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说,做妈妈可比做演员难多了,做演员有剧本、有台词,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创作,而妈妈这个角色我们都是零基础上岗。《纸婚》小说中段斐说:生孩子、养孩子是个系统工程,有热情是好事,但是你不可能生出孩子来就扔到一边不管吧,你得陪他长大吧。不管是物质上的保障、教育孩子的精力、陪孩子长大的耐心,还是你自己对于很多人生问题的思考,都要足够成熟的时候,才能真的有充足的悉心、充足的阅历、充足的乐观一路引导孩子往前走。
作为已经是2岁多孩子的妈妈,深有同感。关键是即使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麻烦是始料未及的,还随时可能出现新的变量,更可怕的是,养孩子不可重来。所以像很多的父母一样,在孩子呱呱坠地之后的一小段时间沉浸在幸福的奶嘟嘟和"万国旗"样的尿布气息中,随着孩子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我也开始焦虑,从而踏上周末上课,晚上哄娃睡着挑灯夜啃家庭教育、心理学书籍之路。一年之后,家庭教育中依然会有烦躁、也会有麻烦,但自己的成长和学习已经让自己有信心让生活中的温馨多于琐碎,喜悦多于麻烦。
今天咱们一起探讨父母对孩子早期大脑塑造的影响。
我婆婆非常固执地认为孩子成长为什么样都是天生的,她说上次坐火车时对面的小女孩,从一上火车就学习,小女孩的爸爸说'从小到大从没有管过她',我婆婆认为孩子天生就这样。我只是同意有先天因素的影响。的确,现在很多最新的研究有关'人类基因对我们如何生活以及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具有的重要性的影响'。那如果,基因有如此强大的力量,那学习如何养育孩子真的还有那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养育方式非常重要。尽管一个孩子会通过基因继承某些特点和性情,但这些特点将如何发展是在你的孩子与周围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写就的,这些互动会刺激并塑造大脑,进而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脑早期发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鼓励与真实的人建立关系,因为人脑最擅长从面对面的人际交互中学习,包括学习怎么识别别人的情绪和意图,怎么恰当地与人交流而不产生冲突,怎么在冲突中调节自己的情绪。尤其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与和善而坚定并积极做出回应的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至关重要。在这样的互动和情感联结中促进孩子的大脑形成新的突触和回路。一个孩子对自己认识(有人爱我还是没人爱我,我有能力还是没有能力的?),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决定(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还是充满威胁的,是令人鼓舞的还是令人沮丧的?),会变成大脑回路的一部分。因此,在孩子成长的早期,父母和其他的家庭成员塑造着一个孩子的世界,也塑造着这个成长中的大脑。
所以,回到我婆婆的那个问题,那不再是一个天生怎样还是后天怎样的问题:一个孩子天生的特点和能力以及他身处的环境之间是一种亲密、复杂的舞蹈,两者共同决定着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庭作为孩子受其侵染最深的环境,怎样的刺激、互动、连接会促进孩子和谐地发展呢?
1.用心观察孩子对什么事情更感兴趣,然后为孩子创造一些探索的机会。
2.花时间喜爱并真心欣赏自己的孩子,适时给予鼓励。
3.给孩子多些拥抱、抚摸,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
4.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体验在家庭中的价值感。
5.和孩子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他感受你怎样热爱和感激生活。
......
每位父母都可以为孩子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当然不是替他做他可以完成的工作,教育和影响就是在这样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产生。
在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中,他提到: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是关注孩子现在,而是15、20年后,孩子的未来,让孩子学会的不只是学校看重的能力,而是未来的世界看重的能力。非常认同这样的说法,我们活在当下,而孩子的生活是在未来,在这个快速迭代、终身学习的时代,育儿先育己才是培养孩子的姿态,只有自己不断成长,才能够更好地去引导孩子去面对并拥抱未来。
让我们一起遇见更好的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