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是一个生命的开始,他们刚刚脱离母体那舒适的宫腔,来到这个喧闹纷杂的世界,在各个方面适应性都非常差,尤其是抵抗力。
要使新生儿能尽快地适应环境,健康地成长,主要靠精心护理,而在我国传统的习惯中存在着许多误区,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走出误区。
误区一:新生儿必须紧紧包裹起来
旧法认为,新生宝宝应该用襁褓紧紧包裹起来,只露出脑袋,就像一根蜡烛一样,俗称“蜡烛包”。那样宝宝才会感到足够温暖,睡得更好,手脚更直,长大不会成“O”形腿。但现代医学认为,这样对宝宝有害无益。
虽然新生儿的手脚总爱蜷缩着,但那是因为宝宝在妈妈子宫里就是这样的姿势,出生后随着周围环境空间的扩大、身体的发育,手臂和腿脚会自然恢复伸直,不需要家长刻意去绑直。
包裹得太紧将使宝宝的呼吸及血液循环变得不通畅,直接影响到宝宝肺部和胸廓的发育;同时还会压迫到腹部,使得胃肠道的蠕动变慢,容易导致腹胀、食欲不振和便秘等问题。
误区二:误擦胎脂
刚生下来的新生儿皮肤上有一层白色油腻的东西,医学上称为“胎脂”。胎脂在白白胖胖的孩子身上,看起来总觉得不舒服,一些家长就会把它擦掉,这样对宝宝是不利的。
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其它部位的胎位的胎脂不宜擦去,因为胎儿身上一层薄薄的胎脂是保护胎儿皮肤不受羊水浸润的影响,出生后仍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出生后环境的温度较低,身体的热量要向四周散发,使体温降低。这一层胎脂有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发,维持体温的恒定作用。
胎脂在日后护理中会渐渐消失,不用着急着马上把它清理。
误区三:固定新生儿睡眠姿势
新生儿出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
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正确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吃奶后要注意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呛到气管。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廓压向前方,否则耳廓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
误区四:挤压新生儿乳腺
新生儿的乳房在生后第4~5天出现轻度肿胀,并有少许乳汁溢出,7~10天达高潮。
这是因为母亲在妊娠后期体内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儿通过胎盘吸收了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时性肿胀,无论男孩、女孩都可有,属于生理现象,2~3周即可消失,千万不要挤压,它的恶果就是患“乳腺炎”。
误区五:错弃初乳
初乳是指产后12小时以内分泌的乳汁,因初乳颜色太黄,比较清淡,所以有的人认为“初乳”是“坏乳”而白白挤掉,甚为可惜。
因为初乳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同时还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它能杀死破伤风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双球菌及引起腹泻致病的大肠杆菌,且能抵抗麻疹、小儿麻痹等病毒。
实践证明:产后开奶时间越早,乳汁分泌越好;吸吮越勤越早,产乳越多。
误区六:新生儿不宜多洗澡
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特别爱出汗,如果不经常洗澡,汗液及其它皮肤排泄物将在皮肤表面蓄积,刺激宝宝娇嫩的皮肤,进而引起皮肤感染。
因此,新生宝宝最好每天或隔天就洗一次澡,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多洗澡让皮肤保持清爽干净,可以预防热痱子,促进睡眠。
冬天气温较低,洗澡次数可适当减少,但还是要常用温水擦洗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并在每次大小便后认真擦洗宝宝的臀部及会阴部,以确保全身舒适干净。
只要洗澡方法正确,就不用担心会弄伤宝宝。注意,清洗囟门时动作要轻柔,不应强力按压或搔抓。如果有头垢,可以先用婴儿油软化,再用宝宝专用的浴液清洗。
误区七:开灯睡觉
床头的灯光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视力发育。任何人工光源都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微弱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长期存在,会使婴幼儿焦虑、紧张,难于成眠。
长期在灯光下睡觉,还会影响眼睛的网状激活系统,导致每次睡眠的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变浅,容易被惊醒。睡在灯光下的婴儿与睡在黑暗中的婴儿相比,近视发病率要高出4倍。
如果宝宝在黑暗中哭闹不止,不愿意睡觉,可以让宝宝朝着背光的方向睡,让他慢慢适应,熟睡后再熄灯。
误区八:经常亲吻宝宝的嘴巴
我们能理解父母喜爱宝宝的心情,但是宝贝们的免疫系统和抵抗力都还有待完善,这样的“亲密接触”很容易将大人身上的细菌传染给宝宝(如口腔中的微生菌就会通过这样的途径被传染到宝宝身上),导致宝宝生病。
情感交流的方式个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给宝宝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用亲吻额头、小手代替亲吻嘴巴,更要避免让其他来探视的人随意亲吻宝宝的嘴巴和脸颊。
新生儿娇嫩、脆弱,护理过程中有许多的注意事项,妈咪们要多汲取科学的知识,运用合理的方式给宝宝科学舒适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