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观察和护理,看起来是母婴护理的基本功,但实际上有大学问,是判断月嫂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大多数月嫂对黄疸的知识,仅限于最基础的观察,看巩膜、皮肤黄不黄?通过黄疸出现的时间判断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如果要成为高段位的月嫂,可能需要知道的黄疸知识就更多了。
稍稍麻烦的是,关于黄疸,医生们出于自我保全的心态,在处理上大多秉持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个”的过度医疗原则,这也让很多医生忽视了对黄疸这样“小儿科”问题的钻研,于是,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在处理黄疸上可能观点不一,选择的方案也完全不同。这就让作为专业母婴护理人员的月嫂处于尴尬的位置。不过,有些关于黄疸的知识和理论,月嫂还是应该知道的更多,因为在护理时,有各种奇怪的声音和论调会干扰月嫂的护理。
为什么新生儿会出现黄疸?
象妈妈说: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肺没有张开,无法直接与空气进行氧气交换,暂时处于一个相对缺氧的环境。他们维持生命需要的氧气由妈妈的血液来传输,通过胎盘和脐带输送给宝宝。这样的供氧模式,就需要胎儿体内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来输送和利用这些氧气。
造物主是神奇的,这些胎儿体内协助运氧的红细胞个头较大,也较为脆弱,只有45-70天寿命,容易破坏,这就为宝宝出生时机体清除多余的红细胞做好了准备。
宝宝出生后,肺部张开,获得氧气完全可以由肺来实现,体内原本承担氧气输送功能的多余红细胞逐渐被破坏,红细胞中的一种黄色色素——胆红素释放出来。相比起成人,新生儿肝脏、胃肠道正常菌群等处理胆红素的器官和机制尚不成熟,血里面的胆红素含量增加,而处理、排泄量不够,于是产生了肉眼可见的黄疸。
随着宝宝的成长和代谢,多余的红细胞日渐减少,肝脏发育也日趋完善,正常情况下,数周内(个体差异较大,多数在1-2周内)黄疸就会自然消退。
所以,生理性黄疸原则上并不需要多此一举,通过使用药物加速排出。
喂水、葡萄糖能帮助排尿、排便,加速胆红素的排泄吗?
摄入较多的葡萄糖,有利尿作用。不过,增加排尿对祛黄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胆红素经由尿液排出的量非常少。
胆红素的终产物主要经由大便排泄,因此,理论上来说,增加排便有助于排黄疸。
水和葡萄糖往往被认为具有“下火”、“排毒”、“润肠”等神奇功用。对吃固体食物的大人或许有一点用,比如补水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些胃肠分泌物,影响胃肠渗透压,软化大便并刺激肠蠕动,不过,水和糖多半在胃和小肠上部就吸收干净了,来不及发挥作用。
孩子胃肠短,蠕动相对较快,水和糖可能会到达更远的地方起作用,把大便给“冲”出来,让它看上去更稀,拉得更频繁一点。不过,胆红素代谢的最终需要胃肠菌群“发酵”,是需要有个过程的。
其实,如果给宝宝添了葡萄糖和水,不仅会增加饱腹感,影响奶量摄入;还会冲淡胃液,造成胃肠壁及身体其他部位细胞轻微浮肿,影响胃肠功能,减少食欲;孩子更不会好好吃奶!没奶“造渣”,哪来的大便?一些研究证实,如果给刚出生的孩子喂水太多,相反会造成胎便排出延迟、便秘!没大便,怎能排黄呢?
益生菌能帮助建立良好的肠道菌群系统,帮助代谢、排泄胆红素吗?
益生菌已经成了婴幼儿的“万能神药”,腹泻吃、便秘吃,肠绞痛吃,没毛病也会买来当保健品!眼下,益生菌也成了很多医院的退黄必备。
胆红素代谢的最终环节,直接胆红素进入肠腔,是需要肠道细菌参与代谢的。如果是喝配方奶的宝宝,肠道菌群建立要比母乳宝宝晚很多,添点儿也不无道理。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天天吸乳头,与妈妈的皮肤亲密接触,已经是有菌喂养了,再添加就没必要了。
问题是,益生菌本身难吃又难闻,商家往往会添加大量的糖分、奶精等添加剂。这些细菌吃少了没用,吃一次维持时间也很短,它们很难经漫长的胃肠征途进入远端肠道起作用。所以,一天得吃三次,每次至少拿10-20ml水冲泡!出生不久的孩子胃就那么大,如果冲泡太浓,会导致渗透压过高,孩子肠胃不适,还会影响奶量。
所以,添加益生菌来退黄,可能不是个价比高的选择,尤其是对母乳宝宝。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