宵夜,或者睡前吃零食,吃完不及时漱口、刷牙,残留在牙齿和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就会给细菌创造生存环境,久而久之,当细菌疯长到一定范围,就可能转移到咽喉部,引起发炎症。
(2)加重肠胃负担
牙不好,咀嚼能力就会受限,如果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便会加重肠胃负担。长此以往,可影响肠胃分泌功能,从而出现胃痛、腹胀、腹痛、恶心、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
(3)损伤记忆力
美国有研究发现,牙齿数量减少、牙龈问题越严重,其记忆力、思维能力也相应减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口腔不健康可能意味着饮食较差,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摄入就较少;二是口腔疾病特别是牙龈炎,会在整个人体循环系统内引发炎症,从而影响认知功能。
(4)心脏病风险高
日本相关专家指出,牙周炎所滋生的毒素和病菌能侵入血液,不仅会造成血小板凝固,还会直接在动脉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
可见,“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并非只是广告语,保护牙齿确实有益身体健康。那么,日常护牙怎么做?先从养成护牙好习惯做起。
五个好习惯,护牙固齿,预防牙病!
(1)重视口腔卫生
口腔中的细菌上百种,如果不重视口腔卫生,就会在牙床上繁殖,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甚至牙齿脱落等,毫不夸张地说,牙周炎可能毁掉一口好牙,所以饭后漱口、早饭刷牙是保护牙齿的“必修课”。
说到刷牙,人人都会,但不一定人人都“对”。
首先,不要使用硬毛牙刷用力刷牙,以免对具有保护作用的牙釉质造成永久性损伤,最好购买软毛牙刷;同时,较小的牙刷头可以轻易地在口腔中转动,灵活的手柄更利于清理后槽牙。
其次,左右来回地横着刷牙,容易伤害牙龈,应以“画圆圈”的方式轻柔地刷牙:让刷毛与牙齿、牙龈成45度角,使牙刷毛的一部分进入牙龈与牙面的间隙,另一部分伸入牙缝内。
然后,刷牙水以35℃~36℃为宜,刷前牙刷不要沾水,也别用水漱口,这样能减小牙刷、牙膏与牙齿的摩擦。
刷牙后洗净右手可做个“牙龈按摩”:将食指放在牙龈黏膜上,来回移动按摩数次,结束后漱口。
(2)用牙线剔牙
牙齿藏匿的食物残渣容易滋生细菌,发展成牙菌斑,从而导致蛀牙和牙龈疾病,单纯刷牙并不能完全清除牙齿中的食物残渣,每天刷牙前,最好先用牙线剔牙,可及时清除。
(3)及时补牙
长期缺牙会导致牙两侧的牙齿出现倾斜、移位,严重者甚至造成一侧牙失去功能,还会增加牙周病、龋病的发病率。所以,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缺牙,建议在三个月最右修复好。
(4)定期洗牙护理
牙釉质就像海绵,咖啡、茶、可乐、红酒等食物均可以使牙齿上色,牙齿因此呈淡黄色,定期洗牙护理,是对付牙周病最有效的方法。
有些人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宽,是因为本身就有牙周病,牙龈萎缩了,平时被牙结石包裹住没察觉,所以日常生活中一旦塞牙应用牙线去除,用牙签容易伤害牙龈等组织。
(5)警惕牙病信号
牙龈出血、口臭都是牙龈疾病的征兆,为了预防口臭,可经常喝水保持口腔湿润,并通过刮舌器清除细菌;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请及时就医。
点击下面的标题,阅读更多养生知识:
名老中医一家三代都血管好、寿命长,方法很简单,只有两个字!
肿瘤科医生:体检时多做一项检查,多数癌症能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