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出生起,社交便在默默的进行,等孩子长大一些,社交能力开始崭露头角,
他首先通过表达向周围传递自己的意图,这是孩子最常用的交际方式,也是他社交的第一步。
当孩子表达时,父母需要细心观察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并给予及时的回应,从中,孩子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
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社交的镜子。
当孩子的社交出现问题时,家长需要有一双慧眼,能够识别孩子行为和情绪背后的原因,同时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的引导孩子。
一双慧眼,识别孩子的真实意图
1. 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一定要满足吗?
家长:孩子到外面去,他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很喜欢,但是这个东西很贵,是不是一定要买给他?还有他看到好朋友有这个东西,他觉得还蛮好玩的,在人家家里玩过,回来就要求给他买。等买给他后,放在家里又不玩。像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来平衡他的要求,和他心里需求的差距怎么来表达?
老师:
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家里的玩具他很想要,其实这个时候他要的不是玩具本身,要的是什么呢?
孩子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他玩的时候很愉悦,他想再次体验这种愉悦的感受。愉悦的感受带给我们最大的影响就是希望再次体验,我们会做重复的事情或者类似的事情让这个感受再次发生。
他在小朋友家里玩这个玩具的时候,他要体验的是愉悦感。尤其是两三岁左右的小朋友,他对于提要求,我要这个东西和我喜欢这个东西并不是很明确的区分,他有时候表达说我要这个,他想要表达的有可能是我认识这个东西,我知道这个东西,我玩过这个东西,他在词汇的表达上可能全部都是要。这个时候要跟孩子表达,这个玩具你认识或者说你玩过等,不要去沟通,有时候等他这个情绪表达完了可能这个需要也就满足了,而未必是购买这个行为才是满足他的要求。
2. 攀比心态
家长:孩子会不会有这种情绪,看到其他小朋友有我就想要,形成一种攀比心态?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老师:
攀比有的时候其实是我们家长看到的,孩子感受到的不是,他没有这个意识说我要比别人更好,他要体会的是我也体会这个感受,我也想有这个玩具带给我的愉悦感。
有的时候孩子的情绪的确分不出来,我们觉得是很糟糕的事情,对小朋友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他可能愿意重复发生,多次发生,孩子怎么想其实跟大人怎么想的的确确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攀比对孩子来说可能没有,我们不要先贴标签。
而且,在和孩子沟通时,谈感受是一个万能药,还有当他们讲话的时候我们问,不要把我们的设想抛出来,你就去问他然后呢,接着呢,他就会滔滔不绝的讲。你会发现有可能我们心里面的设想跟他所表达的是不一样的,给他一个表达的空间,让他去说。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控制情绪从自己开始
1. 面对孩子破坏规矩,家长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家长:现在家里老人比较宠小孩,这种情况会蛮多发生的,本来这件事情说好了吃或者不吃。在孩子面前,有的时候感觉老人跟自己对立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会上来,可能不是因为这个小孩这个事情,就是因为在这个对立的情况下自己会有情绪,会把这个情绪带入到这件事情,怎么样能更好的调整?
老师:
有的时候需要离场,类似的这种情况如果有冲突的话,包括你觉得你的情绪,即使跟孩子单独相处,觉得有情绪的时候可以离场。告诉孩子说妈妈觉得有点不高兴,我需要自己待一会儿,我过一会儿回来。
不能说突然之间甩头就走了,孩子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但可以告诉孩子,我这会儿有一点不开心,我想自己待会儿,我待会儿出来陪你。这时候孩子会知道妈妈需要一点自己的空间。如果孩子正在提一些要求,你们一起协商,不愿意其他人介入,可以把孩子带到房间讨论。
尽量不要放在一个自己不可控的环境下,如果带有情绪,这个事情就复杂化了。不要扩大本来应该是两个人协商的事情变成四个人。
2. 离开后,独处时,情绪如何平复?
老师:
任何一个情绪背后,需要思考几个问题,是什么引起这个情绪。其中有一种背叛的感觉,需要的是什么呢?
我需要有人能够支持我。但首先我需要自我支持,另外谁能来支持我,我需要谁的支持。实际上他们是不能支持我的,我需要依靠我自己。
通常来说我们的情绪后面都有很深层次的需要,我们可以尽量去描绘这个感受。你觉得被背叛的时候有哪些感觉?很委屈,觉得自己孤立无援,这些感受你都要一点点拆分出来。你想清楚的时候,看清楚的时候这个感受就不会把你淹没了,因为你已经看的清楚,你能体会它,你的自我是大于它。
接下来我们这些感受的背后需要什么?如果别人不能够支持你,起码你可以支持你自己,你可以对自己说你做的很棒,你做的很不错,你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陪伴了孩子这么久,你做的很棒,你很不容易。说出来的时候仿佛听到耳朵和嘴变成了两个人,有一个人在陪伴你,所以,说出来,让自己听到非常重要。
分 享
有关父母情绪的那些事儿
家长:有小孩后,每次发完脾气,会反省不应该这样对待孩子,不能太严厉和表情太狰狞,其实这些问题来源于自我失去了控制,在无法控制发生事情的时候,发脾气是很大程度上是觉得自己很无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对自己生气,把这个火发到了孩子身上。
老师: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即使有两个孩子,但是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我们都是第一次当他的家长,我们都是初学者,所以我们要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有失控的时候。而且我们如何去调整自己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学习,他看到妈妈生气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他以后生气的时候也会这样处理情绪。父母拒绝他的要求的时候是怎么表达的,什么样的表达让他觉得舒服,什么样的表达让他觉得不舒服,他都在体会。这就涉及到他以后如何对待别人,他都在学习和体会。他们所有从家长身上学到的东西今后用来跟别人交往。
所以说,每个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婆媳关系等都是社交关系。比如妈妈怎么处理跟婆婆的关系,以及爸爸怎么处理跟妈妈的关系,孩子都看在眼里。以后他怎么建立亲密关系,怎么跟爱人相处,都会从这里学到,不是说等到他18岁或者20多岁谈恋爱的那一天才开始,是从他现在就开始。
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首先家长要放松,做一个刚及格的妈妈或刚及格的爸爸就好,要允许自己犯错,但陪伴孩子的心永远是真诚的。
下一期,将继续分享“幼儿社交训练”知识,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