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作者:年糕妈妈 02-15阅读:4426次

刚过完年回来,很多娃就已经比大人还忙了。

从画画、舞蹈、英语,到围棋、编程、课外补习……每天跟着课程安排奔来跑去,孩子累、大人也不轻松。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很多家长觉得:只要他将来能更好,现在累点、家里费点算啥?

好像只要把各种兴趣班一股脑地塞进孩子的日常、只要给他安排好了每天要学的东西,他将来就一定能飞的更高、变得更好。

可是,这种“清单式育儿”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最近有这样一部片子,就给出了几个真实又揪心的答案——

这部名叫《天空之城》的韩剧,讲的是五个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几乎付出一切的故事

比起我们这些普通父母,《天空之城》里的父母们拼的更狠。

他们付出着普通人家想象不到的金钱和精力;他们的孩子,也承受着普通人家孩子想象不到的压力。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可是结果呢?

第一个家庭的孩子完成了父母的心愿,考取了父母指定的大学,然后把录取通知书往父母脸上一扔,离家出走了。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第二个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熏陶下认定:除了第一,其他都没有意义。

当挫折来临的时候,无法承受的她退学了。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第三个家庭的孩子,因为父亲一直希望自己考上哈佛,不惜谎称自己考上了,最后被哈佛大学告她造假,还要求她赔款。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而在第四个孩子心里,认为被成绩绑架的自己,在家里的价值还不如妈妈的一个咖啡杯。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很多家长觉得,替孩子精心策划好他要做的每件事,才是给他未来最好的规划。

可为什么《天空之城》里,父母的苦心安排反而让一切变得更糟?

关于这点,美国斯坦福新生学院前院长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有着最深刻的感受。

朱莉曾经也是一位资深的清单式育儿妈妈,她以前也会无巨细地帮助两个孩子积极规划,并且认为那是自己对孩子最好的安排。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后来她因为工作,接触了数千名进入斯坦福孩子后,她发现,这些在父母“清单”下长大的孩子,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

1. 这些孩子认为,要是没有父母的清单,自己不可能成功,除非父母可以随时能保护和纠正自己;

2. 这些孩子活着,只是为了完成家长的既定目标,其他事都不关心;

3. 孩子认为他们的价值,只来自好成绩;

4. 这些孩子无论是在大学里还是进入职场后,都在等待一个清单,但这个清单并不存在。于是他们懵了,他们没有指令,就不会主动做事,更不会去试错,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只会做被安排好,万无一失的事情。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朱莉说,“曾经我对待我的两个孩子,像对待盆栽一样,总想要小心地把他们修修剪剪,塑造成完美的人,把他们送进最受欢迎的大学。但是,当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几千个别人家的孩子后,我才意识到,我的两个孩子,他们不是盆栽,他们是野花,未知品种的野花,我的工作是提供成长的环境。

当家长们以为在用经验帮孩子少走弯路的时候,他们的安排却剥夺了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能力——自我能效(Self-efficacy)。也就是当孩子看到自己的行动能产生成果,从而建立起来的动力和信心。

而这才是伴随孩子一生,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最有用的能力。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那么,想让孩子将来学业表现好、能力强,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自我能效”的研究也给出了答案:真正有用的并不是让孩子多上兴趣班,而是“多做家务”。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做家务”和“清单式育儿”最大的区别在哪?

仔细看看就能发现,清单式育儿会非常详细的规定孩子去做什么事、怎么做;但让孩子“去扫地”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告诉他要怎么扫、要扫到什么程度,因为扫地没有标准答案。

这个时候,没有标准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的是挽起袖子开干的心态;就算这件事并非自己想做的,但总是要去完成它;就算没有标准答案,但是通过行动还是可以看到卫生情况有所改善。

这些心态,才是孩子在不确定的未来,稳稳赢得先机的素质。

这一点,在把3个儿子送进斯坦福的妈妈陈美龄那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说起教育孩子,她说:

1. 很多妈妈认为,做好功课才能玩,但做功课也是玩,玩也是学习,不要让孩子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而是给孩子们很多兴趣去找答案,让他们能看得到,感受得到,这样孩子学起来也快。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2. 没给孩子报过培训班,也尽量不替孩子做选择,并且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3. 最重要的是,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绝对不说等一下。

当她做饭的时候,孩子来问“妈妈。为什么天是蓝的?”她回答不了,但是她没吼孩子:没看见妈妈在做饭吗,而是把火关了,陪着孩子一起去找了答案。

想让孩子更优秀,上10个兴趣班不如做1次家务


每个父母,都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最好的未来。

可是说到底,孩子的未来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更不能因此就想牢牢掌握他的现在。

清单式育儿背后,其实是父母不断地在向孩子宣示,自己对孩子未来规划的权力,那些光鲜亮丽的日程表,是父母缓解自身焦虑的药,可是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个黑洞。

没有经历,就得不到答案;没有选择,就找不到自己。

孩子10岁的时候,父母提供得了清单,20岁呢?30岁呢?

人生的路,毕竟还是要自己走的。

就像教孩子学走路一样,想让他走的更稳、跑的更快,比紧紧抓着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