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或者不认,汉字就在那里——别辜负了我们的语言环境

作者:绘本妈妈 03-31阅读:4178次

前一段时间见一个小朋友,厚爸同学的孩子,五岁半的小男孩。

因为是临时决定见面的,我没准备礼物,就拎了几本书给孩子读着玩。没想到,却得以见识了一下“别人家孩子”。

小朋友吃完东西,就默默的在一边读书画画,《机械运转的秘密》可以通读,画的画也非常有想法。和他妈妈聊天,问起怎么识得这么多字的,答案竟然是,很少专门教。主要是孩子在读书时候或者走在路上,会指着生字问家长,家长告诉后就会记得,长此积累下来,就形成相对同龄人来说,很突出的识字量了。

后来逛博物馆,孩子参观得津津有味,并且会去辨认各种匾额上的字,偶尔猜对几个繁体字,会让人觉得他已经初步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

后来几次看到他弹琴和滑冰的视频,真的觉得所谓认知过早伤害其他能力,是不存在的,而“别人家孩子”,是真实存在的。

举着个身边的例子给大家,是想说,一识字不是洪水猛兽,识与不识,都不需要焦虑;第二点是,不要忽略“随时随地”的力量,在识字的过程中,也不要辜负我们的汉语环境。

孩子的识字兴趣,其实很好启发,先教给他一些“字根”,这里所说的“字根”并不一定是偏旁部首,或者可以组成其他汉字的汉字,而单单指,他最初认识的几个字。

小孩子有旺盛的好奇心,但是,这好奇心不包括在他完全陌生的领域,比如当他不识字的时候,满大街的牌匾指示牌在他眼里是不存在或者只是简单的图形而已。但是,一旦我们教给他第一个字,第一批字,这些字便在他的眼前显形了,而他的好奇心,也开始覆盖到汉字领域。

然后我们就接受他的问题轰炸吧,读绘本时候,这个字读什么,那个字读什么?这个字怎么和那个字那么像?逛街时,那是什么饭店?这个游乐场叫什么?可以说,整个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本常用字词典呀,我们家长呢,就是自动点读机。

当我们当了一段时间点读机后,会发现孩子的识字量是几何级增长的,这是孩子思考的内因和汉字的结构规律外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这两点在以后的分享中会讲)。

皮亚杰把儿童阶段之间的发展和变化归结为四个因素:

成熟、物理环境、

社会传递、自我调节(平衡因素)

话题说回我们的识字,关于成熟,孩子长到足够的年龄段,他的生理发育和学习经验,足以支撑他来识字了,就是我们需要把握的恰当学习时机,这在我们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详细分析过。

社会传递和自我调节我们之后会讲,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物理环境”。

孩子识字的物理环境,可以分为“工具”和“环境”,工具我们可以用一些绘本和字卡充当,而环境就是我们的空间环境,家里家具上和外面匾额上的文字都可以为我所用。

有理论说,刺激孩子思维发展的,并不是固定已知物体在孩子心中复印的刻板印象,而是这些东西的变化刺激孩子自己探索思考而产生的归纳总结。

比如在成人的眼里“大庆”只是一个不变的词汇,但是在孩子眼里,尤其只认识“大”字的孩子,“庆”就是一个基于“大”的变量。

比如他从“香山”下来没多久看到“出口”,家长只是解答了这四个字的读音,孩子心里已经下意识的想了一圈“两个山字加起来就是出啊”

我们的汉字非常有规律可循,而我们的孩子自带思考和归纳能力(不要怀疑这一点,当他只能躺着的时候,已经通过实践知道两只手只能拿两件东西,当他会玩沙子玩水的时候,已经自己慢慢摸索出大杯子的水倒到小杯子会溢出,一桶沙够筑半个沙堡等变量),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只需要做激发者和陪伴者就可以,比如:

教他认最初的几个字

带他到适合的环境

当一个称职的点读机

这就已经很好了!

有听过上期讲座的小伙伴可能会问,厚妈你讲座时候可不是说的,每个字恨不得让你掰开了揉碎了给孩子讲的。

其实识字和阅读和其他学习没有区别,阅读需要精读泛读相结合,识字也需要泛泛认字和重点讲解相结合,今天是分享的是泛读部分了。

因为真的想和家长们说,在恰当的年级,你认,或者不认,汉字就在那里,而我们,真的不要辜负我们的语言环境。

识字法往期回顾:

《关于幼儿识字启蒙,你需要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