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不上晚托,陷入两难,一位优秀家长的经验分享!

作者:鱼心理 03-30阅读:2518次

鱼心理社群“爸妈来吐槽”来了!

这周二(3月27日)大家讨论的是“孩子自己教,还是送晚托班?”的话题。家长们各自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为什么说要倒闭了呢?因为我的晚托班不想就辅导作业,我更期待能够带给孩子们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而家长更看重的是“分数”,而且要马上就有效果的“分数”,我做不到。我喜欢孩子能够内化为真正爱上学习,而不是为了老师和家长被迫学习。

我不喜欢逼着孩子写作业,想要孩子自己建立时间概念与学习的动力,但这个东西需要长时间的引导,让孩子在错误和挫折中成长,但家长等不了,所以要倒闭了。

家长们上晚托班的理由千变万化,但总体来说,不外乎这三种情况:

双职工家庭的,又没有老人帮忙接送,每天家长要到六点甚至更晚下班,而熊孩子们每天却五点钟就放学,学校名义上是给孩子们减压,其实这些压力无形的都转给了家长;

有时间接送的家长,却实在忍不了熊孩子在家里东磨蹭、西磨蹭,磨磨唧唧到10点钟才能完成作业;

★ 而有时间接送、也有时间陪孩子的家长们,又因为孩子们那些“观察豆芽的发芽过程”之类的作业而略略烦恼。

所以现在的晚托班遍布各个角落。

选择怎样的晚托班机构为佳,我觉得是:

1. 办学理念。一个成熟的托管班有自己的特色和理念,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比较完善的,也可以说是经得起推敲的。

2. 老师的爱心与专业度。

3. 学生人数。最佳师生比例不要太高,一般的老师与学生的比例1:10为最佳选择。

送不送晚托班其实主角是孩子,要孩子说了算。曾做过有关孩子是否愿意上晚托班的调查发现,其实有7成的孩子还是愿意上晚托班的,但有个要求就是晚托班要“活”。当然也有孩子不愿意上晚托班,原因是更愿意一个人呆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大家要送晚托班先问问孩子怎么说。

邓妈妈:为什么要面对择校?如果孩子是内化喜欢学习的,老师是有爱心的,在哪里都一样。我的晚托班有几个孩子上的是上海有名的私立小学,在我这里写作业只是行死走肉,作业多的不得了,没有任何的思考力,批判性思维,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看着心疼。

6岁-Timmy:我是非常认同您的教育理念,学习是由内而外的,传统高压式的教育,孩子到了某个无人看管的阶段,就会任意放飞,可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邓妈妈:我觉得理念好些的教育机构,除了辅导作业,还能帮助孩子提升素质方面的能力,我比较看重孩子书本以外的东西就是团队合作、沟通表达能力、创造力等这些随身携带的品格,可以帮助孩子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理念就非常不错。

1.小班制为佳;

2.老师辅导孩子作业时是直接给答案,还是给到提示让孩子自己解决;

3.老师要有耐心与爱;

4.除了辅导作业是否还会有素质教育,我认为素质教育在未来很重要,要做应试教育的补充。

我采用的方式是不管(当然不是真的不管),让他在挫折中成长。作业没有完成老师会留校,字写的不好老师会找我,而我就把老师的微信给孩子自己看,我只说“你的老师找你了,但发到我微信里,你的事情请你不要给我添麻烦,谢谢”,遇到进步,我会及时给予肯定。他现在写作业效率还好,别人要花1个小时他就用了半个小时,成绩在班级里前五名。我们小学前没有上过培训机构。

6岁之前我的建议就是大量运动,户外活动多多益善,让他多接触不同的环境比写数字字母更好。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焦虑。我儿子进小学才拿笔,虽然前3个月老师很焦虑,但我不焦虑,我知道孩子只要自己想要进步一定可以的,我没有买任何的辅助工具,比如什么描红之类的,但结果还是让我很惊喜的。

