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说话早晚这方面,每个宝宝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宝宝刚刚过了一岁便会说句子,有些宝宝眼看就要2岁了还“金口玉言”不肯说一个字呢。
遇到说话早的宝宝还好,爱显摆的家长就找到了炫耀的由头;但遇到说话晚的宝宝,家长指不定会在心里怎么着急上火呢,此时也总会有人安慰你说:“说话晚没关系,贵人语迟呀,爱因斯坦也5岁才会说话呢,你看人家多聪明!”这感情好像宝宝说话越晚就会越聪明似的。
但事实上是,人家爱因斯坦根本不是网传说的那样5岁才会说话的,坦爷早在2岁半的时候,在他妹妹出生时就已经说了话——“这是我的新玩具吗?可是没有轮子要怎么玩?”,虽然问的问题比较奇葩,但这对于他那个年龄已经算是很复杂的句子了,想必坦爷说一个字两个字的时候会更早吧。谣言止于智者,还是不要让他老人家继续蒙受不白之冤了吧。
而宝宝说话的早晚与他聪明与否并没有啥关系。只是有些研究表明,两岁语言发育迟缓的宝宝,在他七岁的时候,依旧会有五分之一的宝宝语言能力比同龄人弱。之所以很多人会从潜意识觉得说话晚的宝宝会更聪明,恐怕是因为:孩子一直不说话,一旦他开了口,就直接跳过了那些咿咿呀呀学说话的过程,上来就说长句子,显得很是聪明的样子,但事实上只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发育相对落后,追赶上的速度相对比较快而给人的错觉罢了。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一个介质,宝宝一定是在认知、情感、精细运动、社交等发面更加领先了,才会早说话了,而早一些无疑是好事。
晚说话的宝宝就算没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到了3/4岁终于能流利说话了,他也会因为比同龄人晚说话一两年而付出一定的代价:两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崛起,他可能会因为苦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变得异常暴躁,而这很大程度上会改变父母之前的宽容、耐心的养育风格。
你会发现,越是会表达自己的孩子越是乖、越是听话,父母对他们也越会宽容越有爱心;越是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的孩子越是脾气差,父母对待这样的孩子就越是容易缺乏耐心、越是容易使用“高压政策”,一旦开了吼叫打骂的先例,那么家长再想改回去就不简单了。习惯的培养是两面的,父母与孩子也是相互造就的。家里若是有一个不会说话却又经常嗷嗷乱叫的熊孩子,父母是很难总是保持好脾气的。
所以,孩子早点能学会说话,不仅可以让他更好的表达自己少憋屈,还能决定一个家庭的氛围是否轻松友好,从而塑造他的性格,影响他的一生。
有个留美的朋友,她就因为孩子已经16个月了,一个词都还不会说,也不太能听懂话,就被儿医建议联系儿童语言康复师来帮助孩子说话。所幸的是,在还没约到康复师时,孩子终于开口蹦出来了词儿,这才免了后面的许多折腾。
综上,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说话早晚的这个问题,倘若宝宝说话明显比较晚,千万不要坐视不管消极对待,即使不去找儿童语言康复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多多注意对宝宝的语言启蒙,一有空就和宝宝说话,让宝宝早些开口说话才是重点。
很多父母对于“宝宝多大应该会说哪些话”不了解,下面育儿琦说就简单给各位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下“宝宝语言发育的标准”。宝宝比这个标准相差一个月左右一般都属正常,若是相差太多就需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了。
0——3个月。这个月龄的宝宝正处于完全被动的接受大人语言的阶段,但他们会更偏爱妈妈的声音,当听到声音的时候,宝宝会把头转过去,甚至有时候你会觉得他就是在认真的听你讲话。有些宝宝在3个多月的时候,会发出一些“元音”,像“噢~”“哦~”“啊~”等。
4——7个月。这个月龄的宝宝会开始发些“辅音”,像“mama”“dada”等。在大人叫他的名字时,他不仅会有反应,还能用一些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自己情感以及需要。所以,在刚开始,大人在叫宝宝名字的时候尽量只选择一种,别一会儿大名的叫,一会儿小名的叫。
8——12个月。这个月龄的宝宝开始有“目的”的使用一些词,像“妈妈”“吃”“球”等。一般宝宝到了15个月的时候,能说上3/4个词;18个月的时候,能说上10个词左右,他们开始嘟嘟啦啦说个不停,其中会出现更多的“辅音”,像“p““w””n”“t”等,这些为以后能说的更多打下了基础。
