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五个坏习惯,未来很难出色

作者:宝贝方舟 02-07阅读:3317次

知乎上有人问:摧毁一个熊孩子有多难?

这句话获得13000多个回答。高赞答案中,不乏恶劣的“泄恨”方式。对那些“熊孩子”,咬牙切齿的大有人在。

所有的行为皆来自习惯。

拿破仑曾说过:成功和失败都源自你所养成的习惯。

可以说,好习惯可以使孩子获得人生的成功与快乐;坏习惯则可以使孩子的一切努力变成徒劳,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

01

无视规则

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父母给足了孩子爱,却唯独落下规则教育这一课。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以孩子的年龄作为借口,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包庇宠溺,比如出去就餐时,不按要求排队;公共场合,大喊大叫;出门游玩,乱扔垃圾等。

这种无视规则的习惯一旦养成,再想要纠正过来,难上加难。

为人父母,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的同时,也一定要给孩子定好规矩,具体地设置一些行为的边界。

虽然有时候,守规则看起来吃亏,违反规则的似乎效果更好,但事实上,规范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

新闻里,那个为等丈夫拦高铁车门的女人;那个车站翻越轨道却失去生命的男人;不顾阻挠,在虎园私自下车的一家人......他们都为不守规则付出了惨痛代价。

让孩子对规则有敬畏之心,是父母的责任。

02

乱发脾气

总是能听到有家长抱怨:"孩子年龄不大,脾气还不小,动不动就生气,有的时候还动手打人。"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孩子小,发点脾气没什么,只要孩子一闹,立刻让步。

但如果孩子养成了随时发脾气的习惯,长大后容易成为脾气暴躁易怒、自私偏激的边缘性人格。

比如很多孩子晚上看电视不睡觉,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听,发脾气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最后家长不得不屈从。

结果孩子得寸进尺,脾气也越来越大。

这样的孩子,凡事都要占上风,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体谅别人,总是通过情绪化,让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满足自己。

反正发脾气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及早纠正。原则性的问题,发再大脾气家长也不能让步,温和而坚定地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明白,不是什么事情都是顺自己心意的,自己要学会接受和调整心态。

03

顶嘴耍赖

2017年春天,16岁男孩小健因糖尿病不幸去世了。

糖尿病本不会致命,只要遵医嘱用药就可以。

但小健不喜欢打胰岛素,每次父母要求他打针,他就顶嘴耍赖,据理力争不打针。

最后父母拗不过孩子,同意孩子停药。

半年后,孩子突发急性并发症而死。此时的父母痛不欲生:爸妈很后悔,爱你变成害你……

孩子用顶嘴的方式试探父母底线的行为极为常见。

孩子喜欢顶嘴,不听管教,许多父母的选择是要么哄着,要么顺着,结果越来越糟糕;

在原则性问题上,我们需要有坚定的态度,让孩子知道,胡闹要承担后果,顶嘴耍赖是没用的。

04

重度沉迷手机游戏

虚拟世界,容易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暴躁、冲动、易怒,那个拿着菜刀砍爷爷的小男孩,就是这种情况。

其实孩子接触手机、电脑,总体来说算是一件好事,无论对学习、交友还是人身安全都非常有帮助。

但问题是,如何区分正常使用手机跟“重度沉迷”呢?

中科院陈琦老师,在“家长必读讲堂”做分享时,曾提到过一个判断方法:

“当你觉得孩子已经玩了太长时间游戏,把手机从孩子手里要过来时,如果他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抵触,甚至冲你发火,基本上就算比较严重的沉迷了。

有些孩子在手机被收走后,会表现出注意力涣散、不集中,喊他吃饭都没精打采,也有可能是沉迷,因为他还在沉浸刚才游戏的情节里无法自拔。”

有统计显示,经常参加游泳、打球、围棋、舞蹈等健康锻炼的孩子,沉迷手机的几率非常小。所以,让孩子摆脱手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分散孩子精力,趁着寒假陪孩子出去走走,或者报几个兴趣班,培养几个健康的爱好。

另外,如果你之前从没限制过孩子玩手机,现在最好不要突然没收她的手机,这样容易激发孩子的抵触情绪,跟你闹别扭、对着干。一定要循序渐进,慢慢商量着来。

05

从来不帮忙做家务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眼里没活”的:桌子上明明有洒落的菜汤,却不知道擦一擦;书桌上乱七八糟一堆东西,不知道收拾一下;自己的袜子攒了一堆,就等着妈妈洗……

可是要知道,做家务是培养孩子参与感和责任意识的最好方式。

一个孩子只有通过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建立起了对家庭的参与感、责任意识,才会觉得自己是家庭一员,才能体谅父母的辛劳,才能变得听话懂事。

宠爱孩子很简单,谁都会,可是把孩子培养得勤快、有责任心、尊重长辈,却是需要大家一起反思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