但是这并不是把时间给孩子,而是要跟孩子一起成长。不要逼孩子写那么多的东西,美国的一个教育者研究表明,其实一个字写3遍是最佳记忆,数量越多越没有作用。

认字呀!学数学呀!都可以在生活中学习。比如上一趟超市就可以学很多很多的东西,我的孩子认字大部分都在地铁博物馆里,数学都是在游戏里,买卖里,学习的内动力很重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件趣事,是有益自己未来幸福的。

学数学,比如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会陪孩子在马路上数车辆,培养数感,会拿10元钱让孩子去超市便利店买自己喜欢吃的,一呆最长都可以呆2个小时,这两个小时都是围绕着加法与小数点的进位。我会陪孩子玩扑克牌,让孩子知道什么数是大什么数是小,还会陪孩子玩开小卖部的游戏,培养加减法等。

这些做法的最后,是要做到不评价。也就是说孩子写成怎样你都不评价,翻篇。偶尔鼓励一下某个做得好即可,不要过多的干预为佳。其实不评价可以针对任何人任何事,当时不改。写好就其乐融融的拥抱说家常。过后你可以假装不经意看到,“呀,这个字是什么字?我怎么没有看懂?”假装探讨,让他自己发现自己主动改正为好。其实上等的教育就是做到“有心无痕”。

学习不要看眼前的,要把目光放长远了,多多相信孩子的能力,多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孩子会给你不一样的结果。

4岁小可:觉得邓老师你还要教我们家长一下怎么不着急,有时候真的控制不住想吼孩子的

邓妈妈:功利心在作祟对不对?所以总想吼孩子,学会“放下”,学习不应该成为孩子的唯一,成绩不应该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时孩子错了,让他知道自己应该要承担的后果即可,家长无需着急,家长只负责给孩子自由与爱即可。我是特别喜欢捕捉孩子犯错的机会,我很少告诉孩子你不应该这样,因为这样你会得到怎样的结果。我都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当然是保证在人身安全的情况下。

开心就好:我也给他犯错的机会,我也很珍惜,我觉得在我这里犯错误,我能给他们机会,在别人那里犯错误,可能会没有机会。我也是在犯错误的这个事上,给他一些机会,只要不是涉及到生命安全的,我一般都让他去试一试,或者自己去解决。

邓妈妈:其实每个孩子在婴幼儿的时候胆子都小,因为他面对的这个新世界对他来说都很陌生,多多引导很重要。再不断的尝试中战胜恐惧。

孩子做错了就做错了,我相信孩子不是故意的,每个孩子其实都很纯洁善良。

我们不是一看到孩子做错了就马上指责,一旦你开骂抱怨了,孩子一开始的内疚就会变成无所谓了,因为妈妈已经骂过我了,我已经受过惩罚了。我们要思考怎样把错误能当成一场有效的教育。

比如我儿子在两岁多的时候把一整罐的奶粉倒到床上要做饺子给我吃,我一看都浪费了还不如跟孩子一起玩,我们一起画形状,一起变换各种造型,然后争着说像什么像什么(培养想象力),之后一起清理,再之后他没有奶喝,他就承担了奶瘾犯了的难受后果,之后再也不敢拿奶粉玩了,他就出去找沙子玩。

孩子不懂时,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懂就可以了,骂抱怨起不了作用,还破坏亲子关系。

开心就好:是的,要让他们懂得,是非,自己感受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孩子随着时间,自己会更加明白。向老师学习,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

小维尼:今晚真的获益匪浅,尤其是奶粉的例子,很多需要反省自己的地方。

风火山林雷:一个人能走多远,不取决于他是不是从小成绩优秀,而是他是否在某一天,忽然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开始对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自主性,开阔一个人的视野,让他见识更多人生的可能性,然后心甘情愿地选择某一种生活,过好它。

小米:感谢你给予的有效方法——育儿不仅仅是养育孩子,更是父母的成长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