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跟各位妈妈讲讲一个中国式的爱,叫做超前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是所有妈妈一致的观点。其实呢,我们付出的爱未必是真正的爱,更有可能害了孩子。所以这期【超前教育破坏大脑发展】专门送给一些好父母们。
这些父母太努力了,以至于用力过猛,中国的父母大概是全球最焦虑的父母了,新妈妈担心照顾不好新宝宝,自信妈妈们担心耽误孩子的敏感期,完美妈妈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习型妈妈担心有好的教育方法没有学到。于是有一些爸爸妈妈把全家的资源都用到孩子身上,各种早教方法都尝试,殊不知方法不当,会花费金钱和时间,同时伤害你家宝宝的智商,有这么严重吗?
一些家长认为,无论孩子能否接受,我让他学点东西总是有益无害的吧?顶都是他学不会而已,但事实上家长的拔苗助长对大脑的发展有严重的危害,有时比不作为更有危害。方法不当的主要原因是混淆了早期教育和超前教育,那么早期教育和超前教育有什么不同呢?我认识的一位妈妈费了很大的力气,教会两岁的儿子说三个苹果加五个苹果是八个苹果,问孩子三个苹果,再给你五个苹果,有几个苹果呀?孩子会回答说八个苹果,然而你一个阿姨问她我这里有三个冰激凌,再给我个冰激凌,我有几个冰激凌呀?这可爱的孩子就答不出来了,妈妈很苦恼,已经知道了3+5等于8,为什么一会在冰激凌就不知道了呢?其实啊很简单,两岁的孩子不具备抽象的能力,两岁的孩子不能掌握我们成人觉得容易的数字概念。当妈妈让他学习时,他基于对妈妈的热爱,靠记忆记住一个事实,我强调是一个事实,他学的不是真正的数学,作为妈妈所做的并不是给孩子早期教育,而是给孩子超前教育,早期教给幼儿创造丰富的体验环境,给予孩子适当的生理心理和大脑的刺激,让孩子的智力发展遵循大自然设定的节奏。早期教育不追求技能训练和知识掌握,不求孩子在年幼时看起来比其他孩子懂得更多,看起来更聪明,更会表演琴棋书画。
超前教育,则注重知识传授,并将孩子的知识教育的时间大大的提前,教育的力度和内容超出了孩子年龄正常的心智水平,超前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是以牺牲孩子的长期发展为代价的。孩子是一个神奇的生命个体,他的成长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有着不可思议的敏感期。当敏感期到来时,儿童对某项能力有着不可思议的一种学习的能力和欲望。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年幼时看起来更聪明,但是往往导致孩子错失敏感期,甚至大脑发育异常。例如在抽象思维没有形成时,用记忆的方式学习数学,会导致孩子发展其他的脑区替代数学,短时期这个孩子聪明异常,但是等到正常儿童的数学脑区发育时,这个孩子自我发展脑区的能力,往往大大低于正常孩子的数学脑区的能力,这个孩子就不可逆转了,在数学领域变成一个笨孩子,这就是为什么过早学习加减法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可能是班里第一名,到三年级反而变成倒数的原因了,填鸭式的超前教育是可以让孩子掌握一些技能,但是强迫孩子使用不成熟的不恰当的神经网络,扭曲了自然发展的过程,用不成熟的神经网络学习,就相当于开着豪华的汽车恰恰行驶在乡间的土路上,豪华汽车会被损害,路也变得破破烂烂。从心理角度,处于超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因为更聪明,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赢得荣誉。这些聪明孩子日后一旦丧失了偷跑的优势,往往变成问题儿童。
那到底哪些属于超前教育呢?我例举一些给大家分享。第一是早期识字,强调早期识字的教育者呢,把早期识字与早期阅读混为一谈,早期识字最大的危害,是破坏了孩子读图的能力,识字太早会让孩子对读图失去兴趣。很多早期识字的孩子在街道上,只看牌匾、车牌等,对其他事物失去了观察的乐趣,失去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至于培养有神童心态的父母,早期识字还有一个巨大的危害。孩子年幼时由于十字而获得了巨大的自信,是基于一个提前抢跑获得的能力。到小学时,很多孩子很早就学会了课堂教授的内容,对于上课根本不感兴趣,一些孩子甚至失去了听讲的能力。小时寥寥大未必佳,是一个早期识字孩子的真实的潜在的危险。北京一家某某摇篮的教育机构,强调早期识字,但是他的毕业生呢进入中学非但没有优势,反而在很多领域远远落后。第二呢是过早的学习抽象知识。人类的智力发展路径是先具象后抽象,没有经过具象直接把抽象知识灌输给孩子,会极大的损害孩子的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信心,孩子学习数学的抽象知识的最好的办法,比如说玩玩积木等等这些很具体的教具或者玩具,最好自然而然有孩子自己总结出一些抽象的知识。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件事,小小孩子是用全身来学习,而不是坐在那里,只靠大脑思考。第三是散卡等严重错误的方法,不仅没有而且愚蠢。拿散卡来说,其实散卡最早是用来给***的一个治疗方案,然后呢就被包装成神奇的早教工具,也是害人不浅。
超前教育就像催~熟~水~果,打乱了儿童自然发展次序,造成果实~早~熟。催~熟的果实既不甜美也会很快的腐~烂。其实大多数儿童就像蒲公英一样,只要父母足够好,没有忽视虐~,待孩子,孩子就能够茁壮成长。家长选择超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之间的攀比比较,试试看能否把焦虑的心轻轻的放下。你已经是好父母了,没有必要再去证明您的血脉中静静流淌的是满满的对孩子的爱,努力去做一个足够好的父母,是对自己对孩子最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