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孩子会吃亏?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作者:童之梦 04-17阅读:5046次

前段时间,闺蜜带着她家三岁的闺女来家玩。孩子走到楼梯口,抱着妈妈的大腿怎么都不肯进门,经过各种哄劝,终于进门了,进门之后也不说话,也不叫“爷爷奶奶好”,一直躲在妈妈怀里。

我一度以为孩子的性格是不是太内向了,这样以后肯定是要挨欺负的。

可是,内向的孩子长大后真的会吃亏吗? ——答案未必。

到底什么是内向

在我认识的许多人里,是这么看待 “内向 ”和“外向 ”的:

外向的人果敢、健康、擅长社交、有同理心、勇于争取,他们理应更能干、更容易讨人喜欢;内向的人笨拙、愚钝、而又自卑,在社交活动常常退缩、性格古怪,他们是不健康的,也没有竞争力的。

一句话概括就是:外向的就是好的,而内向的就是不好的。

可是心理学界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在很多很多年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第一次在自己的著作《心理类型学 》中创造出 “内向 ”和 “外向 ”这一对术词。

作为一个典型的内向者,荣格在自己的论述中是这样描述的,人格的差异主要是来源于心理能量的获取来源不同:

外向者的能量来源于人际社交;而内向者的能量来源于独处,而频繁的人际交往对他们来说其实是一种心理耗损。

除了荣格,也有许多心理学家讲述过内向和外向。在他们的论述中,内向和外向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内向的人更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关注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情绪,而外向的人会更看重外面的世界,在那些新鲜的人和事物中工作和学习会让他们感觉幸福和愉悦;

内向的人可以在安静中恢复精力,而外向的人更喜欢通过参与party、和一群人闲聊来恢复精力;

内向的人喜欢钻研事物的深度,他们会更有专注力,外向的人更喜欢探索生活的广度,他们更活泼热情。

内向和外向的区别,仅此而已。

内向的孩子并非不快乐

曾经有一个妈妈跟我说过,她不希望孩子内向,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既孤独也不快乐,不如多看看生活中的真实世界,那样才幸福。

我是这样跟这个妈妈说的,其实,内向的孩子未必不快乐。她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获取着快乐,只是你现在还体会不到。

对外向的小朋友而言,去学校、与叔叔阿姨们一起谈天说地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快乐;而内向的孩子在看看绘本和图书,或者是在放空自己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充实愉快的快乐。

虽然孩子们获得快乐的方式不同,但获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区别。

远一点如诺贝尔、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达芬奇、卓别林、奥黛丽赫本;近一点如比尔盖茨、普金、雷迪嘎嘎,我们熟知的名人中有许多人都是内向者,可他们都曾说过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感受到莫大的快乐。

正如纳博科夫所说: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着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内向,即对自己内心活跃的思考和幻想的兴趣;以及外向,对外面的人和可见之物的兴趣。”

只不过,内向的人,转向内心的力量更为强大而已,他们的快乐更多通过与自己的相处而获得的。

内向不应该成为 “负面问题 ”的集体标签

和外向的孩子相比,内向的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优势。

关注事情的细节

内向的孩子一般会更注重事物的细节。因为内向的人比较敏感,敏感的人都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他们在细节方面会做得更好。

他们期待被别人喜欢,所以他们细心敏感、喜欢倾听、不愿意得罪人,也不愿意给大家添麻烦。

更高的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和生活习惯养成和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影响。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成绩、收入、甚至是体重。

1v1社交能力

很多爸妈会觉得内向的孩子不善交际,在群体中会不受欢迎。但据苏珊·凯恩 (Susan Cain)的研究,她认为,内向孩子不会社交其实是一种误解。

她在研究中发现,内向孩子只是有着与外向孩子不同的社交方式,但他们同样需要与小伙伴建立友谊。这种友谊和轰轰烈烈外向式的友谊不同,内向者的友谊往往更安静深刻。

除了上述的优点以外,许多报告也在声称:内向的孩子在创造力、专注力等一系列能力上也更具优势。

但在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爸爸妈妈夸孩子 “内向 ” ,反而总是在说 “内向 ”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种种困扰。

一直对此抱有疑惑的我,直到前一段时间才知道原因。

在一个妈妈交流群里,有一个妈妈在说,自己孩子太内向了学习成绩不好,想问一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不那么内向。

这个话题抛出来了,一下就吸引了众多妈妈的参与。

“我家孩子太内向了,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有点孤僻,实在是太内向了。”

“孩子内向,回家以后自己玩自己的,也不做作业也不和我们主动说话,我该怎么办?”

