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是呼吸, 而不是憋一口长气

作者:大J小D 07-26阅读:4844次

发出这篇文章后,我就要关机从旧金山飞回纽约了。当你们打开这篇文章时,估计我还在飞机上。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和我说,她最近决定不看我的公号了,决定放弃了。我就很好奇,想知道原因。这个朋友有个女儿,现在2岁半了,她关注我公号已经1年多了。她说,每天看我的文章很受益,也非常打鸡血,但也会很焦虑。每次想放松时,脑子里就会有个声音蹦出来,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你怎么好意思偷懒呢?

但有时,她真的会觉得好累啊,即使跟我学了很多也运用了,但当女儿始终没什么进步时,她就会进行自我质疑,我要不要这么认真?我是否就让她去,顺其自然呢?

朋友的这段话我其实特别有共鸣的,小D的第一年、第二年,这样的拷问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她是28周的早产宝宝,出生时左右脑都是最高级别的出血,曾经被预测90%的可能性要坐轮椅,认知发展水平一定落后于同龄孩子。

我们很幸运的是,在纽约有一个团队的康复师在帮助她。康复师们教会了我很多认知启蒙的方法,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哪些是对的事。但是,知道和实践之间的距离很大,而实践了和有效果当中就更是隔着很大一条鸿沟。

这条路很长却绝对值得

一开始,我会特别认真地把每天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小D的日常生活互动中,每天都做,一天又一天,这样过了3个月、过了6个月,小D似乎并没有什么进步。这时,我就坐不住了,我开始问康复师和认知老师,到底还要多久可以有效果?有一位康复师比较“善良”,那时她总是说,再坚持一下吧,再坚持一个月,会有效果的。

但是后来呢,一个月过去了,似乎进步也不大。但那个“再坚持一个月”的想法却一点点消磨掉了我的斗志,骗人的,什么一个月,三个月都过去了还不是那样。有一天,我终于爆发了,在认知老师面前大哭了一场,我觉得我坚持不了了,根本没有希望,你们都在骗我!

认知老师和我说,当父母就是一生的责任,这和你的孩子是否早产,是否健康无关。为人父母,不是捏着鼻子,憋一口气进入水里,到了某个时间点就可以冒出水面,整个解脱的,这就是一辈子!

承诺是行动,而不是语言

重新找回育儿的呼吸节奏

人给自己的预期真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认知老师和我说这句话之前,我真的就是那种“冲刺跑步”的心态,“现在很累啊,没关系,我咬咬牙,马上就能到终点了”。但往往结果是让人失望的,根本没有那个终点,而我已经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其实,每每想放弃,每每焦虑异常的时候都是我们太累的时候。

后来,我意识到了,既然这是一辈子的责任,那我需要找到一个让自己最舒服的育儿呼吸节奏,在懒和拼尽全力之间还有很多空间。于是,接下来的这两年,80%的时间我都会认真地去做我觉得对的育儿方法,但剩下的那20%我也会偷懒。

于是,我不再一开始拼尽全力,而是相信“时间的复利”,每天进步一点点,其余的交给时间。于是,我开始明白,如果这件事今天一定要做,那不妨动一下脑筋,让这件事的效果加倍。

这两个小小的改变,让我的心态放平和了。我们一直说,人生是场马拉松。去年我自己完成了第一个全程马拉松,我就意识到了,跑马拉松并不是一直匀速前进,而是在状态好的时候稍微比平时的速度快一点,然后调整一下,继续下一个小冲刺。育儿也是如此,要学会找到那个节奏。

坚持做对的事情

我一开始总觉得,我学习这么多育儿知识,我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让小D好。如果小D没进步,我就会觉得很受挫。但其实回顾这三年,我一直这么努力,最终受益的是我自己。

在学习育儿知识的过程中,我的总结反思提炼能力提高了;在和小D日常互动中,我的情绪管理给他人指导的能力提高了。当然,我一开始是无法体会到这些的,那时我就告诉自己最简单的一个坚持的理由,为了今后不后悔。

现在,小D的情况真的越来越好了。我也就更加明白了,我们学习科学育儿,不是为了让孩子来证明自己。相反,我们学习育儿,是因为我们知道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成长,而孩子是来帮助我们变的更好。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就是来源于目标失焦,我们把焦点放在了自己无法控制的,那自然就会出现落差。

“人生有三次成长。第一次成长,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成长是发现有的事,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依然无法改变结局的时候。第三次成长,是即使知道事情结局无法控制,依然愿意为之努力”。

成为母亲,对我来说其实就是实现自己的第三次成长。它不仅让我明白自己并非无所不能,更让我学会如何接受这个事实,不再好高骛远,而是从每一件小事开始,认认真真,一点一点越来越接近。

为人父母,就是一场马拉松,如果无法退出这场比赛,那要怎么办?那就请记得,时不时给自己打个逗点,换气的艺术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