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著名的7大幼教体系

作者:校长传媒 04-08阅读:3997次


世界上最著名的7大幼教体系

01

福禄贝尔教育法

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ebel)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1782年出生于德国图林根,1852年逝世。他于1837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他1823年著的《人性教育》一书中。他强调幼儿教育乃是由幼儿游戏中来辅导。玩耍、游戏是这时期之发展中的最高阶段。

游戏是把个人内部本质的要求由内表达于外,是一种喜悦、自由、平静、能够和外界平和,同时有第三者能和你起共鸣和同享的活动。游戏是善的来源。幼童很专心的玩,玩到疲倦,在游戏中体会牺牲、帮助别人、协力合作,也能增进自己的幸福,培养稳定耐心。

如果观察幼儿玩到十分疲倦后,其睡觉的情形,实在很可爱,福氏创设幼稚园,主张游戏的重要性,在教育史上是第一位的提倡者。

幼儿的食物不只影响身体的生长,也会影响精神生活、感觉生活和感情生活。幼儿期的衣服,要能让他们自由活动和玩耍,不要太长,穿衣服也会影响到精神、心理,所以父母要选大方简单的色彩,帮助幼儿身心健全地发展。

1837年,年已55岁的福禄贝尔在凯尔豪附近的勃兰根堡创办了一所“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发活动的机构”儿童游戏活动机构,招收3~7岁幼儿,并运用自己在数学和建筑学方面的专长,为儿童设计了6套玩具,称为恩物(德语:Spielgabe;英语:Froebel Gifts),以球、立方体和圆柱体为基本形态,供儿童触摸、抓握。

世界上最著名的7大幼教体系

1840年,热爱大自然的福禄贝尔为这个机构创造了一个新词——幼儿园(Kindergarten),这也是这个词汇的来源:幼儿园如同花园,幼儿如同花草,教师犹如园丁,儿童的发展犹如植物的成长。同时,他在欧洲首先给了妇女专业位置——幼儿园教师。

1861年,在福禄贝尔去世近十年之后,出版了他的论文集《幼儿园教育学》。

02

蒙特梭利教育法

玛利娅·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这一风行世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学、完善的学前教育法,其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的敏感期,在宽松、愉快的蒙氏教育环境中发展孩子的独立、自信、专注和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奠定一生发展的品质基础。

世界上最著名的7大幼教体系

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强调儿童的思想方式由具象到半具象再到抽象的演变规律,因此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创建了数百件蒙氏教具作为实施蒙氏教育的载体,从而唤醒了孩子内在的引导力量, 挖掘出了孩子的无限潜能。

蒙特梭利的幼儿教育体系与居当今主流地位的福禄贝尔幼教体系相比,弥补了后者日常生活训练的不足,填补了感官训练的空白,强化了数学教育的深度,丰富了自然人文教育的内容,稍显不足的是在语言领域。

蒙特梭利的著作有《蒙特梭利教育法》《蒙特梭利手册》《教育人类法》《高级蒙特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吸收的心智》《发现儿童》《教育与和平》《新世界的教育》等书。

目前世界各国举办的蒙特梭利学校有22000多所,其中美国五千多所,日本三千多所,中国有一千多所。比较有名的机构有国际蒙特梭利协会(AMI)、美国蒙特梭利协会(AMS)、北美蒙特梭利教师协会、华文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台湾蒙特梭利启蒙研究基金会、香港蒙特梭利协会等。

03

华德福教育法

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于1919年创立在德国的斯图伽达(Stuttgart)。当时,一位德国企业家依米尔默特(Emil Molt)邀请鲁道夫·史代纳根据人智学的研究成果,为他的香烟厂工人的子弟办一所学校,并以工厂的名字Waldorf Astoria命名为Freie Waldorf Schule(德语)。

这所学校办得很成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代表未来教育的典范。后来,凡是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学校都被称为华德福学校(Waldorf School),也被称为鲁道夫·史代纳学校(Rudolf Steiner School)。

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迎合和发展,因为人的自我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世界上最著名的7大幼教体系

针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最终才能达到具有超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判断力,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达成自我,最终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

华德福教育哲学用四元法分析人为:物质身体、生命体(与植物有关,炁场)、情感体(位于头部和胸腔,与动物有关)、我(ego),华德福老师任务之一是帮助孩子的“我”入驻到身体里。“我”过早入驻会自我中心太强,过晚入驻会茫然。成人需要帮助孩子自我意识入驻到身体里。睡觉滋养着幼儿的物质身体(0~7岁)。

目前领导华德福教育开展的是国际华德福协会,在英国有华德福教师培训学院,在有中国华德福教师的培训基地——成都华德福总校。在中国大陆,华德福幼儿园尚不足百所。

04

瑞吉欧教育法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Malaguzzi)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数十年的艰苦创业,使意大利在举世闻名的蒙特梭利教育法之后,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坏境设计的原则”。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

瑞吉欧的教育主旨是:

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

世界上最著名的7大幼教体系

互动存在的方面:

① 存在于发展和学习之间;

② 存在于环境和儿童之间;

③ 发生在不同符号语言之间;

④ 发生在思想和行为之间;

⑤ 发生在个人与人际之间(最重要)。

这一种对家长、教师和儿童互动、合作关系的看法,不仅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同时还加强了儿童对家庭、团体的认同感,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信心。

瑞吉欧多年的务实经验,证实了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认知冲突和最近发展区等理论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看出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到以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论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

有人认为瑞吉欧的课程取向是:人类发展理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价值观信念及目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成人与幼儿共建的深入主题的项目活动的基础。

“互动合作”的理念也表现在幼儿机构的管理方面,认为教育是整个市镇活动和文化分享。“社区应参与学校”的观念已形成具体的管理特色,表现在托儿所和幼儿园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上,同时,幼儿园都有“咨询委员会”传达家长与教育者的需要。市镇的托儿所、幼儿园董事会,由幼托机构中的咨询委员代表、当地的幼教行政主管、教学协调人员及选出的教育官员等人组成。

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合作,可帮助教育新方法的发展,并将其视为不同智慧汇集的要素,儿童教育责任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他们深信,只有当老师与家长使用参与时,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

目前中国一些城市也有运用此种方法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全国不足20所。

05

爱弥尔教育法

此教育法源于法国自然主义哲学家卢梭所著的教育专著——《爱弥尔》,它共分五卷,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

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目前在国内根据卢梭教育理念实施的爱弥尔教育法主要有东莞的爱弥尔幼教集团下属的各园。

06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出生于1898年的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并培养出了大批的“天才”儿童。

在铃木看来,实施才能教育的目标就是努力培养孩子的纯洁心灵。只有促进纯洁心灵的发展,才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最佳途径。

他认为:“要十分重视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及其活动,从小开始就要不断努力把这种生命力转化为能力。这样,人的生活道路才不会中断。”铃木镇一著有《早期教育和能力培养》一书。

世界上最著名的7大幼教体系

07

陶行知生活教育法

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师从于教育思想家与实用主义哲学家的杜威。在杜威看来,学校并不是专门去学习知识或技能的一个场所;学校自身就是社会的一类,也可以说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是两个不可分离的杜威教育哲学中的警语。

陶行知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并于1926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1932年创办上海工学团,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学校中予以实施。

何谓“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主要精神有:

1.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

2.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3.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4.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课程中得到具体实施,在世界各国的幼儿园教育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如美国的自我服务与我国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即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本文由“优教育”推荐,选自“问对教育,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世界上最著名的7大幼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