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今年大宝开始上幼儿园了,以前都没感觉大宝有多依赖自己,但是最近一旦到了早上出发去幼儿园的时间, 大宝就开始吵吵嚷嚷不出门,有时还大哭大闹,每次都要费一段时间才能顺利把她送进幼儿园。一开始以为这只是小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了解了才知道这可能是"分离焦虑症"在作祟。很多父母和我一样都是不在意,其实分离焦虑症长期得不到缓解,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
孩子从出生开始依赖最多的就是父母和家人,一旦要离开他们去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说是一大挑战,产生分离焦虑也是情理之中。那么,什么是"分离焦虑症",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又能怎样应对呢?
一、何为"分离焦虑症"?其实孩子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就有可能产生分离焦虑症,不愿意离开父母的身边,见不到爸妈就会大哭大闹。那么分离焦虑症究竟是什么呢?
分离性焦虑是人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一种情绪障碍,常见于6岁以下的幼儿。这种症状的表现也特别明显,例如和亲人分离或是离开熟悉的环境时,和依恋者分离的时候,害怕去幼儿园,持久的害怕自己一个人待着,或是预料到与父母或其他依恋者分离的时候会表现出过度的苦恼、喊叫、淡漠、发脾气等,有些严重的还会出现一些身体症状,例如恶心呕吐。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则是孩子从个体到社会一份子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反应,这个阶段是孩子进入社会的重要过程,它的表现主要集中在饮食消化、睡眠及身体免疫状况等方面。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和一般的分离焦虑有区别之处,除了情绪上的变化,我们还可以看到孩子的行为习惯也有所改变,例如独立独坐,不参与集体活动;胆小恐惧,害怕黑暗和生人等;变得固执任性,反坑意识更强了;脾气变得暴躁,易怒,经常大吵大闹;形成不良的顽固性习惯,像是咬手指。我们也可以通过孩子的具体言行来判断其是否出现分离焦虑症,例如大声哭、小声哭泣、静静地独坐、对于某位老师出现特别的依赖、特别在意自己的某些物品、不能正常地吃饭、睡觉时间不肯午睡、伴随大幅度动作的哭闹、多次重复同样的句子、喜欢独自游戏等。如果孩子出现上述这些状况,我们就要及时反应,避免孩子过度焦虑,影响孩子健康。
二、分离焦虑症背后的成因分离焦虑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或是社会适应状况,因此找出产生焦虑症的原因很重要,那么导致焦虑症的原因又有哪些?
1、孩子本身的性格特征。
一般来说内向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虑症,因为他们相对比较胆小谨慎,社会交往能力也相对较弱,融入集体生活相对不适应,更容易出现焦躁不安的问题。
2、生活环境的变化。
孩子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情绪平稳,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又没有熟悉的家人陪伴,这样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焦虑。
3、过分溺爱孩子,对家人依赖性强。
在家中孩子是中心,对于孩子的要求都是尽量满足,依赖家人对自己的生活做好安排,一旦进入不同的环境,没有一样的待遇或是照顾,孩子会不适应,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4、孩子和外界接触的情况。
如果孩子经常参与到多人的活动之中,适应大家庭式的环境,那么相对于那些没见过过多外界的小朋友来说更适应社会生活,焦虑情绪相对较少。
三、应对之策分离焦虑症对于孩子和父母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过程也让父母感觉很无奈和无助,我们也可以尝试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或是克服孩子的分离焦虑症状。
1、把握好分离的时间,在固定的时间点离开。
最好在孩子小睡或是吃饱的情况下再离开,保持离开的固定时间点,让孩子适应,逐渐形成习惯。
2、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
关注孩子喜欢的事物,可以借助这些东西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暂时"遗忘"父母。
3、形成分离的固定行为。
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注意和孩子分离时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前和孩子做好沟通,离别之前亲亲孩子或是和孩子摆摆手,长此以往,孩子也会慢慢地明白父母只是暂时离开。
4、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对于孩子分离时出现的行为和情绪变化要给予一定的理解,允许孩子暂时的哭闹,让他发泄情绪,慢慢安抚孩子。
5、从小锻炼孩子,培养自立能力。
从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放开手让孩子去尝试,而不是包办一切,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6、拓宽孩子的交际圈。
不要让孩子生活在大人的圈子里,要让孩子多和同龄人相处,学会如何和同龄人相处,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分离焦虑症是大多数小朋友都会出现的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脱离父母融入到社会有些挑战,有些父母也是不舍得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接触社会,一旦孩子真的离开了我们,父母反而会有点不适应,所以说成长的过程都是一起的,孩子要学会自己去面对,父母也要学会放心,帮助孩子应对出现的难题,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是刺猬奶爸,也是3岁宝宝的奶爸,每天记录和分享不同的育儿知识及经验,喜欢文章请关注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