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 | 动不动就打孩子,不过是变相的“恃强凌弱”

作者:鸽子医生谈孕育 03-07阅读:4991次

女儿幼儿园有个小男孩,大概三岁多一点的样子。还不会说整句的话,执拗起来各种狂躁,稍不如意,躺在地上打滚不说,还一直喊“救命”。妈妈看起来很温和的样子,说可能是因为在老家待过一段时间,老人带孩子没有原则,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老师们也尽量给予最大的耐心,但看起来还是比普通的孩子似乎更特别一点。

这点特别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孩子似乎更狂躁一点,也似乎更脆弱一些。一次偶然间的相遇,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

恰巧同时接孩子放学,孩子们不要回家,要在小区里玩滑滑梯。滑滑梯建在沙堆池里,刚好下了点雨,滑滑梯的管道上混合了雨水和沙土,两个孩子都要去滑下来。我们同时要阻止小娃娃们,女儿在换了个方式在滑滑梯上玩“攀岩”,小男孩不管不顾的要从滑滑梯上滑下来。妈妈正要开炸,小男孩的姥爷过来了,一把孩子抱下来,二话不说开始揍屁股,下手稳准狠。口里还在念叨,让你不听话,让你不听话。倔强的孩子越打越反抗,越反抗,姥爷打的更起劲,引来了路人的集体侧目。

让我惊讶的是,妈妈一路没有任何反应,看着姥爷教训自己的孩子,一幅习以为常的表情,在我劝解的时候,还说,如果不管教,这孩子更不听话。想起和老师沟通的时候,小男孩妈妈经常都是一脸无辜的不知道孩子怎么会这样的表情。我现在明白了,谁也不是无辜的,尽管此刻打人的不是妈妈。因为该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教育,该保护孩子的时候没有保护。

我是不赞成打孩子的,特别不赞成打年幼的孩子。打孩子是一种最简单粗暴,不需要花费精力,只需要花费体力的方式。没有任何的其他沟通方式,没有缓冲和引导,不过依仗自己父母的身份,教育的名义下,恃强凌弱。

如果孩子是自己单位的领导,如果孩子有足够大的力气反抗,如果孩子后面有一个足够保护他的人,打孩子的人会不会换一种沟通方式?会不会变成一个有耐心的有分寸的人。我想答案是会。

小男孩的妈妈并不是不爱孩子,每次幼儿园活动都积极带孩子参加,只是意识中并不觉得打孩子有什么不对,甚至觉得因为爱他,要教育他,才打他。

相信很多家长也是这样,主观上是爱孩子的,客观上却伤害了孩子。也许一时的威严会让孩子屈服,久而久之孩子在处理关系中也会形成这种模式:我能打过就打,我不能就屈服。在这种模式下很难建立良好的关系,没有关系的人生将会是一座孤岛。

我也理解,很多时候孩子的确能让人气的恨不得给拍晕,若加上自己情绪不好,孩子一犯错,孩子就更容易沦为出气筒。但任何原因都不能成为动不动就打孩子的理由。

除了打,还有很多选项,惩罚孩子教育孩子并不是一回事。我问围观小男孩被打的女儿,大人打人对不对,孩子说:“不对呀,应该关注他。给他说不要不要滑了,给他讲道理。”孩子稚嫩的声音还不够清晰的表达,我第一次听成了“应该帮助他”,再听了一遍,才听清楚孩子说的是“关注”。这就是三岁孩子的心声,来关注我,不要打我。

关注孩子,尊重孩子,教育才会发生。打骂孩子,无视孩子,只是恃强凌弱。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