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在不断升级,母亲的唠叨成为大部分家庭教育中的主旋律。为什么母亲每天对孩子唠叨呢?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有两方面:
一、是父母本身没有上过大学,就想让孩子长大成才。
二、是认为孩子不懂事,怕子女贪玩,缺乏学习生活能力,总是把自己的子女当成长不大的“孩子”进行教育。
一般来说,母亲唠叨的主要内容无非集中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与考试方面,如多吃点,别饿着;多穿点,别冻着;总看电视,你怎么不学习呀;这次考试怎么样?能排班上前几名?不好好上学会找不到工作等等。
从母亲的出发点认为,这是提醒教育,是呵护孩子,不是无端的唠叨。那么孩子又是怎样想的呢?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升入初中的孩子的心理状态,此期已进入青少年期,其心理发育特点是独立意识和判断力在逐渐增强,要求有自己的空间,想从独立的言行中表明自己是“成人”了。当妈妈唠叨时,常常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
应该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唠叨”呢?
一、平等沟通
母亲与孩子应该是平等关系的沟通交流,相信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能够独立,只是在某些学习、生活方面或遭受困难挫折时予以鼓励和提醒,而不是不停地唠叨。
二、改变说教
改变命令式说教。母亲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建立平等民主的母子关系,这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不管孩子,而是在恰当的时候,准确把握提醒教育时机,让孩子能够接受母亲的提醒。
三、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经常找孩子谈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内心想法,多沟通少唠叨,不旧事重提,当孩子有抵触情绪时,千万不要摆“家长”的架子,也不要轻易地责备孩子,不讲方式和场合对孩子唠叨,这种唠叨特别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作为母亲应该把唠叨变成提醒,把期望变成鼓励,少一份唠叨,多一份沟通,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孩子切实体验到母爱的真诚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