18——24个月。这个月龄的宝宝能听懂大人的很多指令,像“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我们来吃饭吧”“把水杯给我”“坐在凳子上”,在听到宝宝不想听的话时,他们有时候会假装听不懂。相比之前,他们能说更多的词汇,能开始把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像“妈妈吃”“给宝宝”等,当然其中会有很多语法错误。他们有时候会用一个词来指代所有类似的东西,比如用“小狗”指代所有的动物,用“奶”指代所有能吃的东西。
25——30个月。这开始迎来了他们的语言爆发期,经常使用的词汇能达到200个,他们会把更多的词组合在一起形成短句子,像“宝宝要喝水”“宝宝出去玩”等。他们会开始使用“代词”,像“你”“我”“他”,当然会经常用错,就像《蜡笔小新》里的小新一样,回家的时候经常和妈妈说“你回来了”。有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他们还需要过好几个月才能明白该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些“代词”们,除此之外,他们会开始用语言回答你的问题。
31——36个月。这时候的宝宝已经能熟练的运用些语言了,甚至能说些“复合句”,他们能用“可是”“因为”“所以”这些“连词”来讲述一个事件,即使是陌生人,也能像父母一样听懂他想表达的意思了。
啥时候还不说话,就需要着急了。父母是孩子最熟悉的人,只要你觉得宝宝不对劲儿,就应该主动的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不要总是用“贵人语迟”“说话晚的孩子聪明”来安慰自己。虽然确诊的过程麻烦了些,但你能明确的知道宝宝是不是有问题,总是要比“错过”好的太多。
下面是一些宝宝语言发展缓延迟的表现。
如果宝宝有一条符合的,就要赶紧找医生确认一下了。当然,不是说宝宝符合了一条就一定表明了孩子有问题,但有符合的也确实是宝宝语言发展迟缓的一个表现,也是需要引起家长重视的。
到12个月为止。
- 从未发出过“妈妈”“爸爸”的音
- 从未使用过肢体语言,像“挥手再见”“摇头或者点头”
- 从未发出过任何一个的“辅音”,像“m““p””d”等
- 从未对大人做出的简单指令有过反应,像“不可以”“再见”等
- 从未“嘟嘟啦啦”的说过话
- 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来不曾指出过,像“一旁的小狗”“树上的小鸟”等
到18个月为止。
- 在听到指令时,从来不会指出相对应的身体部位,像“眼睛”“鼻子”“嘴巴”等
- 当他想要大人帮忙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从不用“语言沟通”,而是用“手动”的方式,像“把大人的手放在水杯的盖子上来让打开水杯”等
- 能使用的词汇少于6个
19——24个月。
- 词汇量没有快速的增长,以一周一个新词为基准。
到24个月为止。
- 对简单的指令没有回应
- 不会模仿他人的语言或者动作
- 不能在书中指出大人说出的画面,像“熊熊在哪里?”
- 不会把两个词汇连成一个简单的短句子
- 不知道家中常用物品的使用功能,像“牙刷是用来干什么的”“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等
- 从不玩“假扮游戏”,像“捏下来绘本上的食物假装吃”“假装给布娃娃喂水喝”等
- 到30个月为止。
- 朝夕相处的家人也不能理解宝宝说出来话的意思。
到36个月为止。
- 从未使用过任何“代词”,像“你”“我”“他”等,用错没关系
- 很多时候,陌生人听不懂他说出来的话
- 总要自己玩儿,没有兴趣和其他小朋友玩儿
- 简短的语言也理解不了,像“穿上衣服,我们再出门”“下雪了,外面会很冷”等
- 接受不了和父母分离,短暂的也不行
- 说话特别不清楚
- 有严重的结巴,在说一些本身就难发音的词时特别的费劲儿
到48个月为止。
- 不能理解“一样”和“不一样”的概念
- 不能正确使用“代词”,像“你”“我”“他”等
- 大多数拼音中的“辅音”的发音都没有掌握,像“bpmf dtnl gkh jqx”
1.缺乏语言输入
自宝宝出生就开始学习语言了,他们需要足够多的语言输入,才能相应的有些输出。所以,在宝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有“反正他也听不懂,我就不对他说话了”的观念。关于缺乏语言输入导致的宝宝说话晚的解决方法,之前在《想让宝宝更聪明?千万记得要多和宝宝说话!早教什么的都弱爆了》这篇文章已经详细的说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口腔中的肌肉得不到锻炼
有些宝宝的语言输入是绝对充足的,他也能听懂些大人说的话,可就是自己开不了口说话,原因很可能是口腔中的肌肉还不够灵活,以至于支持不了宝宝做如此精细的动作。
