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失去了信心的孩子,今天专门来聊一聊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家长的应对之策。
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出于四个错误的目的,而这四个目地,都是建立在错误的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的观念之上,四个错误目地分别是:
第一个、寻求过度关注,孩子错误的觉得,只有在得到家长关注的时候,我才会有归属感。
第二个、寻求权力,他说,只有我说了算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
第三个、报复,我得不到归属感,但是我现在至少也能让你同样的受到伤害。
最后一个、自暴自弃,孩子觉得,自己已经不可能有所归属的,所以我选择放弃。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个寻求过度关注孩子,要求得到关注,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是问题就在于,寻求过度关注他们,会使用一些令人烦恼的方式,因为他们错误的认为,只有在得到爸爸妈妈关注的时候,我自己才有归属感,我才是有价值的,针对寻求过度关注。
我们家长需要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具体的我们来说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话说,有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总是在妈妈打电话的时候跑来打断妈妈,妈妈就想出了一个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每当电话铃响起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手表给女儿,然后说,你看到这个最长的秒针了吗?当他转上三圈的时候。妈妈打完电话就过来陪你了,然后女儿就很认真地盯着秒针,偶尔看一眼妈妈,妈妈不到三分钟电话打完了,女儿这个时候还慧乖巧的说,妈妈,你别着急,你的时间还没用完呢。
你看,我们就可以学习这位妈妈的做法,让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也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有意义的家务事。
另外一个例子,妈妈在厨房做饭,女儿总是跑进厨房,要妈妈陪自己玩儿,妈妈也很无奈,只好放下手中的活去陪孩子,现在我们知道,孩子是在要求大人关注自己,以此获得归属感,孩子每次喊话得到回应的时候,其实就是一次成功的确认,妈妈是在关注我的。
但是我们放下手中的活陪孩子,这并不能让孩子真正建立起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妥协,反而形成了一堵阻挡孩子独立寻找自我价值的墙。
正确的应对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我现在在忙,你先自己玩一会儿吧,女儿在叫妈妈时,可以不做任何回应,这个时候女儿可能大喊大叫,而我们呢,要保持平静,不用搭理,继续干自己的事情,当女儿冲进厨房的时候,我们仍然无需妥协,但是可以和善而坚定的与孩子设定一个时间,对他说,再过20分钟,我忙完了再去陪孩子。
我们当然需要给孩子关注,但我们也需要知道,适当关注和过度关注的区别,家长不能在孩子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之下,为孩子忙个不停,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他自己是有能力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第二种错误行为寻求权力,每个人都想寻求权力,权力的好与坏取决于我们怎么使用它?当孩子觉得只有我自己说了算,才有归属感的时候,那么权力的争夺,就变成了他的不良行为。
举个例子,一个上初一的小女孩,每天放学都带着没有洗的饭盒回家,他每次的解释都是我忘记了,妈妈很生气,在几经提醒和说教之后,母女之间的争吵终于爆发了,女儿说,我就是不爱吃饭,之后什么都不愿意说,为了避免冲突啊,妈妈转身离开,等到晚上的时候,在耐心的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女儿不是不喜欢吃过饭,原因是她自己的饭盒太难看了,全班同学的饭盒就是他的最老,于是他觉得很没面子,而且他之前也与妈妈沟通过,想买新的饭盒,但是没有得到同意,所以他就用不洗饭盒的方式,与妈妈进行权力之争。
其实啊,女儿的行为就是在追求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单单指向家庭,也指向学校和同学,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比周围的同学都要差,那么它的归属感就遭到破坏了,遇到孩子顶撞行为的时候,我们需要询问和观察,放低自己的身段,问问孩子,你是不是有什么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出真相,那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询问。
对他说,你是不是想要什么什么东西,你是不是想要做什么什么事情,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主动说出能够猜到的这些东西和事情,他到底是什么?如果感觉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不满意,我们也可以问问,你是不是对爸爸上次的被评不满意了?是不是因为我的严厉而讨厌我了?等等等。
当孩子被询问的时候,如果给出了肯定的回答,那就有了进一步沟通的台阶,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孩子也会愿意敞开心扉,说出原来我们不知道的真实想法,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对或者不对的,这都是他的心结,我们虽然不一定都要满足,但是要接受,孩子的愿望,这个事实我们可以明确的表示理解,并且告诉他你有权坚持自己的意见。
当孩子的诉求被理解的时候,他能感觉到自己权力被尊重,也就不再觉得自己是被强迫的,态度呢也会自然柔软下来,当我们与孩子陷入到权力之争的时候,家长最有效的做法是马上撤出争斗,并且主动说出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我觉得我们两个陷入到权力争夺当中了,爸爸意识到我们现在的行为只会加剧这个问题,我猜啊,你也感受到不舒服,我不想这样,但是我确实很想帮助你,现在我们两个都冷静一会儿,然后看看找一种对我们两个都尊重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尊重,他在琢磨解决方案的时候,也就不那么强硬了,会考虑到父母的要求,最后也会有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总结:
1、孩子寻求关注过度,家长不能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缘由,这使得家长和孩子都比较苦恼。
2、孩子权利的争夺,家长是否正确的加以引导。
下期将继续分享,孩子为何报复与自爆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