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为什么要进行骨盆测量
生产过程中,产道的通畅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产妇的安危,是整个分娩准备中与先天素质密切相关的内容,骨盆是产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分娩能否顺利进行,会不会发生难产,同骨盆的形态和大小密切相关。
骨盆的大小与形态都非常重要。骨盆形态正常,但各条径线均小于正常径线最低值2厘米以上,可发生难产。若骨盆形态轻微异常,但各径线均大于正常低值径线,则可能经阴道顺利分娩。通过骨盆测量可以诊断骨盆的大小和形态。
因此,产前检查时一定要进行骨盆测量,特别是对初产妇来说,骨盆测量尤为重要。又由于每次怀孕胎儿的大小都不一样,即使骨盆大小正常,但是若胎儿过大,胎儿与骨盆不相称也会造成难产;若胎儿过小,即使骨盆偏小些,也可能顺利分娩。所以经产妇也有必要进行骨盆测量。
孕妇什么时候进行骨盆测量
临床上,各家医院对准妈妈进行骨盆测量的具体时间不太一样。有的医院在初诊时就测量骨盆,大多数医院则会测量两次,第一次是在妊娠晚期30-34周,因为此时胎头不是很低,而且阴道稍微有些松弛;第二次是妊娠37周的时候,同时要查宫颈的情况,因为有的准妈妈在这个时候宫颈已经成熟了,说明近期可能就会分娩。
孕妇盆骨测量方法
孕妇是无法自己测量骨盆的,需到医院进行产检时测量。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的方法和测量工具各不相同。目前常采用的是人工测量:
1、骨盆外测量
骨盆外测量使用的是骨盆出口测量器。测量时检查者面向孕妇外阴部,主要测量和记录以下的几项。
(1)髂棘间径(IS):孕妇伸腿仰卧于检查床,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侧缘间的距离,并记录数据。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IC):孕妇伸腿仰卧于检查床,测量两侧髂嵴外缘间的最宽距离,并记录数据。测量以上的两项能够间接了解骨盆入口横径长度。正常值为23~26cm。
(3)骶耻外径(EC):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为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的距离;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正常值为18~20cm。
(4)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全屈;测量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
(5)出口后矢状径:孕妇取膝胸或左侧卧位;检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并涂润滑油后,伸入肛门,指腹朝骶骨方向与拇指共同协作找到骶尾关节后予以标记;测量从标记处至出口横径中点间的距离,即为后矢状径。正常值为8~9㎝。
(6)耻骨弓角度: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用左右两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于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并记录。正常值为90°。
2、骨盆内测量
骨盆内测量使用的是中骨盆测量器,孕妇仰卧于平床上,两腿弯曲并用两手抱膝,使大腿贴近腹壁,使臀部抬高便于检查,检查者戴手套。骨盆内测量主要测量以下几项。
(1)对角径(DC):检查者伸入阴道的中指尖触骶岬上缘中点,食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以另一手食指正确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的手指,测量中指尖至此接触点间的距离,即为对角径。即为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 ,即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
(2)坐骨棘间径(BD):测量方法是一手食指、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距离。即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
(3)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将阴道内的示指置于韧带上移动。能容纳3横指(5.5~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指骨盆狭窄。
3、超声骨盆测量
骨盆测量除了可以借助测量器进行人工测量外,还可以应用超声在孕中期测量骶耻径,以了解孕妇的骨盆情况。
孕妇仰卧在检查床,在下腹正中矢状切面显示骶骨岬,在耻骨联合上横切显示耻骨联合,以耻骨联合中点旋转探头90°,使探头与孕妇纵轴一致。于子宫后方可见一弯曲弧型骨界面,较凸起处为骶骨岬,上下移动探头,使扫描方向略向上,待骶骨岬与耻骨联合回声出现在同一平面时冻结图像,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内侧与骶骨岬前端连线最窄处的距离为骶耻径亦入口前后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