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
1
孩子视力差就是近视
视力偏低也分为两种:生理性和病理性。所谓生理性的视力偏低就是小孩的眼睛发育相对慢了一点,但不是很严重。病理性的视力偏低就是眼睛可能有器质性的病变。导致视力差的原因有很多,不单是近视的问题,反而,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差95%都不是近视而是远视和散光造成。所以家长们发现孩子眼睛问题应该第一时间到专业眼科医院做检查。
误区
2
真假近视不分
所谓“假性近视”,就是由于眼睛过度疲劳而引起的视力下降,可能近期用眼太多引起短暂性视力下降,散瞳验光以后,表现出的屈光状态是轻度的远视,或者没有近视,就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屈光状态。很多家长在眼镜店不经散瞳验光就给孩子配眼镜,让假性近视变真性近视。
误区
3
不戴眼镜 近视度数就不会升
一些学龄儿童,在一二年级就近视了。家长担心,孩子小小年纪就佩戴眼镜,会被同伴嘲笑,还认为认为“一旦戴眼镜近视会越来越深”,眼镜就永远摘不下来了,坚持不给孩子配眼镜。其实已经近视的孩子,不配镜看远处的物体会眯着眼睛看,长此以往,反而会使近视发展得更快。
近视度数是否加深,与眼镜没有多大关系,而是眼睛本身的屈光状态变化导致的。配戴眼镜是为了矫正近视,而配戴正确的眼镜本身是不会导致近视的发生,合适度数的眼镜还能有效防止近视度数的加深。
孩子是否需要戴眼镜,要视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而定。如果是假性近视,可以通过休息睡觉或者散瞳恢复视力;如果是真性近视,却一直不戴眼镜,没有及时矫正屈光不正,会导致眼部更容易疲劳,度数会增长得更快。
误区
4
近视不是大问题 去眼镜店配镜就好
发现孩子近视后,不少爸爸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带他去眼镜店配眼镜。然而,大多数眼镜店由于设备不完善,会直接省略掉双眼视功能检查环节。殊不知,这才是验光配镜的精髓。通过双眼视功能检查,才能找到孩子近视产生的真正原因,即使同样是100度的近视,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不同,防治方式也不一样。
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检查能查明孩子近视产生和加深的原因,对视力发展状况做准确预测,进而选择合适的近视防控方案。
误区
5
近视眼镜不能配太清楚
配镜要精确度数,不能“过矫”也不要“留余地”。配高了度数属于“过矫”,可能导致孩子戴眼镜后头昏;配低了度数“留余地”,可能诱发近视进一步加深。
误区
6
眼镜不需要一直戴着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只需在听课看黑板,或是写字看书时佩戴眼镜即可,平常生活中可以不戴。
眼镜需不需要一直戴着,主要依据度数及视力,度数较高(大于200度以上)一般建议一直戴镜,这样能获得较好的视觉质量,近视也会加深慢一点;近视度数较低,没有趴着写作业看书,坐姿端正,可以看远(看黑板看电视)时戴镜,看近(写作业看书)不用戴镜;如果视力较差、两边度数相差较大也建议一直戴镜。
误区
7
近视可在短时间内治愈
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一些家长在孩子患了近视后,总是喜欢在寒、暑假期间为其治疗近视。许多不良商家也正是利用家长们的这种心理,声称某种方法或仪器可在一个月甚至十几天内治好近视,导致许多家长上当受骗。
其实,防治近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短时间的突击性治疗都不可能根治近视。另外,防治儿童近视一定要从孩子五六岁时做起,一直坚持到20岁左右方可停止,因为此时人们的眼轴已经停止发育了,近视一般不会再发展了。
误区
8
近视要坐教室前排
在班级里,孩子的座位大多按身高排列,个子矮坐在前面,个子高坐在后面。不过,很多家长希望自家患有近视的孩子坐在前排,认为这样能更好地听课,且更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而事实上,教室的前排位置,恰恰是近视重灾区,相对于座位靠后的学生而言更容易近视。如果学生总是坐在第一排、第二排,长期近距离面对黑板,反而容易形成近视。同时,有轻微近视的孩子坐在前排,更容易导致度数一步步加深且不被察觉。
近视眼学生不宜坐前排,坐在距离黑板5米至6米处是最佳位置。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是假性近视,刻意调到前排,反而可能变成真性近视。此外,即使眼睛暂时不近视的学生,最好也不要长时间坐前排。
说一千道一万
预防问题出现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孩子的近视绝不是一两天内形成的
而是坏习惯长期积聚而成
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
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否则一旦近视就很难再恢复正常了
护眼从小做起
1、要严格控制用眼时间,每隔45~60分钟要休息10~15分钟。在休息时间,可以通过远眺或闭眼等方式来缓解眼睛疲劳。
2、用眼过程中要保持正确坐姿。无论是看书还是玩电子产品,都不宜距离过近、时间过长。
3、不在昏暗的地方或是晃动的车内看书或看电视。
4、多带孩子去户外散心,看一看绿色、远距离用眼对视力十分有帮助哟。
5、定期半年左右接受一次视力检查。