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孩子摔倒/撞到/遇挫折,听说有更理性的科学应对法?
有一次在大街上,遇见一位外国妈妈推着婴儿车,她的身后跟着一位年龄稍大的小男孩。过马路的时候,小男孩由于走得太快摔倒,可能被吓到了,孩子躺在地上四脚朝天哭不停,这时那位年轻的妈妈斥责:“你是个男子汉,连自己站起来的能力也没有,你还说以后保护妈妈?没用的东西!”小男孩悻悻地爬起来,跟随在妈妈和弟弟身后,没多久就消失在大街的那头。
另一位小男孩。有一次跟爸爸去公园玩,在公园的木板路上摔倒了,鞋子也被甩掉了,木刺扎进了他的脚底,他趴在地上,希望爸爸过来把他扶起来。但是爸爸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便命令他“自己站起来!”当他想再说一句,便被爸爸斥责“啰啰嗦嗦”,他把话咽进肚子里。他挣扎着爬起,木刺扎得更深了,后来脚底肿了一周。至今小男孩仍然记得爸爸当时的冷漠。这小男孩是我的一位表弟。
那么,作为父母,孩子摔倒我们到底该不该扶?
▷扶还是不扶起,将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
1、不扶(让孩子独自应对):父母不太当回事——孩子也不会太当回事。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在邻居家不小心割伤手指,邻居大妈慌张地带我回家。奶奶看了看我的手指,给我拿了一块药胶布说:“只是流了一点血,没事。小朋友谁没流过一点血呢?”当我下一次不小心割伤手指时,我能淡定地自己找药胶布贴上。因为奶奶的“小朋友谁没流过一点血呢”让我明白那是普通的小事,不足以大惊小怪。
美国情绪心理学家盖伊.温奇说,一个孩子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小挫折,决定了未来人生是否成功和幸福。当孩子轻微摔倒或撞到,父母不要大惊小怪,当作一件平常事处理,孩子也不会太当回事。在父母这种冷静的心境下,孩子们的心量会越来越大、抗打击能力也会更大。就像叮当猫的百宝袋,能装下无数稀奇古怪的东西,孩子未来也能容纳更多的挫折和不快,心智越来越坚定。
所以,当今天早上,儿子独自在厕所刷牙时不小心滑了一下撞到头,在厕所委屈地哭。我半开玩笑地说:“让妈妈看看这颗大脑袋有没有多了一个‘小灯笼’呀?”儿子笑了起来。我趁机给他说了我小时候一天撞了3次,头上贴了3块药胶布的经历。听我说完,儿子若无其事地继续刷牙了,没有丁点儿不快。他大概已经明白,摔跤、撞头是每个孩子的童年经历。
2、扶(帮助孩子应对/代替孩子做):父母总是扶起——孩子面临“自我验证”的后果。
在丹麦古老的寓言故事中,有一位公主,她1岁学走路时,由于经常摔倒,国王不忍心,便让仆人从此当小公主的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仆人们抱着小公主做任何事情,小公主未曾走过路。年龄渐长后,她总以为自己天生不能走路。当她有一天自怜地责问神为何给了她一双残疾的脚,神说她有一双比谁都强壮的脚,只是她不珍惜,给她带来不幸的,正是她慈爱的父亲。神最后给她点出了自救法——不怕摔,迈出第一步。
如果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摔倒不分轻重总是扶、孩子用水果刀割伤从此帮孩子削水果、孩子刷牙撞头从此把孩子抱怀里刷……心理学家阿勒.兰格认为,孩子会进入这样的心理模式:
因为父母的帮忙和包办,给孩子造成了错觉:我无法做好事情,继而“自我验证”效应最终把孩子变成了真的无法做某事。
扶?还是不扶?很多父母没做对。因为孩子们不是一台台机器,养育孩子也不是单凭某一项指令就能完成。如果父母们机械地采取选项1或者选项2对待孩子,毫无疑问会出现负面的影响。
▷对于孩子们“摔倒”(遭受挫折/失败),父母的正确做法:
1、查看“伤势”
当孩子摔倒,理性的父母总会第一时间查看孩子们是否有受伤,父母的这个动作,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信息传递——我被爸妈关心着、爱着。
如果孩子在学习中或其他方面“摔倒”(遇到挫折),理性的父母应该第一时间询问:“你还好吗?”聆听孩子们的感受,也是一种关爱。孩子们会因为父母的这个举动而感动和满足,重新获得力量。
2、尝试让孩子自己“站起来”
无论孩子摔倒,还是精神上的“摔倒”,比如遭遇挫折和失败,决定孩子是否再次尝试的是“自我效能”,即孩子是否感到有能力应对某件事情,是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对家长们的建议。自我效能高的孩子更有韧性,未来较少焦虑和抑郁,并且这些孩子生活得更健康,未来也会有更高的学业成就。所以,幼儿说建议,当一个孩子摔倒或遭遇挫折,父母需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站起来”,培养自我效能高的孩子。
3、鼓励孩子“再走一次”
美国心理学者亚当·格兰特说,small wins(小成功)能帮孩子找回自信。如果一个刚学步不久的宝宝由于被小石头绊倒,鼓励Ta“再走一次”是重拾信心的最好办法,帮助Ta下一次再走同一个路段时摆脱犹豫。而当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如果因为穿裤子遭遇挫折,让Ta重新耐心来一次也是个重拾信心的好办法。目的是让孩子们获得这种心理感受——我犯了一次错误,现在我找到了避免错误的方法了。
所以,我平时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要注意安全,但有时候摔倒难以避免。如果受伤,要第一时间告诉爸妈;如果没有受伤,爸妈希望你能自己站起来,因为这也是长大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会遭遇失败和挫折,如果想找人倾诉,爸妈比谁都愿意听;如果觉得自己还好,爸妈希望你再次尝试,因为每一次挫折后的成功果实会更甜……
因此,父母们面对孩子“摔倒”,不仅要关心,但又不能太当回事,“摔倒”了孩子能“爬起来”并且“再走一次”才是一次完满的成长。
本文关键字:摔倒跌倒、挫折失败、家庭养育、儿童心理、亲子育儿
【幼儿说】微信公众号:bb-edu,亲子心理咨询师,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