为了锻炼口腔中的肌肉,父母可以在给宝宝做辅食的时候,都要多给他提供些有嚼头的食物,无论宝宝是否长了牙齿,多多尝试,只要宝宝不噎不吐,没有什么不舒服,那他一定是用牙龈嚼烂了。适当的咀嚼,是可以锻炼宝宝口腔以及舌头的肌肉的,这对他说话是很有帮助的。
3.缺乏一对一交流
一般来说,多子女家庭中后出生的孩子总会比首先出生的孩子说话晚一些。虽然后出生的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会爆发式的追赶前面的,但第一次开口说话的时间确实相对晚了不少。
这是主要是因为后一个孩子相对于第一个会比较缺乏一对一的亲子交流时间,少了很多时间去有效的学习语言。所以增加和孩子一对一的亲子交流的时间是有巨大益处的举动,父母最好也不要边玩手机边带娃。
4.宝宝处在双语环境中
双语环境中的宝宝开口说话会晚一些,主要是因为不同规律的两种语言会让孩子更加难以理解,对于语言发育明显落后的双语孩子,语言康复师会建议孩子先学其中的一种,以减轻他学习语言的负担。
5.宝宝说话的意愿不强烈
人说话的作用就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看法的,假如宝宝本身的性格就比较温顺,不挑东西,平时又被伺候的太舒服了,以至于想要什么家长一看眼神就能get到,那宝宝就会觉得不说话也挺好的,也就没有什么学习语言的动力了。
所以,家长不可以让宝宝太舒服了,要适时的“装糊涂”,促使他产生交流的欲望。像“你想要什么?是这个车子吗?哦~不是,那是这个球球吗?那你来说说球~球~,妈妈就给你拿过来,球~球~,说不出来不要紧,我们下次再来说~~”,平时多故意不懂宝宝的需求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6.宝宝就是不开口说话的其他原因
对于宝宝无论如何都不开口说话,家长可以通过“模仿声音”(模仿动物的叫声,不同汽车的声音等),或者反复重复宝宝平时很感兴趣的东西的词汇(我家糖豆就特别喜欢小狗,每次无论是见到真的小狗了,还是绘本上的小狗图案,我都会不停的给他说关于“小狗”的话,而除去叫人,“狗狗”是他最早学会的发音)。
还可以让宝宝多和会说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儿,有时候,大人教不会的东西,同龄的小朋友可是能轻而易举的就教会的呢。
学习说话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1.结巴
宝宝在学会说话后,很多都会出现说话结巴这种情况,这是“嘴巴动的”比“脑子动的”快,话说到一半,突然找不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导致的。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刻意的纠正甚至责备孩子,宽容待之,让孩子说慢一点或者适当的协助孩子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这个时期自然就会过去的。
假如孩子一直严重结巴超过6个月的,还是得引起家长重视的,看看孩子是不是心理问题,像总是莫名焦虑恐慌等。
2.使用“无意义”词汇
想要表达一些想法,可是词汇量不够怎么办?有些孩子会发明一些“万能”的词汇来代指。小区里的一个小女孩,第一次听她说话简直都要憋笑憋出内伤了,一会儿说“啪啪那玩一会儿”,一会儿说“我要喝啪啪那”。
这个的处理方法和结巴的差不多,静待花开,等孩子的词汇量足够了,这个现象也就会消失了。
3.吐字不清
有些宝宝,从开始说话就发音很准,但有些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会经历“辅音发不出来用其他的来代替”的过程,像把“一口”说成“一抖”,“下雨”说成“下午”一样。
对待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刻意的去纠正,也不要随着孩子用错误的发音说下去,最好的方式是在每次说到这个词的时候,家长用正确的发音来重复孩子说的话:你是要说吃“一口”对吧。家长在说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放慢语速,让孩子可以看到你发音的口型,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孩子自然就学会正确的发音了。
有些宝宝就算平时语言启蒙做的都很到位,可还是因为自身先天原因依旧说话比较晚,俗说“开窍比较晚”,在确认宝宝没有其他问题的前提下,也只能静待花开了,家长该加把劲儿还得加把劲儿,让宝宝早一天说话,他也能少憋屈一天,你也能少头疼一天不是么!
愿每个宝宝都能早些变为“小话痨”!
本文由育儿琦说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