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的你,在看到“开学恐惧症”这个词时,是否是一脸懵逼的表情?
没关系,我也是刚刚才知道“开学恐惧症”是神马意思。
开学恐惧症
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学龄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是“开学恐惧症”的多发人群。“开学恐惧症”看起来不是病,但会对患儿的身心发展产生巨大的损害,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影响患儿自身、家庭、学校的一种常见情绪障碍,所以,对“开学恐惧症”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出现了头晕、胸闷、肚子疼,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手抖、尿急等症状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了。
案例:
寒假即将结束,此时已经上一年级的男孩小亮却像变了一个人,睡眠不安稳,胃口变差,一向的活泼好动都变得相对安静,一反常态,让家长都紧张不安,到医院做了身体检查却又一切正常,直至通过亲戚了解,才知道可能是“开学恐惧症”。
同样让家人着急的还有9岁的小学生文杰,就在昨天,被几个亲戚强拉硬拽给弄到心理门诊。通过亲戚了解到,文杰原本成绩特别优秀,而就在上学期期末考试前,突然就不再愿意上学了。妈妈发现,如今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越来越晚,有时候甚至凌晨还在写作业。如今到了寒假结束快要开学的日子,说什么都不愿意去学校,更学会了离家出走。
据统计,13.8%的儿童情绪障碍为学校恐惧症。国内有研究发现,学校恐惧症中女孩比男孩略多见,男女比为3:4。
儿童和青少年是开学恐惧症的多发人群。一般来说,有两类孩子容易发生“开学恐惧症”:一类是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游戏玩乐时间少了,学习压力多了,心理上拒绝这种改变;另一类是初高中、特别是快毕业的学生,学习任务沉重、家长期望过高、渴望成功但又担心失败的心理都让学生压力巨大。
此外,个人、家庭和学校的因素也会诱发“开学恐惧症”
如孩子本身性格内向,缺乏社交技能、存在注意力缺陷等行为问题等;
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期望太高、喜欢与别的孩子比较,以及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暴力等;
学校里老师比较严厉,同学之间的嘲讽、矛盾等,都会导致学生恐惧开学。
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发生“开学恐惧症”
1、家长要对孩子有正确的期望,避免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高标准,更不能随意打骂和讥讽,使孩子感到压力巨大,不被理解关爱,而产生抵触和恐惧的情绪。
2、避免焦虑情绪的相互传递,亲子之间多多沟通有助缓解彼此压力。比如小学生的父母可以主动向孩子描述学校生活的状态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面临升学的孩子及家长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聊聊彼此感兴趣的话题,以此增进亲子关系。
3、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对孩子从假期模式转换到上学模式有很大帮助,同时应当控制屏幕暴露,特别是电子游戏时间。
4、发现问题后应及时、主动向老师或医师寻求帮助,不要逃避或拖延。有的孩子确实存在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家长应与老师沟通,请老师一起关注孩子,引导孩子并提供指导,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