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全感?
要给安全感下一个适合每一个人的定义,很难。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不一样的定义。在我看来,安全感就是我们对生理安全、心理安全的感知,是对事对物的一种感觉,是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人、事、物的时候对是否可控是否安全的判断。
为什么要关注安全感?
而大多数人,提到安全感不得不提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我们都学过,课本上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时候,会说我们人类要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的需求,才能够谈别的。
但是有一点我们都可能会有同感,小时候安全感的缺失,很可能会影响我们成年后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择偶标准,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等等。
成年之后的我们,很多的行为或许正是因为小时候安全感的缺失带来的投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曾经这样说到:“一个人总是吸烟,嘴里停不下来,就是延迟性地补偿曾经没有吸够奶水的丧失感。”
安全感什么时候开始建立?如何建立?
小生命在妈妈肚子里带着父母的爱孕育着的时候,就在建立安全感了。在妈妈温暖的子宫里,被包裹着温暖着,听着妈妈的心跳,没有比在妈妈的肚子里更安全的了。
是梅兰妮·克莱因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被誉为继弗洛伊德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具贡献的领导人物之一,这位大咖说——宝宝从妈妈肚子里来到这个世界的前6个月是子宫的延续期,婴儿刚刚从它安全,温柔,自给自足的小宇宙里脱胎而出后,认为宇宙仍然是他那个小小的宇宙,他还不知道存在另外一个大世界,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和母亲已经分开了,在婴儿看来,她自己就是宇宙,母亲就是宇宙,母亲是自己四肢的延伸。
由此,在婴儿出生以后,要给他们营造一个"体外子宫"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帮助他们在来到这个陌生世界的最初日子里感受到足够的安全。如果婴儿发现,一哭就抱我,他会觉得他自己被这个世界,被母亲接受,这个世界、还有母亲对婴儿来说是安全的,那么这个婴儿就拥有了生命最初的生长力量。
说简单点,就是在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日子里,父母就要积极的回应他们。回应宝宝的哭声,抱他、抚摸他、亲吻他、哺喂他,让他感觉到爱,感觉到被需要,被满足。最初的安全感就这样建立了。
安全感,就是当我们跌倒的时候,我们哭着回头,我们知道有个人就在那里等着给我们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