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但言语不当也能成为一种“暴力”。也许在大人看来很多话无关痛痒,或者并没那么严重,却真的会伤害到对自我认识不牢固,内心较脆弱的孩子们。
今天这篇文章提醒家长对孩子“嘴下留情”,同时也告诉家长应该对孩子说什么,以及应该怎样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审视孩子、激励孩子,推荐老师们转给家长看看!
1、“你有没有脑子?”
“你有没有脑子?我看你根本就不是块学习的料!”“就凭你?你瞧瞧人家XXX”“你怎么连你弟弟都不如!”这些是典型的轻蔑。旁敲侧击地加以取笑或讽刺,这会让孩子感觉到比非难还要强烈的愤怒和伤害。任何时候,轻蔑式对话都是不可取的禁忌。
人际交往大师、“婚姻教皇”约翰·戈特曼教授说过:“轻蔑在人际关系中,就像是对人泼洒盐酸一样,具有极强的毒性。”
2、“我说不行就不行。”
别在孩子面前,用“因为我是你爸爸/妈妈”的权威。父母对孩子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独断专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惧怕不等于爱戴、信服。学会与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建议,在适当的年纪开始让孩子参与决策,尊重孩子的选择。
3、“这都是为你好!”
相信很多妈妈都说过“我这样说你,还不都是为了你好?”“都是因为担心你才会这样的。”“哎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吧!别成天就知道埋怨父母。”……就这样,他们把问题的所有矛头都指向了孩子,似乎家长就丝毫没有责任。
但孩子既不能从这些“绝情”的“谆谆教导”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也不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有的孩子只会觉得家长就知道假惺惺地关心自己;还有的孩子会极端地认为所有问题的原因可能真的都在于自己,于是陷入自责之中,渐渐关闭心灵之门。
4、“就知道玩!”
喜欢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童年也是需要大人们多给予快乐和空间的。
我们可以让孩子把主要心思用在学习上,但也应该要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心态中学习。在课余,作业完成之后适当地玩一玩游戏,不可完全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玩出孩子灵活的思维。
5、“这么大了,连这个都不会”
小孩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所有东西都是爸爸妈妈教会的,千万不要说孩子“这么大了,连这个都不会”,也不要否定孩子辛辛苦苦做出的成功,只要是他努力做得,即便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也应当赞扬他,要多多考虑他的感受。如果总是给孩子提超过他能力的要求,只会让他变得越来越自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达不到妈妈要求。
妈妈们要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知道孩子的能力极限在哪里,给孩子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和他之前比较,而不是和别人做比较,能做到每天都在超越前一天的自己就是非常棒的。
6、“你看xxx”
“你看隔壁家小孩”,我们都有一个敌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长总是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别人家孩子优秀,总是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来比自己家孩子的短处。
7、不许哭”
孩子只是孩子啊,无法像成年人一样那么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哭是他们天生的语言。为什么不许他们哭呢?
把悲伤的权利还给孩子吧!很多时候,你不也想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吗?
8、“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便你”
怎么也讲不听的时候,你是否会无奈的跟孩子说:我再也不管你了?
“妈妈要抛弃我了吗?”
你只是一时气话,对孩子而言确实整个世界的坍塌!
9、“听话就给你买玩具”
孩子不听话,父母诱惑孩子,其实这样的做法太差劲了,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要严加管教,不再用物质奖励去诱导孩子,而是放下手头的工作,陪他一起做游戏、读故事,用言语去鼓励他,夸赞他。
10、“要不是为了你,我和你爸早离婚了”
其实真的很难说,一段委曲求全的婚姻,还是离婚后单亲家庭的生活,哪一个更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马维斯指出孩子无法接受父母无征兆的离婚,但如果父母双方平时就表现出高度不和谐,这样的离婚孩子更能接受,他们会觉得父母终于从斗争中解脱了。
当父母以为为了孩子在一起是他们能做出的最大的爱和牺牲,他们却忘记了很多时候情绪是无法控制的,往往也会忽视孩子的感受。
教育孩子是个漫长又富有智慧的过程,请多用正面、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少挖苦、讽刺,让孩子在温暖又和谐的家庭环境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