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一家三口“给爱”和“要爱”

作者:林巨老师谈教育和成长 01-31阅读:4320次

最近,孩子爸爸在家里停留的时间多了起来,发生在我们三口之间的故事也多了起来。

今天早上,我们起床醒来没多久,爸爸就去搔孩子痒痒,孩子立刻躲开,边躲边喊:“爸爸,停,不要,很不舒服。”爸爸跟往常一样,并没有停止胳肢的手,父子俩扭成一团。

看着他们,想起了之前父子俩的一段对话。孩子问爸爸,爸爸:你为什么总是胳肢我啊?爸爸说,好玩啊。孩子说:可是我不觉得好玩啊。爸爸有时候说:可我觉得好玩啊。有时候会说:是吗,那咱们换个方式。结果,下回,下下回,爸爸仍然乐此不疲的用这个方式跟孩子玩。

孩子的应对方式是抵御、无奈、撒娇、妈妈救命或者是大声疾呼。看着他们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我能做的就是看着,然后在孩子呼叫我的时候即刻出现。

除了即刻出现,我也想知道,爸爸到底在干嘛呢,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胳肢孩子?爸爸是在跟孩子玩?如果是玩,孩子拒绝这种方式,爸爸显然会换一个玩的方式,但爸爸没有。

爸爸有可能是出于爱孩子,所以选择逗孩子笑的胳肢方式?但孩子显然不领情,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是:欺负。在胳肢的过程中,孩子表达过:爸爸,你不能这样欺负我。如果爸爸出于爱,面对孩子明确的表达,显然爸爸会停止。

但爸爸对胳肢仍然很执着。那么,爸爸胳肢孩子,不是出于玩、不是出于爱,那到底爸爸的需要是什么呢?今天早上,看着老公仍向往常一样,冲着孩子就去了。

我心里猛然清晰的看到了此刻的老公就像一个执着要爱的孩子,在用自己能要到爱的方式不断的满足着自己。不一会儿,儿子说:妈妈救命。我跟儿子说:宝贝,你跟爸爸说“我爱你”试试。儿子冲着爸爸说:爸爸,我爱你。爸爸立刻停止了伸出去要胳肢的手。儿子说:妈妈,你这个办法挺管用的。

我一直都知道孩子爸爸心里住着一个很渴望爱的孩子,为什么胳肢这个动作可以给爸爸带来被爱的感受呢?其实准确的说,不是胳肢满足了爸爸,而是孩子的反应满足了爸爸。

因为爸爸跟孩子,无论从身量、体量还是心量来说,孩子都是处于弱势的。爸爸胳肢孩子,孩子无力反抗,爸爸可以借由孩子的弱势反应获得“我很强大、我很有力量”这样的一种心理满足。所以,这个游戏爸爸玩的乐此不疲。

学习了“无分别的爱”之后,对孩子,更注重的是“给孩子爱”而非“跟孩子要爱”。但是,由于我们自己就是在“有分别的爱”的环境以及“要爱”的状态中长大的,所以,如果看不清自己的起心动念,“给爱”和“要爱”往往傻傻分不清楚。

即使学习了“无分别的爱”,也需要时时觉察,才能真的做到“给爱”而非“要爱”。仍然是爸爸和孩子相处的例子。我一直提醒自己看到孩子的需要,给孩子爱,但是真的就会在不经意间“跟孩子要爱”的。

昨天,爸爸和孩子玩“压扁扁”游戏,说是游戏,其实跟胳肢一样,这个是爸爸非常喜欢做的事情。爸爸压在孩子身上(当然只是摆一个压的动作),然后孩子奋力逃脱出来。通常父子俩玩这个游戏,孩子先尝试自己摆脱,然后在自己无力的时候会喊:妈妈救命。

昨天,跟往常一样,孩子喊:妈妈救命。我跑过去胳肢胳肢了爸爸,爸爸就松开了。然后我离开后,爸爸接着跟孩子玩这个游戏。孩子接着喊:妈妈救命。

但这一次,我心里并不想过去帮助儿子。因为第一个我觉得这是他们俩的事儿,之前我跟孩子爸爸我们约定:不越界,不干涉彼此跟孩子的互动。(而我也认为,也许正是因为我总帮助孩子,站在孩子这边,老公潜意识中有可能会把孩子投射成跟他争爱的竞争者,会更激发他跟儿子玩这个游戏。)

第二个,我觉得孩子是否可以借机历炼一下自己逃脱的能力,他总这样依靠我,他是否会低估了他自己的力量。出于这两个原因,这一次,我打算不参与,所以我冲孩子喊了一句:这一次,我不参与了啊。

我感觉到爸爸明显的把自己压下的身子往高抬了抬,对孩子说:你使劲,使劲看看?孩子挣扎了两下,使劲挣脱出来了。出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来找我:妈妈你要过来救我啊。我没说话。

一会儿,父子俩接着玩这个游戏,就听到儿子喊:妈妈,救命。我仍旧没回应,去了卫生间。儿子从爸爸的身子下面挣脱出来,跑过来大声问我:妈妈,你听到我喊你了吗?我说:听到了。孩子不满的说:那你为什么不来救我?我说:那你刚才是怎么出来的?儿子说:我自己使劲出来的?我说:那你不是可以出来吗?儿子满腹委屈说:那是因为你不在,所以我只能使劲呀。说着,他很生气的冲我身上挥了两下小拳头,发泄着他的愤怒。

我抱着孩子,脑子里一直在回响他说的“那是因为你不在,所以我只能使劲啊。”直到这时,我反应过来,刚才在孩子需要我的时候,妈妈的爱不在线,在他感受不到妈妈的爱的时候,他心里是不安全的。

也许孩子玩这个游戏,重点之一就是为了在每一次喊”妈妈救命“时来感受妈妈的保护和爱的。当他情感上感受不到妈妈的保护和爱的时候,孩子内心是恐慌和不安全的,所以他会很生气的过来问我,然后发泄他因为不安全而生出的情绪。

我突然发现,在这件事情中,我跟儿子的关注点不在一个频道上,儿子关注的是妈妈的爱是否在,而我关注的是他有没有保护自己的力量。这个担心在这一刻清晰起来,这是我的担心,是我担心自己不能自我保护/个性柔弱,与儿子无关。感谢孩子的情绪,提醒了我,差点因为自己的担心跟孩子“要爱”而不自知了。

关于跟孩子爸爸约定的界限,其实在孩子跟我喊救命的时候,孩子跟我之间的互动就开始了,我回应孩子,这并不越界。

通过这件小事,我看到一件事情的两面。爸爸看似“欺负”了孩子,但孩子因此一次次的感受到妈妈的保护和爱。那么这样的事情是发生好还是不发生好,谁说的清呢?最重要是,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的爱在线,对孩子来讲,就心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