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自私,问题出在谁身上?

作者:歪歪兔 03-27阅读:553次

  歪歪兔会员家长问:

孩子四岁了,聪明可爱,招人喜欢,但最近发现孩子好像越来越自私。前两天爸爸出差回来,带来一些零食特产。我把零食放在了桌上,让老人也过来尝尝,谁知孩子第一个跑过来,趴到桌上用两只胳膊盖住盘子,大声说:“不许你们吃!”我楞在一边看着孩子,忽然觉得自己的教育特别失败: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独生子女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自私”——什么都是自己的,不愿意把好吃的分给别人,不愿意把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自私”的孩子,往往伴随这“宠溺”的家庭氛围——六个成人围绕着孩子的想法、孩子的需求来行动,对孩子有求必应,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优先考虑孩子。哪怕给全家买的水果,也要跟孩子说“这是给宝宝买的水果”,优先让孩子吃。这就会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觉得——你们就应该宠着我,顺着我,所有好吃的都是我的。

那如何让孩子改掉自私的毛病,让孩子学会分享呢?歪歪兔育儿老师教您几招:

  1. 改变家庭用语:“给宝宝的”→“给大家的”

在平时的生活采购中,除非是真的专门给孩子买的东西(比如专属餐具等),我们尽量不要说“给宝宝买的水果”“给宝宝买的好吃的”这样的用语,而更应该使用“给大家买的”等,明确物权归属。

  2. 不必什么都给孩子留最好的

饭菜里的肉和虾、西瓜的芯……这些食物里最好的部分,或许曾经是孩子的专属。但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孩子认为“最好的部分就应该留给自己”而产生自私心理。所以家长需要平常对待,除非有需要(比如服药忌口),孩子和成人在食物及其他待遇上应该平等对待。

  3. 如果孩子有分享行为,就坦然接受并谢谢孩子

有些成人喜欢用“分享”来逗引孩子,待孩子有分享行为后,又拒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你们都是在逗我”,反而不愿意分享了。所以当孩子有分享行为的时候,成人正常对待即可,如果接受了孩子的分享,需要谢谢孩子的好意。

  4.引导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

分享的真正内涵正在于此——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吃,所以也希望你吃。所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体察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大家一起吃好吃的更开心!”……当孩子真正体会到这种快乐,才会自愿地把“分享”行为延续下去。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怎么能让孩子明白“分享更快乐”呢?爸爸妈妈们不妨把《做最受欢迎的自己——歪歪兔社会交往系列图画书》中,《一个人的树屋》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

威威龙搭建了一个树屋,还买了好多家具。

家具太笨重,威威龙搬不动,歪歪兔、乖乖羊他们看见了,就帮助威威龙把家具搬了回去。威威龙很感谢他们,但并不打算请大家去树屋里坐一坐,因为他怕小树屋被弄乱。

威威龙独自享受着阳光、空气、小鸟的歌唱……真舒服啊!

但是,家具们生气了,纷纷要往外跑!原来,这里太安静了,桌子椅子们非常想念小伙伴们。

于是威威龙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做了一个好大好大的蛋糕,蛋糕真香啊,歪歪兔、乖乖羊他们都闻着味儿来了。他们一起吃蛋糕,树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从那以后,威威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树屋里玩,而家具们也再也没跑掉。

分享的意义正在于此——不仅是玩具、食物、小树屋,我还愿意把属于自己的快乐带给朋友们,然后产生更多的快乐。

对啦!如果你对上面的故事感兴趣,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可以到歪歪兔官方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