……

看了这么多妈妈的问题,我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一条:因为孩子内向敏感,所以他才会遇到这么多问题。

面对不知道原因的问题,我们往往需要一个标签来安抚自己的焦虑和不安。

当我们为孩子贴上标签以后,我们的心里好像多了一份安全的感觉,以为孩子遇到的问题其实并不难,总会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也许在此刻,我并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但我相信专家们大 V们肯定是有办法的;

就算孩子的问题无法解决,那么我们也不是大海里的一片孤舟,也有很多人有着同样的困惑和焦虑,于是心理的压力也没有那么深了。

这是很多爸爸妈妈觉得 “内向 ”是不好的原因。因为 “内向 ”可以作为一种可以解释许多问题又让自己不再那么孤单的标签。

但仔细去品味这些问题,你会发现,问题的来源不一定是因为内向。

在之后的沟通中,我发现:

那个不爱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小孩子,刚刚随着父母搬家到新的城市,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口音、新的生活,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

那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们班刚换了一个班主任,新班主任对他没有以前那么关注了,他感觉自己不再被重视;

那个不爱理人的孩子前几天听到爸爸妈妈吵架想要离婚,正在不知所措。

…….

很多时候,我们为孩子贴上一个名叫 “内向 ”标签,并不是问题的原因也不是问题的答案。

想要更好地帮助孩子,我们需要更用心一些,去感受孩子做出这些行为的真正原因。

给家有 “内向 ”孩子的家长一些小建议

内向和外向,都是性格的一方面,既没有高低之分,也不存在好与不好。当孩子表现出内向时,我们并不需要太过担心。

1.不把内向当做孩子的性格缺陷:

正如我们前面所言,许多内向型的人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事业,许多领导者也都是内向型人。

内向型的人,做事更专注也更容易从事情本身去获得快乐,这些是内向孩子们的竞争优势。我们没有必要太去担心孩子未来会因此而吃亏。

2.教会孩子学会表达感受:

内向的孩子不擅长表达自己,遇到一些事情时往往不会主动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此,可以告诉他们,人人都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当别人拿走玩具时,你可以跟孩子说,如果不情愿可以礼貌而坚决地拒绝。

3.如果你是一名内向者,请不要觉得孩子正在重复你自己的历史:

也许,你曾经因为内向,在童年里有过一些不美好的经历,请不要觉得这些事情也会在孩子身上,也别急于告诉他一些你自己的经验。

孩子有着自己的生活,让他们学会独立地处理问题,说不定对他们来说,会是一种更好的探索方式。

4.以成长的眼光去看到 “性格 ”,不再把 “内向 ”作为孩子的性格标签

诚然,我们为孩子贴上的标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孩子,但有时候会让孩子的生活少了更多可能性。

撕掉孩子身上 “内向 ”标签,当我们以成长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性格,就会发现,很多看起来是 “内向 ”的问题都和 “内向 ”没什么关系。孩子们的种种表现是因为安全感的缺失和自信的不足。

面对内向的孩子,不妨给他们更多的赞美和鼓励吧。

当孩子们有了勇气去接触新鲜事物,和不同的小朋友玩耍以后,也许你会发现,那些新奇好玩的经历将和 “内向 ”一起,重塑孩子的性格,孩子的生活也将获得超出 “内向 ”的丰富。

别再为孩子的 “内向 ”而困扰了,我们的担忧和焦虑,恰恰对孩子来说是最多余的东西。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之路,请相信,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下,终将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