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天天和二宝吵架? 那是你没用对方法

作者:书里缘 08-04阅读:1567次

到楼下喊两个孩子吃饭,还没出楼道呢,就传来一阵“哇哇”的哭声,伴随着的是一对母女的争吵声。

这是我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还没玩够呢,凭啥给他呀?

你说凭啥?他不是你弟弟吗?不给就算了,还在这里惹他哭,都多大了还那么不懂事?

走出去一看,原来是轩轩妈和她的一双儿女。女儿气呼呼的跑掉了,儿子还在“哇哇”的哭。

看我走近,轩轩妈气急败坏地说,你看看,整天和弟弟争东西、打架,还不等说她就跟炸毛一样。

没等我搭话,儿子牵着女儿的小手有说有笑的走过来。轩妈羡慕的说,看你家儿子多懂事呀,从来也不欺负妹妹,还像小大人似的照顾她,你是怎么教的呀?

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被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问过n遍了。

如今想来,两个孩子相处的这么融洽,我们积极正面的引导起了关键性作用。

拒绝负面言论对孩子的影响。

记得刚放开二胎政策时,网上关于孩子反对父母要二胎的消息,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有写文声讨的,有留书出走的,甚至有以死相逼,直言“你敢生,我就敢死”的,大有一派“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悲壮感。

为什么孩子如此排斥父母要二胎?无非怕父母的爱被占有、被抢走。那孩子为什么这么怕呢?除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教养模式外,来自外界的负面言论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记得怀孕期间,儿子就问过,是不是有了弟弟(妹妹)后你们就不爱我了?小伙伴们都说,到时候爸爸妈妈就只爱小的,不爱大的了。

有时亲朋好友聚会时,一些大人们也开玩笑的说,你妈妈生了小宝宝后,就有人和你争“家产”了,好玩的好吃的,都得先让给他。长大后你爸爸的房子车子,都得分一半给他,你愿意吗?

那时似懂非懂的儿子总是毫不在意的点点头说,行啊!

这样的场景,很多孩子都经历过。其实我们知道大家只是开开玩笑,逗逗孩子,并无恶意。可就在这随意的玩笑中,已经埋下了孩子对未来弟弟(妹妹)的“敌意”,又怎能指望以后的和平相处呢?

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郑重的告诉儿子: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不会减少,更不会有了弟弟(妹妹)就不爱你了,顺便再讲一大堆有了弟弟(妹妹)的好处。

讲到好处时,我不会简单地说,多了一个玩伴一个朋友之类的话。

我会给儿子讲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比如,过生日时,可以一起吹蜡烛,把蛋糕抹在对方的脸上、身上,在沙发上闹成一团,最后再开开心心的把蛋糕吃掉。

他学会走路、说话时会一直跟在你屁股后面,“哥哥、哥哥”的叫个不停,而且超爱模仿你,以你为榜样。

讲着讲着儿子就会被这些场景逗得哈哈大笑,还会不断地憧憬出许多美好的画面:我要领着她去游乐园玩,玩累了就一起买冰淇淋吃;我还要教他骑自行车,教她下棋……

女儿出生前,儿子就一直沉浸在各种美好的憧憬中,总时不时的来一句:妈妈你怎么还不生呀?你到底什么时候生啊?

摒除了这些负面言论的影响,打消了儿子的顾虑,对未出生的妹妹,他和我们一样满怀期待。

赋予责任,孩子飞速成长。

女儿满月后,老公要出差,临走的前一晚语重心长的告诉儿子:爸爸走后,家里就剩下你一个男子汉了,你要帮爸爸照顾好妈妈和妹妹。

放心吧,老爸,儿子信誓旦旦地说,妈妈和妹妹就交给我了。

第二天儿子放学后,我又说:爸爸走了,家里就剩我们娘仨。妹妹除了吃和睡就是哭闹,别的啥也不懂,所以我们俩要相处愉快。谁也不能乱发脾气,有事就好好说。儿子跑过来和我击了个掌说,老妈,合作愉快。

接下来儿子的表现让我惊讶又欣慰。

早上上学时,总是把我放在门外的垃圾主动提走。

放学后我做饭,她哄妹妹。

家里的纯净水喝完了,儿子就推着妹妹的婴儿车跑到楼区门口的小超市买一桶,然后再一层台阶歇一次的把它搬上二楼。

出门时,他总是把大包小包背到自己身上,并一再强调:妈妈,你抱着妹妹就行了。

看到这儿,大家也许会说,这孩子也太懂事了吧?简直是个小暖男呀!

其实让孩子长期负起这份责任,也是有秘诀的。

刚开始老公每晚打来电话时,我会刻意的、反复的、甚至夸张地强调儿子的“功劳”。

今天幸亏有儿子帮忙,要不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呢?

你知道吗?儿子竟然推着婴儿车弄回来一桶水!

哎呀,我最喜欢儿子在家了。啥也不用干,光坐在沙发上发号施令,儿子都能帮我搞定!

听到这些,儿子虽然装着一本正经的写作业,可偷着乐的小表情早已出卖了他。

每天,我都把大部分的“功劳”归到儿子身上。晚上临睡前也会总结性的来一句:儿子,今天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明天继续加油啊!

老公每次出差回来都要给儿子买个礼物,以“表彰”他这段时间为家庭做出的“突出贡献”。

在我们俩口子一唱一和的配合下,儿子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大人”、“小暖男”,人人见了人人夸,走哪儿都收获无数好评和点赞!

不能一味偏袒小宝,苛责大宝。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轩妈,女儿刚买来还爱不释手的玩具,要先给弟弟玩,不让就是不懂事,不听话。弟弟一哭,轩妈更是把满腔怒火发泄到女儿身上,又唠叨又抱怨,没完没了。

这时别说让孩子懂事听话了,她不怨恨父母就不错了!孩子大了本来逆反心理就强,父母再一味的偏袒小宝,事事怪到大宝身上,时间一长,孩子肯定会对父母和弟弟妹妹产生许多不良情绪。然后会做出和父母顶嘴、吵架,甚至偷着欺负弟弟妹妹等各种不好的行为。

天长日久,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家庭氛围不说,还会对孩子的性格发育造成极大伤害。

女儿大点后,看到哥哥有什么都想要,哥哥不给就找爸爸妈妈告状。

我们一般会告诉女儿,自己问哥哥要。哥哥不给,你可以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去交换,也可以想其他办法,总之要自己去解决。兄妹二人的事情自己解决,我们尽量不参与,更不会以“妹妹小”为由强制哥哥让出心爱之物。

这样一来,儿子会觉得父母很公平,也会因为被信任和尊重,就更有了身为哥哥的自觉。女儿也不会产生“全家人都该让着我”的想法,避免养成骄纵任性的不良性格。同时,也让她明白遇到事情自己想办法,不能一味寻求父母庇护。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相亲相爱、和平共处。如果不幸事与愿违,一定不要一味指责孩子,只有不断反思,找出原因并迅速作出调整,才会让事情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有一句话请始终铭记:你对了,孩子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