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打招呼”,你真的就由他去了吗?

作者:壹父母 04-12阅读:3039次



| 简简周


朋友跟老公大吵了一架,觉得很委屈,跑来找我诉苦。

“遇到单位同事,他非得要让孩子跟人家打招呼,孩子没吭声,结果他气呼呼地就想揍孩子,幸好让我给拦住了,他就跟我吵起来,说我把孩子给惯坏了。”

嗯,打孩子肯定不对,朋友老公也确实太冲动了些。

朋友越说越气,觉得自己老公简直就是不开化的野蛮人,“不打招呼就不打嘛,连育儿专家都说了,不要总是叫孩子跟人打招呼!”

话说到这里,我倒是有些和朋友不同的看法。

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社交礼节,希望孩子能大大方方地跟别人打招呼也没有什么错,更不该把育儿专家说的“不要让孩子跟人打招呼”直接奉为信条。

朋友家的孩子我见过,已经上小学4年级了,确实不喜欢跟人打招呼,因为每次见面他都对我“视而不见”。

之前也曾听朋友抱怨过,说老师偏心,不待见她儿子,还总说他没礼貌。

一个4年级的孩子,依然不懂得最基本的社交礼貌,也不懂得如何表达对别人的尊重,还因为这个问题在现实中吃了亏,也难怪爸爸会搂不住火。

是的,有些孩子确实不愿意打招呼,尤其是年龄很小的时候,也许是出于害羞,也可能是面对陌生人时会感到不安,又或者,他真的不懂得该怎么打招呼……

很多时候,孩子这些“不大方”的表现会激怒父母,因为这会让父母们面子上挂不住,尤其是在熟识的朋友和同事面前。

他们潜意识里会担心,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家孩子不够好,而孩子不够好,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教得不够好。

所以,在类似的情境下,有些父母就容易起急,甚至当众责骂孩子不懂礼貌、不懂事、上不了台面,等等。

对很多腼腆的孩子来说,当众逼他们打招呼,会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越发地张不开口。

而诸如“没礼貌”、“不懂事”、“上不了台面”的指责,更是一种对孩子的贬低和不尊重,让孩子更深地在心底否定自己。

可是,当孩子遇到难题,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再向前一步的时候,父母以“尊重”的名义,就这样由他去吧,真的对吗?

这究竟算是给孩子自由呢,还是在推卸自己为人父母的职责?

对于腼腆害羞的孩子来说,打招呼尤其是跟陌生人打招呼,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孩子在遇到挑战就本能地向后退时,你是该被动地“等”下去,还是要主动地做点什么?

这位朋友是个爱学习的妈妈,也看了不少育儿相关的书和文章,她反驳我说,难道我们不该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吗?他就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为什么一定要强求他呢?

接纳没有错,可是她忽略了一点,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

每当孩子表现出退缩时,我们要接纳的,并不是孩子退缩的行为本身,而是要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些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给他造成难以负荷的压力。

对很多孩子来说,跟陌生人打招呼是挑战,融入一个新环境是挑战,上台表演也是挑战……

但我们要做的,既不是强迫孩子,也不是任由孩子回避挑战,而是要帮孩子缓解面对挑战时的心理压力,增强他的内在力量,轻轻地推着他,一点点地进步,一步步地应对挑战。

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也不仅仅是解决了某个问题那么简单。

他通过不停地进行尝试、努力地调整自己,最终克服了困难,从而收获了更珍贵的能够解决问题的经验和信心。

这跟强求孩子去做他暂时或是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有本质的区别。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其他类似的情境。

朋友小丹有个敏感害羞的儿子,在2岁半的时候,她带他来到一个早教班。小丹说,学什么不重要,她只是希望能有个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让儿子交到新朋友。

可是,小伙子第一天就打了退堂鼓,说什么都不愿意进教室,即便妈妈陪着也不行。

早教老师安慰她说,没关系,这很正常,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的孩子,实在不行,我们可以给你退费。

小丹想了想,没有马上放弃,她跟早教老师商量,先让她带着孩子在门边看大家上课,不参与,老师同意了。

后来,慢慢地,小伙子允许妈妈带着他再进一步。

于是,他们进到了教室里,只是他依然坚持不参与,而且每次都站在墙角,说什么都不肯再往前一步了。

看到儿子点滴进步的小丹,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就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她们又从墙角挪到了活动圈边缘,再后来又进入了活动圈。

现在,她已经不需要再陪着儿子,小伙子已经能自如地在早教班,跟老师和其他孩子互动了。

小丹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接纳”孩子的退缩,也没有“尊重”孩子不想参与的意愿,而是引导着他一步步前进,最终帮他跨过了心里那道槛。

面临紧张和压力的孩子,其实非常需要你的帮助,如果看到了这一点,你就不会任由他陷在这种焦虑中。

不爱打招呼的孩子,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社交焦虑。他们当然也希望能做个有礼貌的孩子,但要迈出这一步,他们还需要再放松些。这个时候,他需要你推他一把。

可是,该如何掌握这个推的力道呢?

推猛了,就变成了强迫,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推得轻了,可能又没什么作用,甚至还会给孩子直接逃跑的机会。

很简单,就是找到孩子的压力临界点。

每个孩子在面对不同的事情时,这个临界点都是不同的。一个简单衡量的标准就是,再往前走一步,孩子就会情绪失控,或是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或是退缩。

通常,这就意味着孩子已经站在了压力悬崖的边缘。

避免让孩子持续压力过载,是你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在孩子不愿意跟别人打招呼的时候,当众苛责他、持续地要求他,都会给他带来莫大的紧张感,但你可以在孩子更放松的状态下,引导他完成这个练习。

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比如,你们分别扮演两个在路上偶遇的人,然后,你朝他热情地打招呼。

这其实也是在给他示范具体该怎么做。

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力、专注力和配合度都会明显高出很多。

如果你们能反复通过游戏演练(当然,前提是孩子也喜欢这个游戏,而不是会在游戏中继续感受到紧张和压力),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渐渐增强了信心、克服了紧张感、提高了压力临界点,他在现实中也会更容易突破自己的心理界限。

有个热门话题,讨论的是,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育儿书,听了那么多育儿讲座,依然做不到轻松、从容地带好娃?

就像我那个朋友,她在当个好妈妈这件事情上很认真,也确实学到了一些知识和经验,可还是很轻易地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上一辈的父母喜欢摆家长作风,惯用控制的手段,而到了80、90后的这一代父母,又因为自己曾经深受其苦,同时也开始接收到一些新的育儿理念,就开始走到另一个自由的极端。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到处都是不知轻重、没有分寸的熊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就要死要活、完全扛不起事的孩子也不少。

强迫孩子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来做,当然是不妥的,可是以“自由”和“尊重”为名,完全任由孩子在遇到压力和挑战时就逃跑,更不能帮助孩子获得真正的成长。

所以,别人已经踩过的坑,你还要再继续吗?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