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辣笔老李:三个子女学有所成,老天爷又送来了一个小儿子
图/网络
丈夫病故那年,李姐不到四十。丈夫一死,家里的顶梁柱没了,李姐领着三个孩子哭得死去活来。埋葬了丈夫,家徒四壁,还有一大堆饥荒,稍微懂事的老大、老二说什么也不上学了,一个劲地嚷着要打工挣钱。李姐头一次抡起巴掌打了孩子屁股:“你爸爸死了,咱这个家就塌了吗?咱这个日子就不过了吗?你们的书就不念了吗?不光要念,还要都给我念出个名堂来!”
李姐自己养牲口种地,农闲时节再就近打工,日子过得很艰难。孩子们个个都争气,老大考上了东北的一所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几年就成家了;老二考上了一所军校,转业到海边一个美丽县城,在政府部门上班,几年也成家了;老三读的是师范类研究生,一毕业就让县直一中招聘来,很快成了教学骨干。
李姐紧缩的眉头舒展了,丈夫治病拉下的饥荒早就还上了,吃不愁喝不愁花不愁。年来节下,三个子女三家子,一下子就把李姐的小屋填满了,欢声笑语弥漫着整个院子。假期已结束,孩子们各奔东西,李姐免不了冷冷清清。几个孩子试图把妈妈接过去,可住在谁家都不舒服,转了一圈还是离不开自己的农家小院。
这天李姐一大早打开大门透透气,发现门口斜对过有个小包裹,走近一看是小被裹着一个孩子。李姐二话没说就把孩子抱进屋里,添锅烧水给孩子洗干净。幸亏天气不冷,孩子很快恢复常态,哇哇哭着要吃的。李姐喊来房后二大娘帮着看孩子,自己小跑着到小卖部买来奶粉、奶瓶,又把村医请来给孩子做了全面检查。村医说:孩子没什么毛病,就是有点儿早产。随后,李姐又到村委会、乡民政所汇报情况。那个时候收养制度还不健全,真把孩子送进村委会、民政所,他们也没法处置。就这样,李姐就把孩子收养了下来。
多年没有把结小孩子了,刚开始李姐还有点手忙脚乱,孩子一哭闹就有点手足无措。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失去丈夫的痛心、家庭负担的重压,让李姐过早地未老先衰。好在李姐摸爬滚打惯了,不出时日就得心应手了。
愁老别愁小。只几年的工夫,小家伙就满跑满颠了。年来节下,哥哥、嫂子、姐姐们回家,和他们打得火热,根本不像抱养的。
李姐按儿子排行,给小家伙取名三儿。念完小学念初中,念完初中说嘛也不念了:妈妈,我再考上大学,家里不又剩下你一个人了吗!哥哥们在城里给他找好了工作,三儿也是说嘛不去:咱妈去我就去,咱妈不去我哪里也不去!
没办法,哥俩凑钱在家里新盖起五间大瓦房,又给三儿娶进了新媳妇。如今,三儿夫妻二人耕种着十来亩责任田,经营着一个小型养猪场,农闲时节三儿还去打打工;李姐每天领着孙子、孙女玩耍,一家人其乐融融。
对于三儿的身世,李姐不瞒不闷。人们都说:是老天爷给李姐送来的这个小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