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交训练(五)| 孩子社交能力差?5个维度,找到问题根源

作者:鱼心理 03-13阅读:5748次

三岁前,孩子的社交圈主要是父母,和父母存在着密切的依恋关系;

三岁后,社交范围开始转向外,增加了同伴、老师等,无形中增加了对社交的要求,孩子也真正开始他的社交之路。

开启与同伴的交往,有些孩子一开始会比较顺利,能够主动和其他小朋友发生连接,建立关系,很快融入到同伴中,并相处融洽。这样的孩子在社交上具有很强的主动性。

经常也能见到这样的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后,喜欢独自玩耍,或缩在一个角落里,不会与别人主动接触发生社交。

如果是第一类小朋友,那么会在社交中快速的学会合作、妥协、理解等能力,积极地面对成长中的挫折,调节自己的情绪,接受社会支持。

而社交能力弱的孩子会因为自身的限制,一些能力会发展的慢一些,这需要家长积极的引导,孩子才能学会。

5个维度,发现孩子社交中的问题

父母想要引导好孩子的社交,首先需要针对孩子社交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五个维度来思考一下。

第一个维度:时间

首先是时间,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家长,需要观察到的事项,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了这个现象?”

“之前是什么样子,之后变化成什么样子?”

第二个维度:有没有特例

在孩子怕生的问题上,家长总是会说孩子好像比较害羞,但是有时候又不是这样,有时候觉得孩子好像会跟其他小朋友打交道。

那家长就需要找一下特例,什么样的情况下他表现的比较放松,比较大方;什么情况下他比较退缩,这些平时我们需要观察到。

第三个维度:家人的观点是否一致

当孩子出现社交问题时,只有妈妈这么觉得还是只有爸爸这么觉得,家里的爷爷奶奶会不会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等。

当我们去思考家里的不同成员对这个现象的不同看法的时候,这时家长可以下个结论或打一个问号,事情是不是真的如家长所认为的那样严重,事情是不是真的就是那样存在的,或许只是家长一个人的焦虑,并不是真的是问题,这个需要慎重思考一下。

第四个维度:我们做过哪些尝试,孩子做过哪些尝试?

当孩子在社交中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家长可以和他沟通一下。

当你遇到麻烦的时候,你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你做了哪些尝试?

有时候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给孩子的建议总是被孩子否认的话,我们也会很挫败,觉得好像无计可施,不知道怎么帮到孩子。不如反过来,我们先问一下孩子你做了一些什么样的尝试,你想了一些什么,你跟其他小朋友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他们有什么反映等,询问这些,可以唤醒孩子社交中的主动性。

第五个维度:有哪些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在孩子遭遇的一些问题中,可以问一下孩子的感受。

“当你经历了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这个感受就是他的,大人没有办法用自己的感受去覆盖。

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关注一下我们是什么样的感受。

比如说孩子不好好吃饭,晚上睡觉很难入睡等,孩子会很焦虑,家长更焦虑,这里面有很多的情绪,有一些是孩子的,有一些是我们自己的,这些也要区分。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先安抚好我们自己的情绪,我们知道我们当下有什么情绪,我们有一个很好的管理,才有可能照顾到孩子,要不然很多时候我们花精力处理自己的情绪了,我们在那里发火其实帮不到孩子,我们只是发泄了自己的情绪。所以,在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情绪是孩子的,哪些情绪是我们自己的。

面对孩子的社交问题,在思考这几个纬度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确问题,是谁觉得有问题?有什么样的问题?是否需要调整?谁调整?

改变,先从自身开始

实际上,家长遇到的问题,不一定需要别人改变了才能解决,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没有办法要求其他人为我们改变,这其实对孩子也是一样的。

我们会有很多情绪。比如说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有情绪;孩子不好好睡觉,我们有情绪;他交不到朋友,我们也有情绪。但是不能说孩子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开心了,我们的人生才幸福,不是这样的。

我们的情绪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为我们改变,即使是孩子,我们也没有办法把我们的念头塞到孩子的头脑里面去。

所以,在面对孩子的社交问题上,有的孩子擅长,有些孩子不擅长,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待,先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找准真正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社交,请参考“幼儿社交训练(一)(二)(三)(四)”。

下一期,将开始分享“幼儿的独立性培养”知识,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