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莉莉老师共读一本书《理解儿童文学》05

作者:中幼网 04-13阅读:3813次

第五章相对比较短,但是有两个阅读上的困难。首先读者需要对叙事学理论、当代批评语言学中的符号分析理论有一定了解,才能较好地理解作者的分析;第二就是需要对作者使用的文本有一定了解。我对第一点稍微读过一些,大体上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对作者分析的文本不熟悉,又懒得找来中文或英文本看,所以只能对作者所分析的片段强行理解。不过好在是对语言文本本身的符号学分析,对文本的前后文意义要求不是很大,所以就关注作者所指出的那些文本,也还是可以读的下去的。

这段里最重要的两个点,第一是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不稳定性,以及由此造成的读者的理解空间;第二是语域的概念(以及相关的语用的概念)和它对读者理解开放度的控制或曰支持。这是很有趣的,很值得思考的。我们知道文本会对我们的意识形态造成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是如何接纳、认同或者反抗隐藏在故事情节中的意识形态的,语言符号本身是起到了强烈的作用的。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思考,那就是当图像进入到叙事,和文字共同构成叙事的要素时,例如漫画书、绘本、电影等,图像所起到的对语域的作用,是固化了,狭窄了,还是扩充了,丰富了,又或者当图像与文字出现背离(误读或故意)时,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等我忙完手里的活,我应该用这种方法重新分析几本相似主题或相似情节的图画书,看看隐藏在主题之下的两种符号的运作机制。先许了这个愿吧,什么时候能写还不一定。不过,我在目前手里写的这本书里的一章中,涉及到这种方法,是对一个作者的同一本书的两个版本的比较,我一开始没有用到语域的分析,现在想想,似乎可以重写那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