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抢玩具、从社交迹象看都是好事啊,当父母的千万别搞砸了!

作者:CC爸妈 04-03阅读:2551次

1

1岁之后,若说孩子首当其冲的教育问题,大概就是社交了。

但是这个阶段的社交让妈妈们很头大,好似小娃们到了一起,最大的爱好就是冲突——你打我,我推你,你抢我的玩具,我抢你的玩具。

这个时期的打人、抢玩具,不能简单的归类为没礼貌、没教养哦,这恰恰是宝宝们初露了社交的端倪,但又掌握不好正确的社交技巧。

孩子天生是不会社交的,正是每一次社交冲突,给了孩子不同的学习机会,最终他才能学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度。

所以父母不能搞砸了,一定要正确度过这个关键期,帮助他们摸索与这个世界的相处之道。

正确处理最重要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正常的发展阶段。

2

首先说打人这件事,1岁之前的打人是无意识的,1岁-2岁之间是不知道正确的沟通方式,2岁之后,是不明白情绪正确的宣泄方式。

  • 小表弟目前就处于这个混乱的阶段,被姐姐欺负了抬手是一巴掌,对姐姐喜欢的不得了也是抬手就一巴掌。

那么在这个阶段,简单的指责他要不要、该不该打人显然是不合理的。

首先应当帮他搞清楚自己的情绪以及正确的表达方式。

  • 如果是喜欢姐姐,可以轻轻地摸和拥抱,姐姐就会很开心啦。
  • 如果是被姐姐抢走了玩具,可以大声喊“不要!我的”。

当他学会用语言和气势自我表达时,他就不会只想着动手了。

做为家长也应该帮助被欺负的一方回击:不能抢弟弟正在玩的玩具,可以等,或者跟他换一个,如果他不想换,那就只能等。

同样,对于下手没轻重的弟弟的打人,对CC的安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 如果是因为喜欢,(相信我,孩子分得清对方是什么情绪),那可以告诉CC,“教给弟弟抱抱”,通常愉快的氛围下,弟弟的打人CC也不认为是恶意。
  • 但如果是弟弟主动打人,或者抢姐姐的玩具,我们也会帮CC伸张正义,告诉弟弟:姐姐正在玩,弟弟可以玩这个。。。

CC小姨嘱咐CC:如果弟弟恶意的打你,你要严厉的告诉他:不能打姐姐!如果你想,你可以打回去。

但其实不管她选不选择打回去,有了大人的这份制止和理解,她内心的公道都已经被讨回,她被打的委屈都已得到释怀。

更重要的是,她也明白了,什么样的权益自己可以维护,类似的冲突自己下次可以怎么解围,这样即便没有了父母的庇护她也有独立社交的勇气。

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你可能会觉得,社交过程中只要孩子没挨欺负就好。

但当你有两个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时候,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 弟弟打了姐姐,你会觉得,如果总是让姐姐忍让,那出了家门,有外人欺负她,她哪来的勇气反抗?
  • 反过来,如果姐姐事事欺负弟弟,你会觉得,如果现在不帮弟弟在姐姐面前争取权益,出去让别人给欺负了,他怎么敢理直气壮?

反而可以更辩证的看问题,也愿意给两个孩子多一些空间去自己处理争端。

3

关于孩子正常的发育阶段,抢玩具也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

4岁的孩子对别人的玩具不可能不打招呼拿过来就玩,但是1岁多的孩子,就肯定会!

那么,是他不懂礼貌、贪得无厌、随便拿别人家的玩具么?

并不是。

  • 1岁之前的孩子,大方得很,谁想拿走他的玩具,尽管拿走。 但是那仅仅是因为1岁之前的宝宝物权意识尚不明确,他还没有“我的”这个概念。
  • 1-2岁之间渐渐有了,但依然不明确,觉得只要自己想要的,就都应该是我的。 我们常说2岁孩子的世界观就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 所以他见了别人的玩具喜欢就拿、甚至去抢,这太正常了。

不必上纲上线,认为孩子这是没礼貌,甚至随意指责或者斥责孩子。

你只需要从他手里拿出玩具,告诉他,红色的是其他小朋友的,蓝色的飞机才是你的,并带着他一同把玩具还回去,并且跟对方的小朋友(妈妈可以代劳)说:抱歉拿了你的玩具。

宝宝可能会因此哭闹,你可以共情、可以抱着安慰,但是,别怕他哭,也不必糊弄他说妈妈再给你买个红色的。

每个父母都怀揣着最好的意图——让我们的孩子开心——但不幸的是,现在让他们开的心,从长远来看是悲惨的,因为你不可能满足他今后的每一个要求。

这个世界带给他的每一次冲击都是绝好的学习机会,你温柔的坚持才能真正帮宝宝建立明确的物权意识,帮他认识和面对自己的情绪,这次的哭才不算白哭,下次,才有可能不哭。

“一味指责”或“过度满足”只会把事情搞砸。

  • 前者不仅没能帮孩子认识物权的界限,还传递给孩子一种“他想要的他不配拥有”的错觉。
  • 后者则更容易让宝宝过度迷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学会用哭声做要挟。

4

宝宝们最初的社交一定是一团糟的,这厢你才为宝宝的“跋扈”赔完礼道完歉,那厢宝宝又被“欺负”了需要你解围安慰,每次社交都是一种消防员四处救火的体验。

但恰恰是这一次次的社交冲突,成为了宝宝树立正确社交观、掌握正确社交能力的垫脚石。

帮他们最终挣脱大人的庇护,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社交之路,分清我的、你的、大家的。

以及,我的我说了算,你的你说了算,大家的就要大家轮流说了算。

学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度。

而这条路上,父母的正确干预非常重要,我们既不能按大人的高标准,要求2、3岁的孩子处处得体、八面玲珑;也不能依仗孩子小,就放任不管。

1岁的时候你不管,4岁的时候,他依然会是那个随便打人、抢别人玩具的孩子。

C妈说

一般来说4岁之后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就不需要大人一直跟着了,他们多数都可以自己解决纷争。

但是放眼望去,依然有很多大孩子的家长寸步不离,这些依然不肯放手的,大都是内心的遗留问题在作怪。

有的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跋扈,不跟紧点儿,怕他惹事生非;有的觉得自己的孩子太懦弱,不跟紧点儿,怕他背地里挨欺负。

但这个时候孩子大都已经定性了。

所以还是我常常唠叨的那些话,养孩子前期越费力,后期才会越省力。

更重要的是,你又能跟孩子多久呢?为了以后自己更省心,孩子的路走的更平坦,一定不要搞砸。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写给正在经历中的父母,我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的理解。

多一个人明白孩子发育过程中这些正常的阶段,便能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少一分误解和指责,我们孩子的成长环境便能多一分善意。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儿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