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男孩说:“我想要什么,哭两下就行了。”

作者:智象儿童阅读 04-03阅读:3011次

1

我想要什么,哭两下就行了

“我不,我就要那个小超人,我就喜欢那个!”

超市里,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躺在地上打滚,身上的白毛衣都沾上了一层灰尘,脸上也脏兮兮的,布满了泪水。

妈妈站在一旁,脸上的表情十分焦急,嘴里不断和孩子商量着:“我们家已经有一个这样的超人了啊,你的玩具太多了,家里都要放不下了,别买了吧。”

小男孩依旧躺在地上不愿意起来,哭声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最终妈妈妥协了,将小超人放进了购物车里。

第二天,小男孩带着新买的小超人去了幼儿园,得意地向同学们炫耀着他的新玩具。

小朋友们都非常羡慕小男孩,因为他要什么都能够得到,有小朋友就问了:“为什么你要什么你妈妈都给你买啊?我妈妈每周只给我买一个玩具。”

小男孩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高傲地说:“我一哭妈妈就会给我买了,所以我想要什么玩具,哭两下就行了。”

2

很多妈妈看不得孩子哭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每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有分寸的宠爱,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无原则的溺爱,却会让孩子变身成吸毒者,一点一点榨干父母的心血。

孩子哭起来的时候确实会给人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没有几个妈妈能够在孩子哭得满脸通红,泪水涟涟的时候,还坚持自己的原则。所以大多数妈妈在看到孩子的哭的时候,会选择暂时放弃原则,满足孩子的要求。

这样的妥协只有一两次还好,如果长期这样,只要孩子哭闹就妥协、让步,孩子会觉得只要自己一直哭,妈妈就会满足他所有的要求。

一旦孩子有了这样的念头,会慢慢地发展成“父母应该给我一切”的想法,也会想要越来越多的东西。

孩子还小的时候,基本上只会用哭闹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是孩子长大以后呢?他的方式将会有很多种,比如自残、绝食、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我曾经就听过一位妈妈这么说自己的孩子:

他从小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我们也想管,可是总有他爷爷奶奶拦着,还好孩子这次只是离家出走,真怕他以后会用自杀来威胁我们。

3

正确对待孩子哭闹的行为

孩子想要得到某一件东西的时候采取哭闹的方法是正常的,但是父母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哭闹的行为。

李玫瑾教授曾在讲座中说过:“3-6岁是给孩子立规矩最好的时期,如果这个时候让孩子乱了规矩,那以后就会很难管教了。”

比如孩子在超市哭闹着要买一个玩具,而家长和孩子约定好每周只能买一个玩具,孩子已经买了一个了。如果孩子一直哭闹着要得到这个玩具,家长心疼,对孩子妥协了,这就是允许孩子乱了规矩。

大多数家长都会觉得给孩子破例一次没什么关系,下不为例就是了。

往往家长给孩子破例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的时候,说不定又会有一句“下不为例”。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以后,会故技重施,慢慢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关于原则上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不管孩子怎么哭闹,家长都应该坚持住自己的原则。孩子失败了一次后,会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也不会这样了。

4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坚持自己的原则

当孩子哭闹着破坏规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做到冷静。

冷静地看着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有可乘之机,然后再对孩子进行冷处理,让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多说话,时不时给孩子擦擦汗和泪水就好了。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在公众场合下哭闹自己脸上会挂不住,其实这就是考验家长和孩子睡的脸皮厚的时候了,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也是要面子的,如果家长一直不理他,他哭久了自然就会停下来了。

等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家长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答应他的要求,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同时也要表达出家长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知道这都是为他好。

妥协也要适度

提到“妥协”,很多人会认为是“放弃原则,无条件满足”,事实上,妥协的本意是“以让步的形式避免争执与冲突”。

只要不过分打破原则,家长可以适当地用妥协来避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

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向孩子妥协,又不养成孩子娇纵的性子呢?

让孩子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

如果孩子非要破坏某一个规则,家长可以让孩子说出理由,不管孩子说得有没有道理,家长只要看情况决定要不要满足孩子就行。

这样能够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妥协不是因为他哭闹,而是他说的话有道理,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用无理取闹的方法达成目的。

5

巧妙应对孩子哭闹

如果孩子已经非常熟练地使用“哭闹”这一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家长就需要用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孩子。

1、拒绝的话尽量简短

当孩子一直哭闹着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家长拒绝的话一定要简洁,不要争辩过多,所有的道理都要等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慢慢说,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孩子说。

2、不予理睬

孩子哭闹、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家长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可以视而不见,等孩子闹够了,看到父母真的不理自己了,就会认识到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也能改掉任性的坏毛病。

3、适当地惩罚

孩子发脾气后,即使他自己平静下来,也主动向父母道歉,家长也要再“生一会儿气”,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让父母不开心了。然后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生气,也能让孩子心里有底,做了什么事情会让父母不开心。

在一个过于顺从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然后他就会养成想怎样就怎样的性格。

这样的性格在孩子小的时候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等孩子慢慢长大后,到了青春期、叛逆期时,这些弊端会慢慢浮现出来,习惯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孩子,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要怎么和他人相处,这个社会上除了父母还会有人无条件满足他的要求吗?

最终,孩子身上隐藏着的问题都会像一把利刃一样,一次又一次刺伤孩子,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智象儿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