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书单 | 今天,我们如何与孩子谈论生命与死亡?

作者:青豆书坊 04-05阅读:3402次

死亡,看似遥远,却又如此接近。当孩子好奇地问“什么是死亡”时,我们常常不知从何说起。然而和死亡相遇,是每个生命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它可能随时临到我们身边,因此,不能视而不见,更无法避而不谈,毕竟,这不仅是情感上的重创,更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须认真思考和学习的生命课题。

我们应该如何跟孩子聊“生命与死亡”这一必须面对但谁都不愿提及的话题呢?其实,借助绘本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绘本用美好的画面解释生死,给孩子留下感动、思念和温暖,引导孩子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死亡,从而让孩子学会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下面介绍4本书,帮助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来帮助其理解“生命与死亡”这个话题。

主题书单推荐

《蜉蝣的一天》

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时间,但她并不因为生命的短暂而哀伤,而是心怀喜悦,让这一天也就是她的一生,过得充满色彩。

她生活在每一刻的精彩之中——她听见花开,她沐浴阳光,她品尝甜蜜,她拥抱温暖,她亲吻彩虹,她翩翩起舞,她播下希望,她把最美的祝福给了她的孩子们!

这是一本内涵丰富、余味隽永的书,能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热爱生命的种子,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更多的能量,一曲生命的赞歌,告诉孩子们关于生命的奥秘。

《生命就像一阵风》

《生命就像一阵风》籍由把生命比喻成吹动的风,告诉孩子死亡的概念,目的在于帮助孩子不要害怕自己的情绪反应,而要去探索何为生命的逝去,勇敢面对自己的悲伤。

温馨的画面描绘了生命的存在和消失,描绘了动物们对已逝生命的思念和追悼,适切地传达出作者要表达的信息。生命虽然非常珍贵,“当生命走到尽头,它终究还是会离去”。让孩子理解死亡是自然的,有很多方法可以保留我们对挚爱的人或物的美好记忆。

死亡原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有生命必然会有死亡。大人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小孩舒缓情绪,也会使大人的心灵得到抚慰。

《我家有个小学生》

(以下文章选摘自《我家有个小学生》中第三章小节“如何与孩子谈死亡”)

死亡这个永恒的命题,存在于成年人身上,也存在于孩子身上。尤其在儿童阶段,死亡的问题更加容易构成困扰,若不及时解决,会成为孩子心智发展的障碍。

我自己亦记得第一次直面死亡的场面。那是我七八岁时,隔壁的一位孤独老人,死在自己的床上,我猝然目睹其大张着嘴的遗容,那黑暗的洞穴不知通往何处。这一场面至今不忘,而造成的对不可知与不可控的恐惧,延续数年之久。这也是我初为人父便想要在菜虫童年时与他谈论死亡的动因之一,我想让他尽量消除恐惧,直面生命的消长。

我与菜虫读一些相关的绘本时,并不跟他讲道理,只是读。甚至读完还模仿故事里的情节。反复读这个绘本,而不是去讲那些空而大的道理,孩子们总会了解到,长辈爱我们,即便他们离开了我们,爱也依然存在。我们可以通过追忆,感知他们的存在。死亡是冰冷的,穿过记忆我们却可以感知爱的暖意。

以我的经验来看,用故事潜移默化进行生命教育,胜过理论说教无数。但当孩子开始拥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读点带理论的书也未尝不可。

《耶稣也说禅》

(以下文章选摘自《耶稣也说禅》中第六章小节“把死亡当成禅与美的导师”)

或许你会认为把死当成解脱的想法太特异了,但是有许多在临终病房工作的医生都可以为这个真理作见证。若西·雷蒙医生患了痼疾,已经动过好几次大手术,她是加州波力那市癌症救援组织的总医师。她与我们分享了以下的洞见:

严重的疾病会让你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你整个的价值观都会因此而改变。有人对我说过重病的感觉就像早晨被闹钟唤醒了一般……我想这就是癌症在人们身上所造成的作用:“我的耳朵清醒了、眼睛睁开了……”

死亡在我们的文化中往往被当成是一种禁忌,所有医学上的努力都在对抗这个自然的法则。然而死亡也有它美的一面。侘寂是日本的一种美学文化,与茶道 ( 日本茶的艺术 )及禅的渊源很深。根据李欧纳·柯仁的说法,侘寂是“一种不完美、不恒久以及未完成的美。那是一种素朴、谦逊、非传统式的美。”或许死亡便是神的侘寂。

直面死亡,确认人生的有限,我们才能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拥有对生命的真诚理解。因为生命是上天给予的,而如何度过这一生却是个体自己选择的。

为人父母,身先垂范,若能有一定的认知,对孩子进行有益引导,至少孩子会减少一些恐惧,生命的根基扎得更深。

做教育,我们是认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