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奇育记MEET
来源│微信公众号:QIYUJI_MEET
昨天晚上我有些低烧,今天打算在家休息,就把送宝贝去幼儿园的任务交给了爸爸。但爸爸上午还要开会,如果是平时,我可以不急不躁地给小女儿吃完早饭八点半再出门,但爸爸送就必须在八点前出门,小女儿就要去幼儿园吃早饭。
宝贝一觉睡到七点半,正常叫醒、穿衣,我就跟她商量:“妈妈身体不舒服,今天爸爸送你去幼儿园好吗?”
宝贝:“好哒。”
“爸爸还要上班,怕迟到,所以今天不能在家吃早饭了,我们去幼儿园里吃。”
宝贝:“我要在家里吃。”
“家里吃时间不够了呀,幼儿园的早饭很好吃的。”
宝贝:“妈妈做的早饭好吃,我就要在家里吃!”小嘴一扁,眼泪就要下来了。
爸爸一旁看着就着急了:“家里吃、幼儿园里吃都一样的,抓紧时间,别迟到了。”
宝贝:“在家里吃!哇!”(超级委屈大声地哭起来)
爸爸:“别闹了!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呢!”
呵呵,这岂是“任性”二字就解释得了的,闹起来的时候,根本就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
相信很多父母都和我有同感,孩子到了一个阶段,就无理取闹起来,莫名奇妙为一点点小事而哭闹,不讲道理,怎么哄都没有用。心中忿忿:我怎么生了个熊孩子啊。
我也是在带老大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个时候,很可能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当事物的发展没有符合孩子的内在规律时,他们整个人都不好了。
于是我先抱起宝贝,等她慢慢平静下来,好了一点的时候,就试探着问她:“那我们先刷牙洗脸,然后在家里吃块饼干,再去幼儿园好吗?”
宝贝:“好。”
刷完牙洗完脸,她满足地吃了块饼干,跟我说:“我到幼儿园再吃一点儿。”
让我们来看看她早起之后的内在秩序: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早饭-去幼儿园,我们把吃早饭这一步跳过去了,她就浑身难受。爸爸认为这是“任性”、“乱发脾气”,其实是她的秩序被打乱了,她在心理上感到紧张,是一种内部失调,或者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不可思议的敏感期
小动物们在出生后都要先找妈妈,比如小鸡出生后10-16个小时,小狗在3-7周,都要在这个时间段里认到自己的妈妈,如果错过了这个“认妈”敏感期,以后就会胡乱认其他动物做妈妈。
这在动物学中叫做“印刻”,就是动物的敏感期。它是一种临时的潜能,只有在获得某些特性时才会显现出来。一旦获得了这种特性后,这个敏感性就消失了。
孩子虽然不会因为错过了某个敏感期而导致以后无法学习某种技能,但在敏感期内尊重他,给他足够多的资源,确实可以事半功倍。
秩序敏感期
孩子对秩序的本能会非常强烈。即使是只有几个月的婴儿,都能很敏锐地感受到家中物品的摆放,他晚上睡觉前的仪式:洗澡、喝奶、然后听音乐。
孩子们都很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如果是两岁的孩子,他们的玩法会和大孩子不太一样。如果你让他躲在一个地方,比如说窗帘后面,那他每一次都会躲在那里。成人会以为故意找不到他会让他觉得开心,而幼儿往往会自己跳出来:“我在这儿呢。”
这可不是因为他们太小了或者傻傻的,而是两三岁孩子玩“捉迷藏”的点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觉得藏起来别人找不到好玩,而他们的快乐来自于在适当的地方找到那个东西。
所以秩序感是孩子的一种自然需要,当他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快乐。这会让孩子表现得更加平静和愉快,也就能放更多精力在吸收学习上了。同时,这也是他们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发展道德意识的开始。
家长发现孩子处于某阶段敏感期时,给他提供帮助。这不是拔苗助长,或者说要他长成某个样子,而是尊重孩子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为他的成长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