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父母学堂
所有家庭教育问题
这里都有答案
壹姐说
什么?!吼孩子不是我们一直反对的吗?学堂难道想砸自己的场子?各位,此“吼”非彼“吼”,答案在文中,我就不剧透了。
壹姐:尹建莉父母学堂金牌辅导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毛毛朗读音频
音乐:Bob Baldwin,Russ Freeman-Didn't I (Blow Your Mind This Time) 低苦艾-兰州 兰州
文︱李岩
1
如何正确地“吼孩子”?
啊?!
不是要“温和而坚定”吗?怎么能“吼”呢?
是的,我们都同意要尊重孩子,不应该吼孩子。现在不少父母也都在努力实践“零吼叫”的养育方式。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本观点:养育中不吼不叫的努力,非常有意义,也非常值得尝试。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吼孩子,有时候也是难免的。
比如,下面李岩老师讲的这种情况:
我女儿的两个同学,一对龙凤胎兄妹,家长因为有事,请我帮忙看孩子。
我先接了兄妹俩,然后带着他俩去一个音乐学校接我女儿下课,我女儿在那儿学琴。
音乐学校隔壁有一个游乐场,但是是私人的,不对外开放,栅栏门的牌子专门写着“请勿入内”。
这对兄妹因为第一次来这里,很好奇,想进去看看,我说:“不能进去,这是别人家的不让进,你们看这里写着呢。”
可是两兄妹却说:“又没人看着,进去看看怕什么。”
我当然坚持说:“不能进去,没人看着也不能进去。”可他俩还是不听。那个叫元元的男孩干脆已经开始往栅栏门上爬了,准备翻过去。
这个时候,我只好严厉地大吼一声:“元元,下来!”
这样一来,男孩灰溜溜下来了,俩人也不再纠缠这件事了。
说实话,我不仅当时想不到更好办法,而且直到现在,我也没想到更好的办法去阻止男孩。
这个做法,是不是跟我们之前讲到的“态度温和、行动坚定”相矛盾呢?
不一定,要看吼完之后的做法。
李岩老师说:“假如,我吼了他们,他们也停止的不该做的行为,但是我还没完没了地数落他们:怎么这么不懂事啊,都9岁了,好好说为什么不听,非得让我嚷嚷才行!假如是这样,那就违背了我们之前讨论的原则。”
因此,假如“吼”是当时最有效的办法,那么吼一声、产生效果了,就可以了,就不要再继续说个不停了。
也就是说——
吼,针对的是行为,而不是针对人。
这时候的吼,相当于阻止孩子的坚定的行动,行动有效果之后,就要继续保持温和的态度。
所以,我把男孩吼下来之后,安慰地拍拍他的肩膀说:“对不起哟。”
当然,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指望孩子这时候的态度会有多好。男孩生气地瞥了我一眼,没说话。
女孩一看我这个态度,知道可以安全地表达不满了,于是说:“你干嘛这么凶!”
那么这时候,我要不要辩解说“那我刚才好好说你们不听呀”?
要争辩吗?不要。
因为我已经达到阻止他们的目的了,现在要允许他们表达不满。因此我说:“是啊,我知道。”
女孩一听更来劲了:“我讨厌你!”于是我说:“啊,那可太糟糕……太糟糕了。”
男孩一听也加入了进来:“讨厌你、讨厌你!”我于是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夸张地,愁眉苦脸地说:“太糟糕了,别讨厌我,太糟糕了,别讨厌我!”我这个样子,让孩子们觉得又得意,又好笑。
这时候我女儿下课出来了,一看这情景,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加入了她的朋友,一起开心地大喊“讨厌你、讨厌你”……这个小冲突,最终发展出了一个欢乐大结局。
2
听完故事
再来说说规则
“建立规则”之所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因为孩子的理解力有限,不能完全理解规则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规则与孩子的本能存在冲突。
在孩子的本能看来,规则要么就是被阻止,要么就是被强迫,因此在面对规则的时候,本能的反应就是对抗。
当然,养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孩子学会控制本能,但是这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本能的存在和它不容忽视的作用。
以往我们以为,建立规则就像给电脑输入指令一样,指令输入进去,它就应该按照指令来工作。如果它没有按照指令工作,那要么是电脑坏了,要么是输入指令的人不合格。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因为孩子的大脑跟电脑有很大的不同,孩子的大脑中已经有一套先天设置好的程序,我们输入的指令,必须与他已有的程序兼容。这套已有的先天程序就是孩子的本能。
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我们在建立规则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加从容。
对于一两岁的很小年龄孩子,我们只需要保护他的安全和健康,不需要给他讲什么道理,因此如果自然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还有效,那就自然转移。
比如他要去玩垃圾桶,我们就吹个气球,再一松手,让气球满屋飞,然后再吹起来递给他,同时自然而然地把他跟垃圾桶分开。
这时候如果认真给他讲“垃圾桶脏,不能玩”,那么通常的结果就是让他更关注垃圾桶。
不过孩子长大一点后,这种自然转移的方法很快就会失灵。
没关系,我们还是有很多办法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准确说是设定界限)。
孩子小的时候,建立规则主要是设定界限这个层面的工作,我们只需要保证安全、健康,保护财物,维护基本秩序,保证不要影响他人等等,就够了。
对4岁以前的孩子不要有太多的自律层面的要求,因为他的大脑还不具备相应的生理功能。
也就是说,只要孩子的行为达到了、符合了我们的要求,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不要指望他现在就自觉、懂事地遵守规则。
因此在具体做法上,首选是什么呢?首选游戏,因为游戏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冲突。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想不到什么游戏,或者不适合用游戏的方式,那么直接阻止孩子做不该做的事、或者直接要求孩子做必须做的事,都是完全没问题的,只要注意3点:
1、我们要用行动去阻止和要求,少用语言。
如果孩子不排队跟别的小朋友抢摇摇车,那就过去把他抱开,而不要只站在旁边说:不可以,回来,要排队。
2、我们的态度要足够温和。
我们是大人,他是孩子,孩子有时候就会不懂事,而大人要允许孩子不懂事,这似乎是一条基本的自然法则。
由于我们要用行动去阻止孩子,因此在肢体接触的时候,不同的态度会在我们的动作力度上体现出来。嫌孩子不懂事的态度,会让我们的动作很强硬,而温和的态度会让我们的力度恰到好处。
总的来说,我们只要能“拦住”孩子就可以了,而不是要强制他做什么事。
3、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孩子有要求时,孩子难免会不开心,甚至哭闹。
设定界限是带有强迫性的,因此孩子被强迫了,就一定会抱怨、会对我们态度恶劣、会对抗、甚至会发脾气哭闹。
这种时候,对每个人都会是挑战,因为我们的大脑中都有情绪本能,所以要做好准备,不要陷入情绪对抗,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用我们之前微信文章讨论过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情绪安慰。
作者介绍
李岩,游戏力工作室创始人。畅销家教书《游戏力》系列中文版译者。创作日常养育中应用游戏力的亲子图画书《天天游戏力》。
本文摘编自游戏力工作室出品的“天天游戏力”系列育儿课。转载已获授权。来源:游戏力,ID:youxili123
主播介绍
毛毛,教师。爱孩子,热爱家庭教育,致力于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